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良性社会治理承载的"合理性"双重维度来共同支撑。公共行政动态演进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无法实现良性社会治理目标,只有通过有效调适,实现"合理性"双重维度之间张力的平衡,才能够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近年来,以城管柔性执法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实践,在不断丰富"治理工具箱"的同时,也注重发挥价值约束对工具理性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从而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成为"合理性"双重维度张力有效调适的生动例证。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相对优势地位的确立,是合乎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正确策略选择,其通过将基层党建、服务行政、合作治理和行动者精神等体现价值追求的内容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为实现良性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由倍受赞誉沦落为卫生负担不公平国家之列。究其根源在于1997~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缺乏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陷入迷信"经济增长"、"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认识误区,从而导致政府责任缺失、医疗卫生体制公益性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出现。应当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医疗卫生事业"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基础以及"公正性、合理性和公益性"的伦理原则,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有合理性。这一合理性包括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向度。形式合理性的主要表征是满足社会的价值期待、符合具体的国情、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获得实质合理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自由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价值期待、内在美德和外在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云林 《探索》2004,1(3):52-55
道德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其本身是否具有现实的合理性直接关乎自身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体系的合理性包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道德体系的构建应该立足点于现实的中国道德国情 ,道德体系所内含的价值精神应该与社会的价值期待相适应 ,道德体系所表达的对社会成员的伦理要求应该完整和谐。后者主要指道德体系从具体内容和客观效应上而言应该有利于行为主体道德自由的获得 ,应该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 ,应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种道德体系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合理性 ,才可能成为“善德” ,才可能为广大社会成员自觉遵行 ,从而才可能全面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考察,是以"合理性"概念的构建为中心而展开的,在韦伯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严格、精确的形式合理性倾向。按照韦伯的观点,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是人类行动的两种基本属性,现代性的问题就在于,在一个合理化或者说祛巫的世界中,目的合理性成为支配性的主导原则,而价值合理性在现代世界中日渐缺失,由此而导致了作为行动者的人或者个体生命意义的枯竭。有应于此,韦伯提出了"人格"的概念,构建了一种有关现代生活样式的精英主义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阳海音 《世纪桥》2008,(10):63-65
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文珍 《求实》2013,(2):34-37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源泉、发展机制及路径的总和,它承载着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价值取向。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观点、理念、思维三个层次的价值冲突:表层的公平价值观和效率价值观冲突、中层的科技理性与人文理念的冲突、深层的"本体思维"与"生态思维"的冲突。我国在价值调适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取向,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崇高理想,不公平的现象却始终存在着.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严重等不公平现象仍存在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桎梏,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纷纷撰文探讨应怎样构建社会公平.但是,在以往的探讨中往往忽视以行政伦理中的制度伦理为视野,而制度伦理作为主要以行政制度的安排、变迁的合理性论证为己任的一种理论或研究方法,无疑在社会公平构建已有的方法中也不失为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借助此种理论或方法或许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野,或许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鉴于此,本文以行政伦理为视野对社会公平构建的价值及其对策进行评述.主要从"立论的意义"、"研究的价值"、"应怎样研究"和"应怎样评价"等四部分布局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我国社会进步的代价问题及代价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类型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据以提高主体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有效减少历史代价的付出。笔者提出了"成本与超成本"这一组由经济学概念改造而来的概念,使能更简明更准确地勾划出社会发展代价的边界与各项理论规定。  相似文献   

13.
信访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见表达方式,也是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特殊途径,该制度出现50多年来,对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访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不断出现的"信访洪峰"对信访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挑战。实际上,信访制度仍有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改革信访制度应从整个社会改革的角度着手,关键是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庄锡福 《求实》2002,(5):10-12
“三个代表”从动态的功能特征的全新角度 ,对党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 :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体系中 ,分别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概括党的实践指向的先进性 ;在社会利益关系结构中 ,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概括党的价值包容的广泛性。先进性揭示了我党执政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规律性 ,广泛性揭示了我党执政的价值性、合法性和合目的性 ;而科学性与价值性、合理性与合法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就是对党的本质的最高概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十多年来着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物质生产之间的矛盾,今后应转移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通过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力不只是物质生产力,还必须包括"文化生产力"。文化是经济和整个社会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火车头。"文化中心论"有其理论、史实和现实的依据,在当今中国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合理性。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主导性价值取向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社会转型需要经过一个过渡环节,即经济领域向"文化产业中心"转移或集中,进而逐步过渡到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构建文化化、知识型的和谐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公允价值是否是加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面对社会的压力,有关国际会计组织纷纷修改"公允价值"的计量规则,以求缓解危机带来的冲击。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公允价值的出路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进而提出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对改革之初确立的社会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它综合了当代世界进步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具有"面向世界"的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中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除秉承有针对性、正面引导、与实践结合三项原则之外,还应注重发挥教师、学生社团、社会和家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管理领域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推动这场变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就必须具有顶层设计思维,重视对顶层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核心、使命和目标等重大问题,对于增强改革理性,降低因"摸着石头过河"而导致的改革成本,提高改革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