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滨江城市风采初具 1996年地级市成立以来,贵港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大城建融投资改革,以实施“11158”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与改造城市道路30多公里,完善交通网络,拓宽城市骨架;供水、排水、路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该市利用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1,(2):23-23
西江经济带建设对贵港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赶超先进地市,机遇极其珍贵、意义极为重大。全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携着新年喜庆气息,贵港市市长李宁波即率团参加2011年广东八桂乡贤迎春茶话暨广西贵港市投资环境推介会.  相似文献   

3.
西江经济带建设对贵港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赶超先进地市,机遇极其珍贵、意义极为重大。全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携着新年喜庆气息,贵港市市长李宁波即率团参加2011年广东八桂乡贤迎春茶话暨广西贵港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向在粤桂籍企  相似文献   

4.
今日新覃塘     
贵港市覃塘区是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现辖10个乡镇139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辖区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总人口54.07万,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2005年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殊荣。覃塘区位优势明显。城区驻地距贵港市区15公里,西江黄金水道流经辖区,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3,(5):61
林场基本情况贵港市平天山林场是贵港市林业局直属的国有林场,地处平天山,距贵港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平天山林场是1957年兴建的国有林场,自建场以来,在历届场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由单一的用材林向多用林、经济林、生态公益林等多林种结构发展,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平天山林场已发展成为集营林、木材生产加  相似文献   

6.
贵港:中国富硒农产品集聚之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今天总签约额4.72亿元,其中富硒米1.25万吨、富硒茶26.2吨。"2015年12月,贵港市优质富硒农产品推介订单会上,当贵港市农业局局长黄创优宣布签约结果时,不少人连称"想不到"。截至2015年12月,广西共认证富硒农产品21个,贵港占8个,其中认证富硒米10个,贵港占6个,两个指标均排广西第一。贵港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位于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中部,在西江流域的中游,地处广西重要城市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市的几何中心。北  相似文献   

7.
贵港市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中部,于1996年6月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建制史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市区位优势明显,背靠大西南,直面珠三角,联通东南亚,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和重要的水陆交通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8.
贵港市覃塘区是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辖六镇、四乡、145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面积为1502平方公里,人口55万,是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  相似文献   

9.
梅花朵朵辞旧岁,硕果累累迎新春。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贵港市人民政府以及全市475万人民,向关心支持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当代广西》新年新气象,越办越好! 耕耘与收获同在,奋斗与喜悦相拥。2005年,是贵港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年。在贵港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展现着奋发向上的激情,收获着令人喜悦的成果。全市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财政实力日益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各项  相似文献   

10.
梁宝渭 《传承》2004,(1):12-14
200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和东盟穴10+1雪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方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选对南宁,对于整个广西来说,这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大喜事,把广西一夜间摆在了中国西部发展的前沿,推向国际舞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东盟博览会能落户广西、落户南宁,凝聚着广西几代人的心血,圆了广西几代人的梦想。博览会能落户广西,主要的原因是广西的区位优势:广西有一片海,靠近东南亚;广西已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西南的物流正源源不断地涌向广西,涌向南宁,然后涌向广西沿海出口,而东南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第三初级中学党总支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党员名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教育奇迹。2016年,学校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强化学习教育,提升政治觉悟。去年以来,学校党总支开展"党员活动日"10次,组织到中共广西一大旧址、三里罗村代表大会旧址等地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6,(23):44-44
“刘书记的报告很令人振奋!这是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吹响了建设新广西的嘹亮号角!”11月16日,在广西人民会堂贵港市厅里,赖德荣代表坚定地说,地处桂东南的贵港市,在自治区推进工业化,形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中承担了打造“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基地”的重任。这一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当前面临着许多新兴机遇,机不可失,必须抓住。“我们要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特别是‘一轴两廊’布局,大力招商引资,改善软硬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使贵港市真正成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基地。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忧…  相似文献   

13.
李明媚 《当代广西》2014,(24):52-53
正徐联雄,1954年生,字关佳,别号墨香斋主,贵港市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贵港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理事、广西楹联学会副会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贵港市诗词学会会长。书法作品获西安碑林等多家博物馆收藏,并多次获区内外各项比赛奖。诗赋代表作有《贵港赋》《东湖赋》等十余篇,其中《贵港赋》于2009年8月3日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广西贵港市为例,分析了贵港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指出应该加大对老年事业的投入,从立法、制度建设层面上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和需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靠贷款和集资加大投资交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广西从1988年起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改建公路12004公里,其中一级和高速公路382公里,二级公路1670公里,三级公路2208公里,使广西的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为19.17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为10万公里/万人,解决一大批过境公路困难问题,消灭了全区所有公路干线渡口,交通困难问题有所缓和。但是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未能适应城乡经济社…  相似文献   

16.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的广西贵港市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新组建的贵港市民政局,面临着起点高、责任重、困难多的考验。两年来,我们全体民政干部职工,自觉服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勤政为民,强化服务,大力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树新形象,推行政务公开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注重树立民政部门的新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包括狠抓领导班子、职工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运行新机制,率先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政务公开为民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2日,铁道部与广西签订的广西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为广西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在未来的3年里,广西将新建铁路和改造既有铁路2800公里,总量超过目前我区铁路总里程的总和,相当于再造一个广西铁路网。完善提升广西铁路网,就如同打通了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3年后,预计广西铁路每年运输货物量将达到1.2亿吨以上,几乎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10年运输量的总和,广西铁路从此将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揽子”计划铁道部长一锤定音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签署“一揽子”计划  相似文献   

18.
贵港市覃塘区交通局主要负责辖区内县乡公路的建设、管养,农拖、摩托车交通规费的征收以及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5人。目前,局里管养的地方公路有21条共203.33公里,以兴六高速公路贵港一级联线、国道209线、324线二级公路和地方县乡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2001年覃塘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樟至居仕22.5公里的四级水泥路于2001年底竣工通车,当时堪称"广西乡村第一路",该路于2003年10月被列为自治区级文明样板示范路。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桂平市地税局西山税务分局(下称西山分局)迎来了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这是贵港市地税系统成立以来,迎来的第一块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奖牌,也是广西地税系统2007年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属基层分局,它标志着西山分局已经步入了全国税务系统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0.
正甘庆耀,1943年出生于广西贵港市,1964年毕业于玉林师专美术专业,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县级贵港市美协主席、文化馆副馆长。多幅作品获全国、省级书画大赛奖,出版有《甘庆耀作品选集》《革命故地遗迹系列画集》《积墨桂南风——甘庆耀山水花鸟画集》等,作品入编多部典籍,并在全国多家专业报刊发表。出生于贵县(今贵港市)石卡镇都蕴村农家的甘庆耀自幼喜欢画画,1960年初中毕业后考上了玉林师专美术专业,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