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权力的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本身具有被腐败的可能性 ,加上权力主体的私欲 ,就构成权力异化并且形成腐败的主要因素。权力被腐败的可能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促使这种转化实现的因素不是别的 ,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权力的失衡 ,从法律角度上审视 ,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上的界限 ,超出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遏止腐败的途径不外乎道德途径和法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寻求权力制约的法治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职人员在任内的腐败行为并不会因退休而“漂白”,处于退休状态的公职人员,一旦发现其任内有腐败行为,仍旧要受到法律的追诉和严惩,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打击腐败行为的通例。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东南亚的海啸是我掀起的,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只能当作一个笑料,或者说我是一个吹牛家,不予理睬。但我要说,社会腐败与我有关,也有大部分人不会相信,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要问我:你是哪一级的官?你是实权派吗?怎么与你有关?我可以坦率地说,我是一个极普通的公民,既不是官,又  相似文献   

4.
权力具有“双重性”,即权力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当前,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核心都表现为权力腐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建立与完善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高层权力、高级干部的监督机制,是消除权力腐败,保持执政廉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清代各级地方衙署的司法审判工作,形式上由各级衙署的正印官审理,而实际上却多半为刑名幕吏所操纵,形成做官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能做官的特异局面。这是清朝腐败政治制度产生的结果,而反过来这一局面又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一步腐败。  相似文献   

6.
政府反腐败力度与公众腐败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得到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共同关注,研究如何将政府反腐败成果转化为公众对政府清廉环境的正面认识。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并不必然降低公众对政府的腐败感知水平。研究利用广东省GZ市和JY市两地级市市委书记被调查的契机,结合2014年广东省清廉指数调查的主观数据,进行了一个探究腐败感知度影响因素的准实验研究。通过倾向值匹配发现,在短期内,反腐败力度加大不仅不会降低公众的腐败感知水平,反而导致公众腐败感知水平平均2.3分(范围0-100)的增幅感知水平。该发现在理论层面增进了人们对腐败感知影响因素的知识积累,回应了公共管理学的经典问题:绩效产出与绩效结果之间是何种关系。同时,在现实层面,则回应了外交部与透明国际关于中国2014年清廉指数得分下降、排名骤跌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腐败概念的泛化和界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腐败是反腐倡廉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科学界定腐败概念也是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腐败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腐败概念的泛化问题。近年来,大量与腐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众多新闻媒体上,诸如交通腐败、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新闻腐败、足球腐败、彩票腐败、节日腐败、低龄腐败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反腐败,腐败越严重。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与这些词汇有关的事件大多不属于腐败范畴。例如,把出租车司机绕行称为交通腐败,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称为学术腐败,把小学生班干…  相似文献   

8.
半杯茶     
陈耔澐 《检察风云》2013,(13):88-89
就这样一个凉凉的夜,我想她。系着层层思念的心,腾飞不起来,似掏空了的牛油果,心没了,却沉重。好几个这样的夜晚,我记挂她。虽然她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个凉夜,我的眼帘印入《翠竹伯劳图》,一丛青竹和红叶高高在上,笔法秀劲。那灰白而挺健的羽翼,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慰藉啊!在这寂静的夜晚,仿佛画中的伯劳发出呼唤。但愿这叫声飘向她的笔端,飘过她的笔画。我想她,想她那样无微不至地描画。  相似文献   

9.
歌星与保姆     
这是一个因爱而盗的悲怆故事。但愿歌唱家宋祖英能听到她家保姆在大墙内发出的幡然悔悟之声。  相似文献   

10.
论勤政的含义、本质及意义张焕光一、勤政的含义在现代社会,政府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而政府的好坏,也就是说政府为社会服务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涉及政府的廉政问题。一个腐败丛生的政府,谁也不会说它是一个好政府,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廉洁的政府并非是最...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危害与遏制朱保生腐败:社会主义大业的凶恶敌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代王朝或一个执政党的衰败,都与腐败有关。一个国家,不除腐败,无以立国;一个政党,不除腐败,无以立信。目前,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危害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大业。腐败严重扰乱了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察》2011,(9):46-46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王真撰文指出,腐败文化必须用廉政文化来遏制。腐败的一个深层根源是文化问题。遏制腐败就要遏制腐败文化,而遏制腐败文化就必须用廉政价值观来遏制腐败价值观。腐败价值观是以权谋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丁雨 《检察风云》2007,(23):30-32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对腐败有免疫力的.一个世纪以前,美国腐败的泛滥程度和恶劣后果也曾相当惊人.   对腐败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大体而言,它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体制型腐败和收买型腐败.这两种腐败可以被视为腐败的两极,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腐败大都两者兼而有之,区别在于哪一种腐败的色彩更浓重些.……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腐败的盛行,足以使一个国家由兴盛走向衰亡。在经济转型升级不是高度充分的情况下,只要有经济利益存在,腐败就不可能完全避免。腐败治理的目的是把腐败降到最低程度。本文拟从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通过学习廉政国家和地区腐败治理的先进经验,最后得出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廉政短信     
1受贿如同吸毒,绝不能有第一次。2站在立党为公的阳光下,脚下就不会有污浊的阴影。3制度是腐败的防火墙,监督是腐败的灭火器。4廉洁是阳关道,腐败是独木桥。5当一个人眼里只有金钱的时候,他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地狱的门槛。6不屈于利称之富有,不屈于名可谓高贵。7清廉也是一种美丽!8民心有眼,法网无边。9贪欲是滋生腐败的源泉,自律是遏制欲望的堤坝。10你的每一句诚实的语言都是人格的坐标,你的每一个奉献的身影都是道德的旗帜。11人钻进钱眼儿就是囚,囚走出钱眼儿就是人。12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己为人不值一文。13钱网、情网、关…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得不好怎么办"等战略问题做出响亮回答,对"反腐败会不会时紧时松"、"反四风会不会一阵风"等现实问题给出明确答案。可以预见,这一重大改革上承十八大以来中央零容忍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高压态势,下启中央纪委以"三转"带动的近三十年来最具震撼力的变革,必将为坚决遏制腐败蔓延提供强大动力和持久支撑。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包含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要件和制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的根源很多 ,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 ,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 ,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8.
祝福新年     
时光似梭,岁月如流,匆匆忙忙中旧的一年过去,风风火火里新年已然来临。人们满怀豪情,回眸往岁,凝思岁首,并不沉湎于手舞足蹈的欢庆,而是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崭新的生活中去,用汗水把稻穗培育,用心血把理想铸就。迎新辞旧,感慨万千,情思如潮,在逝去的时光里有多少遗憾、烦忧,又有多少愉悦、成就。但愿时光的风雨涤尽昔日的迷惘与怨咎;但愿良辰的霞光招引来今朝的生机与清遒;但愿新年的曙光照亮辉煌的前程、壮美的神州。翻开日历的首页,我们知道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撰写新的篇章。新年的钟声总是如期敲响,敲落昨日的星辰,敲出一个金色的黎明。一轮…  相似文献   

19.
百家     
《中国监察》2014,(12):30-31
正竹立家:监督有利于防止权力异化对权力的形成和运行过程,老百姓必须有发言权,只有老百姓有发言权,个别人个别部门才不敢滥用权力,张扬权力傲慢;只有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使权力摊在阳光下,权力才不会腐败与"私用",才不会出现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现象:只有老百姓能真正参与对权力的监督,权力才会得到有效制约,才不会出现权力异化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0.
洪振快 《政府法制》2010,(14):20-2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方机构而不腐败的话,那大概只有一个——晚清的中国海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