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作为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精神生产和现代工业不断交汇发展的结果。在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前,精神生产并不是作为一种职业而只是少数有闲阶层一种特权或高雅的嗜好。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不是为了实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对知识本身的追求作为目的,精神生产游离于经济之外。精神生产职业化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最终使精神生产成为一种职业。资本创造了一个普遍有用性体系,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有的精神生产具有经济的有用性,产生了一种生产性精神生产。生产性精神生产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并和现代工业融合成一种新型的产业,这就是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有着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精神生产过程由精神生产主体、精神生产手段和精神生产客体三大要素构成,每一要素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揭示精神生产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助于优化精神生产过程,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物质文明形态的小康社会实现过程中,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人的价值观念转变的必然趋势.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到文明经济就不是单靠物质生产力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是相比过去更多更好地倚靠精神文明和与此相关的精神生产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先进生产力离不开先进文明理念武装的人,而先进思想文明的人离不开精神文明的积累.因而,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生产和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身就来源于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精神文明是"神",政治文明是"形",和谐社会是"态",有了政治文明,就能极大地促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容易挣脱思想上的枷锁,社会和谐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析精神生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产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愈益深远。但精神生产具有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观念性、无形性、自主性、自由性、创造性、普遍性、超越性等方面。把握好这些特点对于更好地进行精神生产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问题,传统本体论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得到了巨大发展,黑格尔是集大成者。后来,本体论问题由于西方哲学的转向受到了冲击。马克思主义否定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实践是其哲学基础。实践观点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本体论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科学性、当代性。深入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匮乏的消除,精神生产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虽然认识到了精神生产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作用,但对精神生产活动中劣质产品的泛滥问题、精神生产不能及时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问题以及应对这些现实问题,我国精神生产活动所应该坚持的原则问题,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急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的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如何在理论上认识这两部分的区别并在实践中找到相应的发展对策?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文化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结合?如何坚持文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精神生产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而在现代社会,精神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精神生产不仅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为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基础,还为精神文明提供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0.
胡伟 《理论前沿》2003,2(17):40-41
在知识经济大潮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必要研究精神生产的社会作用,探讨精神生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生产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主要原因在于物质生产历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许多经济学家都力图把物质生产解释为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唯一可能的领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人类劳动一般性质的阐述,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劳动不断由动的形式转为存在的形式,由运动式转为物质形式。”精神生产活动是精神劳动者运用相应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由动的形式转化为存在的形…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存在,并介绍了其主要的内容,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观点,并分析了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正义论的本体论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关于罗尔斯正义论的非本体论解读是不确切的,罗尔斯的正义论不仅继承了卢梭和康德的理性主义契约论方法,而且有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它表现在原初状态的逻辑设定、正义优先性的词典性秩序和反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语境以及"反思的平衡"的论证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科学理解作为与科学说明相伴生的科学认识活动,其本体论前提是混沌学说。通过对于作为"混沌"之外世界的哲学考察和科学考察,表明混沌一方面作为科学理解研究得以开始的前提,另一方面也与科学理解伴随始终,阐明了科学理解论得以成立的内在根基。混沌学说的发展历史、哲学意义的考察也表明了其与科学理解的深刻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和合法使用诱惑侦查与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紧密相连.从本体论的角度解读诱惑侦查,能合理界定其涵义,基本廓清其合法性判断标准并付诸实践;从方法论的角度解读诱惑侦查,从侦查目的、侦查途径、侦查策略和方法技巧着手,以扩展其方法选择系统;进而丰富诱惑侦查的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完善侦查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任何一种思想观点的认识,都应当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置于人类的思想史和实践史中进行考察,才能彰显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既在本体论维度上实现了伟大的哲学变革,又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根据,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发展,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飞跃到科学阶段,并构成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一座思想丰碑。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哲学革命维度上彰显它的意义,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运动史和现代哲学中挖掘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新形势,深入研究知识分子在精神劳动、精神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据《苏联大百科全书》考证,知识分子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作家彼得·鲍保雷金创造出来的,到列宁起才大量使用这个概念。按列宁的定义,知识分子是指“与体力劳动者相区别的脑力劳动者,一般指所有的受过教育的人们,自由职业者(指英格兰人常说的脑力劳动工人)”①王远、王子光在《知识分子概念的探讨》一文中,将知识分子界定为:“文化程度比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一般水平超出许多的主要以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争论不休。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者对本体论哲学持批判态度。他们没有沿着传统的路子建立新的本体论,而是另辟新路,提出、阐释了哲学基本问题,把本体论哲学所研究的问题纳入了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死刑在本体论上的含义是掌握公权力的主体以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名义,而利用其掌握的公权力实施的、对造成公权力主体自认为除行为人本人以外的其他客体具有严重威胁和破坏的人剥夺其生命的一种极端的手段。中国死刑制度在静态、动态上各具特色。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经久不衰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中国古代对人性认识的局限性,自原始社会末期至今的血族复仇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本体论角度看,中美两国的人权观属于同种下面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属:中国人权注重人权中的相对与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美国人权观割裂人权中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人权的"共相",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权观的代言者.而美国在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人为混淆人权中种与属的界限,将一己之国的人权观升格为普世人权观在世界强势推行,从而导致了两国的一系列人权争执.因而,要解决两国的人权争执,美国必须抛弃其僵化的思维模式,采纳一种文化宽容人权观.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精神生产的现实前提、科学内涵、基本特点、价值功能等重要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