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偏差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我国政府行为模式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因而可预见性和透明性不够,社会和公众难以预期和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行为总体上力量过强,市场发育相对薄弱,导致政府行为偏差。从理论上来看,由于对政府角色和作用领域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偏差,同时,政府变革进程相对滞后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偏差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我国政府行为模式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可预见性和透明性不够,社会和公众难以预期和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行为总体上力量过强、市场发育相对薄弱,导致政府行为偏差。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存在对政府角色和作用领域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偏差;政府变革进程相对滞后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居民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及导致行为偏差产生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偏差和内外部因素对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检测居民在投资中可能存在的保守性偏差、从众性偏差、依赖性偏差、模糊趋避、选择性信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SEM模型对几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促进居民理性投资提出了相关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翔 《青年探索》2002,(5):50-54
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  相似文献   

5.
法律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基础教育不只是对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合并导致法律基础教育丧失了完整性,法律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价值偏差。本文对法律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在分析其价值偏差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行政决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六种行政执行偏差 (即替代式执行偏差、粘附式执行偏差、选择式执行偏差、象征式执行偏差、观潮式执行偏差、照搬式执行偏差 ) ,分析了行政执行偏差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提出了纠正行政执行偏差的方法。通过研究行政执行偏差 ,笔者祈望提高行政决策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霞 《理论月刊》2008,(4):186-188
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偏差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变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不适.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产生偏差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有效解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引导促进、辅导帮助、文化传承、纠偏扶正等方面入手,思考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社会中的一代特殊人口,他们当中出现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关键在于其社会化进程中出现了障碍,而家庭环境的差异是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时代,对底层社会青少年偏差社会化的研究,首先应着眼于青少年的学龄前教育,由于底层社会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学前教育功能缺失,导致青少年不能顺利进入学校制度化的生活;其次是学校教育机会的失衡,由于底层社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导致青少年在情感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出现双重缺失,阻碍其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再次是自我身份认同焦虑,底层社会青少年自卑与超越并存,但超越往往受到阻碍,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我认同焦虑.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极易采取极端行为,导致偏差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是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潜在人群,教育和挽救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是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行为,透过对行为产生原因的剖析,发现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诉求,进而提出救助与支持的工作目标及对策,尝试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2.
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争论的热点。文章首先提出投资行为偏差研究的落脚点;接着回顾不同金融理论对投资行为的分析;然后评述国内外关于行为偏差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觉对人的思维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显而易见,直觉在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凭借内心的直觉,在证据与事实之间构筑一道桥梁。由于直觉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和臆断的可能性,因此容易导致法官的判断出现偏差,这也是造成许多冤案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避免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出现直觉思维的偏差,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风险认知偏差是个体在认识和判断风险时所发生的某种偏离或偏离倾向;突发事件中,个体对风险认知的偏差可分为四个类型:归因偏差、直觉偏差、信息处理偏差、主观概率估计中的认知偏差;讨论风险认知偏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民众认知特点的了解,不断完善风险沟通的程序和方法,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覆盖偏差和GPS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户籍为基础的抽样经常因为覆盖范围不足而产生偏差,而这种问题在那些流动性很大并且统计资料不可靠的社会尤其突出。为了捕捉到这些传统抽样方法无法触及的流动人口样本,我们提出一种GPS辅助的区域抽样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新方法运用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与传统的抽样方式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空间抽样方法大大降低了因覆盖范围不足而导致的抽样偏差。成功地将城市流动人口纳入到样本中后,对有关的态度性问题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江 《青年探索》2016,(4):52-58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其与所处情境中各类组织或系统互动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中10~15岁青少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少年对父母依恋、与同辈群体的联系与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负向相关关系;青少年与偏差同辈群体的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因此,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键在于改变青少年与其周围系统(如家庭、同辈群体)的互动方式,最终达成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娇正。  相似文献   

17.
陈清 《求索》2012,(11):127-129
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承认一个客观事实:国民思想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本土化主导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差、对民主思想的认知偏差和对创新思想的认知偏差。必须对这些思想偏差进行调适,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主体人的和谐发展之需。调适国民思想偏差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厘清观念认知:"正确思想"的重要性;二是夯实现实之基:塑造与保障良好的思想生长空间;三是增强情感保障:培养与提升国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李荐国 《求索》2005,(3):120-122
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由直接指标构成。如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用间接指标充当绩效考评指标,或者遗漏了某些直接指标,将会产生偏差。这些偏差在绩效鉴定环节表现为程度偏差,方向偏差,相关不反映偏差,不相关反映偏差;在行为导向环节表现为行为力度偏差,行为方向偏差,不作为偏差,无关作为偏差。要系统地消除这些偏差,首要的工作是将实际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改造成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探析:基于一种三维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政府绩效评估被当作政府改革最有效的工具,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何为政府绩效却缺乏理论上的解释;如何评估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结果是否存在着偏差,又能否消除以及如何消除等问题至今也没有厘清。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试图构建一个认知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的理论框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政府绩效的本质是真实政府与理想政府的契合程度,即实现其应有之职能的程度;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由模糊平衡到相对准确问责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估的出现使得政府绩效有理想值、真实值和评估值的分野;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存在着纯偏差和准偏差,其中准偏差是可以也应该消除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提出了相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官兵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归因偏差。深入剖析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引导官兵形成正确的归因方法,是增强教育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