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现代文化创造之必然选择,自觉符号设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总是表现为人处理同外界客观符号世界关系的特定文化创造活动,它既是一种功能性超越活动,也是一种不断寻求具体、反对抽象的程式化文化创造活动,又是一种兼顾自律性、兼容性与预验性价值的文化创造活动,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能力,因而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按照复杂情况来引导当代人类文化创造,更好地把握自身文化未来与发展趋势的文化实践选择.从文化哲学层面来看,自觉符号设计时于当代人类文化创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冲破了文化的疆域,各民族和区域文化之间的联系、渗透、融合以及冲突也逐渐趋于普遍化。这样,设想和谋求一个理想的人类文化前景,便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获得了某种实现的可能。从本质上说,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历史形式,价值活动及其成果构成了文化的内容和历史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全球化运动和过程出现的“全球文化”是新世纪人类文化的主流 ,其主体形态则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工人阶级的文化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是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行动纲领 ,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的含义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活动、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交织、共存共荣的历史。没有物质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没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做了科学分析,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此外,文明主要指的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方式、手段和一切成果。文化与文明又是…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首先不是作为一种理论,而是作为一种运动,作为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存在的。在共产主义这种运动,即实践中,人类不断地解决着人同自然界和社会,即人同环境的矛盾,不断从自然界和社会中解放出来,即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民族奋进的号角、先进政党的旗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凸显了先进文化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使我们对先进文化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先进文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的引导力量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成其为人。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存异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这些论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当前和今后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伟武 《前沿》2011,(21):183-187
从发生学的视角考察,自然界的物质环境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提供了必备的自然基础;人类的生理机能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础;人类的客观需要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提供了根本动因;人类的实践活动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提供了现实手段。这四个必备条件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地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或自然生态学问题,也不能被视为由若干独立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问题,而应该正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总体性与复杂性。从治理的角度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多中心场域治理困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人类和自然依存、共生的复杂巨系统,若要维持这一巨系统的稳定运转,就需要将人类实践行动与文明进步同自然系统的保护与治理同步,积极探索一种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总体性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犯罪及恐怖组织活动频发,惩治国际犯罪及反恐活动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单独的行动和目标,而是整个人类的和谐、安全生活的主要保障。近年来,中国陆续加入了一系列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国际公约,并且积累了一些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志侬 《前进》2012,(6):30-31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并发展繁荣了文化。文化的历史即是人类的历史。文化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决定着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大海 《理论月刊》2005,1(5):21-23
科学发展观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基于对生产与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之科学研究而形成的科学实践概念,是对人类全部实践活动本质的最高抽象和哲学概括。它所揭示的实践本质,存在于人类实践的全部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为最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实践观同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的实践观完全同一。  相似文献   

16.
<正>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类社会的生成和发展的历史性活动。整个人类活动,如果我们要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识世界,另一类是改造世界,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知"和"行"。认识世界不是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但是,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以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实践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毛泽东也曾把实践性看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之一。可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对什么是实践的表述有许多种,但其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即认为实践是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对实践含义的这个简明概括,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既把人类的两大活动区别开来,又把人的活动同动物的本能行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但人类劳动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为价值。同价值相比,劳动是更为一般的范畴,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人类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使之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同时,人类也在劳动中改变自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遵循着两个原则 :一个是真理原则 ,一个是价值原则。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 ;另一方面以价值为动力去追求更加完善和完备的真理。违背真理的“价值” ,在实践中最终不能实现 ;不带任何价值的“真理” ,也同实践的成功无缘。因此 ,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 ,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