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维和的一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维和警察的责任和担当,体会到了和平与宁静的可贵。同时也为我们能有今天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心怀感恩。维和的亲身经历,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参加维和行动是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一言一行都关乎祖国和军队荣誉,一举一动都受到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媒体高度关注。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而自豪。"  相似文献   

2.
今年被南开大学录取的新生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她)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印有一道作业:“你要在这段时间里做一份义工或找一份工作。做义工是为了让你体会到被别人感恩和你对社会感恩的那份快乐,找一份工作则是为了让你从此刻起就意识到自己终究会走向社会,而决定你能选择一份什么样工作的一切筹码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我们希望你能在开学报到的时候交一份义工工作报告或职位实践报告,它将成为你美好大学生活的第一份生涯规划档案。”学校要求新生,“从现在起要树立职业意识、寻找职业目标、进行职位实习。”(见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感恩     
《群众》2007,(10)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感恩的至高境界。感恩是心田流出的蜜汁。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邓文英  欧甜 《传承》2009,(24):72-73
乌鸦反哺是动物界的感恩,动物尚且如此,而当今的大学生们有的却成为了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是知恩不报的冷漠一代。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培养大学生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服务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乌鸦反哺是动物界的感恩,动物尚且如此,而当今的大学生们有的却成为了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是知恩不报的冷漠一代.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培养大学生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服务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弘扬感恩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缓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加强感恩教育,深化感恩文化研究,创立中国的感恩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不断变迁,法律欲使其保持自己的社会功用,就必须使自己与日益变化的文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在特定的国家或社群中,人们对法律的态度、理念、价值观以及法律信仰等诸多因素会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也与这个国家或社群的历史、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劳伦斯.弗里德曼在他诸多著作当中展现给读者这样一幅景象:在社会的诸多因素(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的变迁中,政治、社会价值观和科技的发展是法律制度形成和运作的基础,而法律文化又是法律制度产生的源头。我们必须在这一特定的关系中来理解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1,(2):24-25
"勇于承担一份责任,这是对党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只有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神和不竭的动力,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散发出光和热,才会有所作为,不愧于这个时代。”这是丽江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和长红的座右铭,他一直牢记于心,更付诸行动。为丽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6,(8):58-59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聋人是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真的就像自己平时观察到的那样,是不善言辞,不会说话,耳朵听不见,只能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的那种聋人吗?我们真的就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是这个主流社会的弱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我们聋人自己呢?换一下角度去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聋人自己,我觉得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别人眼中的那种无用的人,心智低下的人,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解。聋人是什么?——是交给自己的一份试卷,而不是抛给社会的一首怒吼歌。大海永远没有平静的,天天都…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情思     
<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祭祖,其实是一场寻根之旅,代表着一种血脉的传承与责任,对赐与我们生命的人,心怀感恩,也有人说清明是诗的节气,霏霏春雨滋润让诗意萌发、生长,以致催生出古人许多名诗佳句,比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2,(19):63-65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自创建之日起,发展壮大便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我们从社会汲取能量,亦懂得感恩社会,以自身绵薄之力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要求自己,更好地服务客户;不断壮大成长,更好地回馈社会;不断修正步伐,更好地助力浙江。我们感恩于心,责任于行。作为担当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  相似文献   

12.
在"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当下,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如何看待和发挥好人类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言之,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少有三个明显作用:人类学能够提供一种"和"的思想与观念;人类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也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人类学是我们与世界沟通对话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当下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现状而言,人类学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人类学的基础性乃由文化的基础性所决定,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学是一门强国之学,我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大力发展人类学这门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视野的人文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感受到政协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多的是教育我们如何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在参加"清洁大伊山义工团"义务清洁活动结束之后,寒假回家的扬州大学学生徐艺溪说。灌云县政协长期关注贫困学子,2011年8月份"灌云县政协委员和谐爱心促进会"成立以  相似文献   

14.
4月12号,“我们都一样”,广东省佛山星儿感恩音乐会伴着雨水顺利开幕.不知为什么,似乎每年的感恩音乐会都在下雨,那是天在哭泣吗?抑或是星星的父母们在含泪倾诉? 这次音乐会特别安排了星妈们根据他们自己的故事而编排的节目,节目中,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剧情都是真实且感人的.有星妈说,我不知道在台上表演节目时会不会哽咽,会不会情不自禁地把现实生活融入节目而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5.
郭玉琼 《前沿》2012,(19):170-171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面貌,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教育功能是无形的,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却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感恩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的缺失,流于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形势严峻.新生入学感恩教育则为改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严峻现状找到了突破口,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根本、秩序的来源和衬=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曾经给我们搀扶、给我们关爱的每一个人……”5月19日.2005年“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李丽,在衡阳南华大学开始了她“百校感恩行”演讲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奋斗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8.
心雨集     
<正>每个人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三件事:第一是简单,第二是清醒,第三是自己的步调——朱德庸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各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无论何时,每个人都确实需要配备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19.
为自己喝彩     
常常看到那些如痴如狂的“追星族”为自己所崇拜的歌星、影星发狂喝彩 ,似乎忘了生活当中还有一个自己。其实人活在世上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喝彩 ,并不是要你陶醉自己、欣赏自己、崇拜自己 ,而且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为自己加油使劲 ,做一个真真实实的人。为自己喝彩 ,就是让自己的天平适当加一份砝码 ,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有动力 ,能始终保持一种平衡 ,一种稳定。为自己喝彩 ,就是让自己深入五彩缤纷的生活 ,更多地接触社会 ,接受挑战 ,更多地经受一些磨难 ,使自己不但走出原来的自我 ,而且创造出另一个自己 ,使之变得坚强而不柔弱…  相似文献   

20.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们非常城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