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年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思维特色,有助于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领会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所特有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指导青年全面发展、有助于丰富共产党人青年教育思想。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突出特色体现在青年创新动力和源泉的创新思维,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务实思维,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的互联网思维以及认为历史是"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教科书的历史思维。青年要在勤于学习、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直接关系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时代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题中之义分别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基于总体性辩证法和阶级意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启发我们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党员作为“感性个体”上升到“组织存在”,在于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在更高水平相统一,在于为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提供组织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意识步骤。进而言之,卢卡奇的组织理论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策略思考,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员个体与党组织的辩证统一、组织问题与策略问题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辩证统一、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过一系列关于青年的重要讲话,其中内蕴着丰富的青年观。青年强劲有为,国家繁荣富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更有责任感,既推动国家发展,也能促进民族进步。从青年观的主要内容、鲜明特征以及时代价值三个维度构建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框架以及内在逻辑关系,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关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重要历史机遇,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众传播、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精准度、接受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的总题目中都含有这个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取得如此显赫的地位,核心原因可从正反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从正面来说,是用它来统一思想;从反面来说,是用它来纠偏。不管是用于统一思想,还是用来纠偏,其首要前提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分析,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其内在价值追求应是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法治。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包括价值、理论、制度和实践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既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还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我们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引领发展大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要准确理解、正确认识“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路径,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深刻领悟做到“六个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征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党管青年”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政治意蕴可以从组织载体、思想引导、行动指南三个维度来理解把握,虽提出时间不长,但在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历史演进中,始终贯穿于青年工作实践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指引青年工作方向。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坚持党管青年,深刻把握青年和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从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体系、持续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等方面着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青年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植于中华大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其首创的“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也为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不直接等同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这一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具体表现。“六个必须坚持”的逻辑主语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因而其彰显的是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必须”内部之间蕴含了紧密的逻辑关联性,其中,“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价值逻辑起点,“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分别凸显了理论创新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守正创新”反映了理论创新的谱系定位问题,“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深刻折射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我们深刻了解、深入学习、深度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全面依法治国,二者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只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党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将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离不开中国青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中国青年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不忘初心、志存高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善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奋斗不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从多个重要角度,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只有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认清文化自信之源、筑牢文化自信之根、夯实文化自信之基、守正文化自信之魂,才能站在时代之前列,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以整体性思维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的整体性内在要求基础上,既用马克思主义整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整体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整体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人民立场观,是在历史继承和实践创新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运用和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仅深入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动因,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为了谁"、"依靠谁"、"谁来享"等命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系统性与独立性、稳定性与开放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这一理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彰显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以三个"意味着"和一个"主要矛盾"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起点和发展依据。只有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新时代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要求和新机遇,才能制定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强化党群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两个100年”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四个伟大"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应用和理论创新。从实践客体向度来看,"四个伟大"根植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从实践主体向度来看,"四个伟大"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统一;从实践价值向度来看,"四个伟大"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与"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深刻认识并论述了青年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与肯定了青年.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队”、“突击队、”“生力军”;是人类的希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力量.不仅从时间角度全面揭示了青年的价值,而且从空间维度对青年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青年不仅具有独特“未来价值”,寄托着“希望”,而且有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同时,青年对整个世界与人类有着普遍价值意蕴.它有利于青年准确认识自己,明确社会责任,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青年,发挥青年作用,必须始终为青年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需要讲清它的发展历程、历史意义和政治价值;回答好它同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回答好它的核心要义;把握住它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间的关系,把握住它作为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行动指南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从内容认同到情感认同的升华。通过讲清历史逻辑,回答好理论逻辑,把握住实践逻辑,在今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必将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深入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