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谭恩美,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因处女作《喜福会》而一举成名,后著有长篇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的女儿》《救鱼不淹死》和为儿童创作的《月亮夫人》《中国暹罗猫》等,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我不喜欢因一个典型案例而否定警察的成绩和警察所奉献的一切,但读了《民主与法制》第8期《“嫖娼者”状告公安胜诉》一文后,回想起那些关于警察负面影响的评论,让我感到一种隐隐的伤痛。细究起来,除了少数警察素质的低劣和品质败坏的因素外,应该彻底检讨一下我们现行的行政执法机制,怎么那么随便把执法变成了“执罚”?  相似文献   

3.
蹒跚回家路     
13岁的女孩,离家出走后被人拐卖,在一个不知名的乡下破土屋里结束了混沌的少女时代……8年后,当亲人们历经千辛万苦,在警察的帮助下,解救了她时,她却留恋起被拐的“家”和“家”中3岁的女儿,令亲人们百感交集。这个沦丧人性的故事中,充满了人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视线     
报社的“女儿”18岁了2月12日是被收养的残疾孤儿秋云18岁的生日,天津社会各界为秋云举行成人仪式暨庆祝18岁生日活动。18年前,小秋云因为右眼患先天性青光眼,在出生不久被父母抛弃,后被送入儿童福利院。1994年春节,《天津日报》发起了“献爱心,抱养孤儿”的活动,成为全国第一家集体领养孤残儿童的单位。从此,秋云成为了他们的“女儿”。如今,18岁的秋云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她和18位同龄同学一起举行了成人仪式。在生日会上,她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早日回报祖国的养育之恩。”(《新华网》2006.2.13)残疾男孩被父母遗弃后,…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临安市森林派出所所长章友谊, 43岁, 工作上顶呱呱, 1999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公安系统优秀民警。 2000年 1月 19日,他在熟睡中被妻子叶玲爱花3000元雇来的几个民工杀害。 章友谊平日对叶玲爱动辄打骂,她的一只耳朵被打得听不见声音。女儿经常三更半夜被吵醒,看见爸爸抓着妈妈的头发拖来拖去。叶玲爱曾向组织反映,但均被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打发。绝望之下,悲剧发生。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叶玲爱死刑。 优秀的警察在家却是个“恶夫”,这起案件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所谓“蓝色自杀”,指的是借警察之手实施的自杀,据《今日美国报》报道,近些年来“蓝色自杀”已成为那些没有勇气自己“下手”的自杀者的“新招”而且时下正呈“层出不穷”之势。纽约市19岁的大学生波加曼因欠下了6000美元赌债而欲一死了之。为了达到目的,他竟在公路上拦下一辆警车,接着持一把玩具冲锋枪向众警官瞄准。众警官不知有诈,纷纷投枪自卫还击,最后将其击毙。事后警察在他身上找到一张纸片,上面写道:开枪射杀我的警察请多多包涵──我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真抱歉给您添了麻烦。新泽西州一名42岁的家庭主妇凯瑟琳·法查拉…  相似文献   

7.
书架     
《我在美国当警察》--一个真实版的新警察传奇故事 作者:石子坚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定价:22.00元 提要:这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一位中国警察离妻别女,远渡重洋,带着200美元去华盛顿大学艰难求学,获得刑侦硕士学位后却被美国教授泼冷水:"美国没有适合你的工作"。他在求职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最后,FBI、移民局、警察局一句"入了美国籍再申请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通过电视,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位女警察——蒋敏。她在痛失母亲、女儿等10位亲人后,坚守工作岗位,积极抢救受伤群众,安置灾民生活,曾因劳累过度而晕厥。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警察”。其实在灾区,像蒋敏一样坚守工作岗位的警察有许多许多,他们舍己救人,舍生忘死,都是最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9.
环球大追踪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踏上月球的一星期后,一对年轻夫妇带着3岁的女儿走下飞机,来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就是这个家庭导致了警察进行了一次为期19天,行程25000英里的追踪活动。 拉尔夫和玛莉·爱德华夫妇持英国护照,分别为26和24岁。他们打算要用新名字建立一种新的生  相似文献   

10.
警察因私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否适用《人民警察法》处理明生某地一人民警察因与一群众发生纠纷,将该群众打成轻微伤。此事发生在1995年三月,在《人民警察法》公布实施后,方查处结案。在讨论对该警察如何处理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11.
小保:2012年5月,我女儿被个体工商户李某聘请为业务员时.李某为我女儿办理了保险金额为3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且经我女儿书面同意,指定李某为受益人。两个月后,我女儿在店内值晚班时,因供电线路老化引发火灾而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随即,李某从保险公司获得了30万元理赔。我曾向李某索要该款,但被其拒绝,理由是其已就我女儿之死另行向我作出了赔偿。而我女儿也已事先同意让其作为受益入。请问:该理由成立吗?  相似文献   

