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推进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推进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科学化基本规律,对“如何促进理论创新科学化”进行了自觉回答。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服务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价值旨归,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本质要求。科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几个辩证统一”即:文本研究与把握精髓的辩证统一,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体系的完备性与理论的开放性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科学化是全党的责任,必须自觉地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创造性地抓好全党的理论学习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理论队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不懈的努力。毛泽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坚持调查研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这四条基本原则分别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连接点、关键点、落脚点。这四条基本原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互动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历程中,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学习、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中进行话语创新,是进行话语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与表达形式来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进行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要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原则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指导不是机械实现的,而是紧扣时代主题,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是时代主题,内在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需要,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路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眸这一时期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简要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启示,可以加深我们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功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云山 《党史文苑》2005,37(10):57-6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科学的创新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性成果;新世纪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代"为原则,以"服务人民、民族复兴"为使命,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锐气进行创新。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需紧密结合时代课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品质,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正足由于理沦创新,才推动了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与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的、统一的、开放的、动态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要从两个维度去开展: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应坚持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考察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永葆马克思主义巨大生命力的必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在坚持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了三次重大理论飞跃,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理论创新成果,使马克思中国化进入了继续发展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求真性、本土性、开拓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六大基本特征,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与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朱继东 《前线》2022,(10):41-44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甚至几次绝境逢生;坚持将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深度融合,坚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坚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坚持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相统一,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确立创新理念首先应着力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发展,这是理解和把握五中全会创新理念的关键和核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世界和时代发展实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对现实就一定不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过时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余卫国 《探索》2022,(3):1-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两个结合”作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依存又相得益彰,既交融互动又辩证统一,不仅直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且直接构成了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而要在“两个结合”的创新实践中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充分认识“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实践基础上的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我们党顺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大理论形态.这个理论把我们党的过去、现在、将来贯通起来;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通起来;把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要求贯通起来,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把党建设好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20.
周萌 《福建党史月刊》2012,(4):17-18,21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以来,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之路具有四条基本经验: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做到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之路具有三条历史启示:理论创新必须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理论创新必须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