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选择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的逻辑结果,它既是对世界上既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发展模式进行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也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历程中各种建设方案与建设道路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历史—现实中予以科学审视和把握,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聚力。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层层考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接续发展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生动体现。在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比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发展不依附、坚持实事求是不唯心等特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前进优势。通过历史接续探索与现实国际比较,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的道路自信和前进发展的独特优势。面向未来,我们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首先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范围内开始的.但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全球范围的斗争,只有战胜国际资本的联合反抗,社会主义才能不可逆转地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只能是对立、斗争、竞争、并存的关系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不能在同一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人为地"大跃进",不经历一段相当漫长和曲折的道路,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困难、曲折的道路不等于错误的道路,失误和挫折也不等于选择道路的错误.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遇到更大的灾难.承认困难,准备走艰苦曲折的路,是对社会主义有信心,有毅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和经验总结,也是我国继续发展的指引旗帜、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我国实现政局稳定、民族团结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继续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一贯方针,也是我国继续推动国际持久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是与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不断提出、反复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全面推进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关键是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50年代中期.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就不失时机地带领我国人民探索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老路.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8.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的繁重任务摆在了全党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坚持走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命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及其实践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就选择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这样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考虑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而且还要符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只有切合初级阶段实际和实现现代化历史要求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内含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年学者何新最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价》一文,从一种新的历史角度,阐述了中国人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作者在回顾了世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及德国、日本和苏联经济起飞的情况后指出,近代工业化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条道路是发展自由市场经济,以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发展,资本积累主要依赖发展轻工业实现,亦即英、法、美三国模式的第一代工业化道路。另一条道路是依赖国家力量,主张集中控制和调配有效资源,对外贸易实行保护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倡导高积累、低消费政策,来带动经济迅速起飞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整整34年了.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是否应当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有人认为:中国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应当首先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让资本主义有一个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时期,然后再搞社会主义.他们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社会主义是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呢?我们还是用历史本身作出回答.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堵住了中国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伟大的祖国,曾经是一个历史悠久,创造了高度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国家,然而她在近代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国家认识到了并企图努力克服苏联模式的体制弊端。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局,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共兴共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开辟、拓展并且越走越宽广的。  相似文献   

13.
反思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非洲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非洲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原因对于探索今天的非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社会主义失败的外因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制约,重要的内因是非洲落后的国家能力,直接的原因则是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的政策失误。非洲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实践必须与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坚持开放式自主发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人民的历史选择。世界在变,但时代未变,依然是十月革命开创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不能对民主社会主义抱什么幻想,第三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走不通。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客观存在,在现代化发展的一般性图景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也有别于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一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契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道路的神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逆转了社会主义的境遇,开启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境界;回应了全球发展的难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要着重协调好伟大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民主体相统一、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些人提出、并反复阐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这个范畴;我国一些同志进而做出我们国家要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的论断。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并借此求教。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尤其是在我国这种具有八亿农民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不可能存在什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学说所指出的工农结合,城乡“融合”、一体化的道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朝鲜和我们国家,都在农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我国的工业化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以及整个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然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必然被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新中国的工业化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及其逻辑指向,是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视角。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能性与必然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历史选择。从现实向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基础、根本任务、领导力量、制度保障等方面展现着社会主义性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中心”“物质膨胀”“对外扩张掠夺”形成鲜明对比的“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共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逻辑。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腐是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预防腐败、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世界各国反腐的普遍选择.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反腐败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更加坚定走依法治腐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走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党通过理论、实践、历史、现实检验得出的正确选择。道路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成功的实践总结、必然的历史选择、现实的国情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