12.
陈淳安 《人权》2010,(2):22-23
10年前,23岁的刘全(化名)因诈骗罪成为一名服刑人员,但因其爱情故事感动狱警,从而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在监狱结婚的服刑人员;10年后,刘全因故意杀人再次走进河南省豫东监狱。1月12日,记者在豫东监狱采访时了解到,入狱后,经过监狱警察的说法教育,刘全对搞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几年时间里先后获得8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均被认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很多企业纷纷通过监狱和他联系开发,刘全因发明创造再次成为监狱内的“明星”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13.
吴琼 《西部社会》2002,(8):46-48
美国法律规定,警察认为危及自己生命时,可开枪打死对方而不负任何责任。这增大了警察杀人的随意性。据说有一位太太因喝了酒,驾车到家门口时酒性发作而将车门从里面反锁出不来,丈夫报警,警察刚到车窗前,却发现那位太太低头在车中找东西,以为是找枪射他,立即开枪将那位太太打死。2001年4月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一名手无寸铁的青年托马斯因违反交通规则,在试图逃跑时被一名警察开枪打死。(注:美国2000年总人口2.7亿、家用车2.4亿、枪2.1亿)在美国非正常死亡的人群中,枪击死亡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死因,平均每年1.5万人,自1972年以来,平均每天80多人死于枪口之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暴力袭警始终是导致警察因公伤亡的主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警察所共同面临的职业风险。2009年3月21曰,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发生枪案,4名警察被枪杀。2009年4月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再次发生袭警案,有3名警察在与犯罪嫌疑人交火时被打死,另有2名警察负伤。据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统计,2004年至2007年,我国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搏斗而牺牲的人数分别为33人、23人、20人和7人,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袭警案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员受伤。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文章两国情 那还是在我出国看望在美工作的女儿前,《前进论坛》编辑部的老师们就热忱地约我写一篇有关反映异国他乡的文章,怎乃我拙笔笨心,加之生活资料不足,实难落笔。来到美国之后,没有想到竟滞留了近两年。也许是随着日月的增幅,也许是我受到美国风土人情的感染,这才写下了短文—《美国Littile Rock—瞥》,  相似文献   

16.
勇气     
一个年轻的警察,坐长途汽车回家探亲。他家在一个小镇上。他穿着便服,手里捧着一本名叫《心灵鸡汤》的书在阅读。他读到了一篇名叫《勇气》的文章,文章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为了救姐姐而抱着死的决心给姐姐输血的故事。年轻的警察被那个小男孩的勇气折服了,沉浸在对小男孩...  相似文献   

17.
警察的内涵     
警察的内涵孙万牢一天早上,在送女儿上托儿所途中,我问女儿长大后想当什么,女儿说:“我想当医生”。回答直截了当,不加思索。我颇感奇怪地说:“你不想和爸爸一样当警察吗?你看,马路上的交警多威武?电视中的警察多能打善战,难道你不想和爸爸一样抓坏蛋?”“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5日至1月10日,在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的努力下,浙江警察学院第一批赴美访学区队17名师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艾尔文和解放城两个城市的警察局进行了为期5天的警局见习。在此期间,同学们与美国警察一起巡逻,一起查缉毒品犯罪,一起走入美国人的社区。对美国警察的日常工作有了最直接而感性的认识,受益匪浅。菲利普·劳恩斯教授在《德州巡警》专栏上撰文记录了这段中美警察深度交流的故事,特译该文在本专栏刊登。  相似文献   

19.
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急,是监狱警察工作性质的突出特点。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监狱警察身心疲惫,过劳死、猝死事件屡屡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已超70岁,而一线民警的寿命却只有48岁。 ——摘自《警察健康手册》  相似文献   

20.
女儿对我莫名崇拜,即便我因私事耽搁,不能及时把她从幼儿园接回家,她也会委屈地噙着眼泪自我安慰“妈妈一定抓小偷去了……”在女儿心中,我不仅是温柔美丽的妈妈,还是机智、勇敢的警察。从我给她讲述的警察故事里,自然,她把警察所有的神圣美好全寄寓于我———距离她最近的人的身上,立志“长大了像妈妈,当警察”。“五一”假日期间,一次乘公共汽车发生的一件意外,使我于失落之中感受到了女儿所给予的安慰与力量。那天,我与女儿穿上新衣,到长途车站坐车回婆婆家。刚上车,前邻后座见女儿模样可爱,便去逗她,当听到我要去的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