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面城管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1,(24):65-67
每一次,城管进入舆论风暴的中心,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一阵剧痛。小贩与城管之间的冲突是近些年来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从2006年的崔英杰案到2011年的夏俊峰案,几乎每一起与摊贩有关的事件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人们社会情绪的悲喜沉浮。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1,(4):F0003-F0003
杨守建、郭开元在《中国青年研究》撰文指出,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兴起,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处理社会事务时,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虚拟社会已经纳入了社会管理范围。网络虚拟社会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征,并且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使得虚拟社会管理不断面临有别于传统现实社会管理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赵旭 《法制与社会》2011,(18):120-121
本文通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扣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就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及方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社会管理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曲直 《公民与法治》2011,(12):23-23
世间百态新奇多,是非曲直来评说。我是曲直,今天说说社会管理的问题。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复杂多样的社会内部矛盾不断凸显,潜在的社会安全稳定隐患众多,对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政法机关重要组成部分的劳教机关,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人的素质。综合治理必须为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努力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把社会稳定问题纳入城市发展规则;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自控能力;重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人口结构及人口流动问题;重视文化发展战略,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流入。  相似文献   

7.
差不多是20年前,我在书店发现了一本有趣的小册子《学会生存》。那时的我,对新知识十分敏感,感觉这简单的书名后必定隐藏着一个爆炸性的观点,买回家后一读,果然如此!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其中的一个观点说:人,不能再把学习当做是人生前一部分时间的事了,而是要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人类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充满挑战的现代社会。 那时,我还在西部古城生活,饱食终日,无忧无虑,对“生存”一词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但这本书新颖的观点使我震撼。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1,(5):F0003-F0003
杨守建、郭开元在《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兴起,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处理社会事务时,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虚拟社会已经纳入了社会管理范围。网络虚拟社会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征,并且处快速发展变化中,使得虚拟社会管理不断面临有别于传统现实社会管理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丁言 《中国监察》2010,(15):56-56
近些年来,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涉案数额越来越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与其他腐败现象一样,职务犯罪的发生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衍生与其存在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是主观和客观方面多种原因交互发生作用的结果,这从对北京市监狱在押职务犯罪人员案例的深刻剖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存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社会前提。政治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它的建立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当前正在实行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只有矫正被扭曲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塑市民社会,才能进一步消除转轨道路上的障碍,以较小的社会代价换取转轨的顺利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最终将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法制与经济》2009,(20):120-121
社会政策是一门具有明显价值倾向的学科。在其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公正”这一价值理念逐渐被认同为该学科的核心价值。从理论上来说,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社会生活冲突的背景,也使得社会公正符合逻辑地成了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国社会政策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勇土     
《法律与生活》2011,(14):23-23
6月24日晚上9点左右,雨后的扬州街头湿润而安静。逛街购物的许虎山路过市区石塔寺附近时,突然发现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两个人看上去大概三四十岁左右,鬼鬼祟祟地跟在两位女士的身后。”借着路灯,许虎山看见,两人似乎在悄悄商讨着什么,还时不时地四处张望。此时,街上的人已经不多,许虎山不动声色地跟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3.
李美林 《内蒙古检察》2007,(4):37-38,63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不能单纯靠打击,必须致力于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和谐社会氛围,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社会生态。比起男性,女检察官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及母爱的天性,再加上心细如发、刚柔相济的女检察官气质,使其浑身洋溢着细腻和亲和力,容易让未成年人接受,所以女检察官成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14.
曹则斌 《江淮法治》2007,(7X):20-20
十几年前.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曾火爆了当年的电视荧屏,形象地演绎了当时农村严重的超生现象。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农民的超生问题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层的日益细化,超生现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另一个超生群体,他们利用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方式成功地在生育问题上办到了其他人无法办到的事。他们,被称为城市中富有的“超生贵族”,较之目前农村的超生问题,富人、名人超生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4,(12):14-15
从种种“中国式求人”的现象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社会运行成本很高,这与社会交往中的良性规则文化缺失有关。观察国人的社会生活,往往是一幅令人费解的图景:人们花费很大力气构建起一套契合法治的显性规则,但在交往中却又弃之不用,仍旧采取古老社会遗传下来且经过利益固化的潜规则。破解“中国式求人”困境,必须深入到社会肌理反思规则文化的异化,从中重新培育尊重良性规则的社会交往习性。  相似文献   

16.
王健安 《法制与社会》2011,(33):270-271
2005年我国对过去的公司法做了最新的修订。这次《公司法》修订,顺应国际趋势,尊重客观规律,敢于突破和创新,最为完整和彻底。新修订的《公司法》不仅实现了立法理念和指导思想的飞跃,科学分界了公司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而且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公司诉讼体系,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和法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的新修订的《公司法》,不仅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设立的门槛,鼓励更多的从校园走出的青年以及有志于创业的人去创业。本文将围绕新修订的《公司法》,针对其相关内容以及在实施后对我国的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施琦 《犯罪研究》2013,(2):7-14
特殊人群,目前学者们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仅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予以论述。在我国,随着犯罪问题严峻发展,重新犯罪日益凸显。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而言,除个人原因之外,在客观原因中,包括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以及社会歧视等等,更为主要的是: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帮教缺失。因此,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的社区矫正、安置与帮教工作,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则成为预防他(她)们重新犯罪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花絮     
《法律与生活》2010,(14):29-29
搏斗 当时32岁的郁建治正在散步,经过村里一个鱼塘时,鱼塘主人家的一条藏獒向他扑了过来。“它站起来大概1.8米高,像头猴子,把我吓坏了“。郁建治说。  相似文献   

19.
王康寒 《特区法坛》2007,(2):11-12,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浩瀚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类永恒期盼和追求的理想世界。这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司法是其中一个极富实践性的基本环节,是社会和谐链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层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司法是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主要桥梁,是对国家法律制度是否完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本手段。稳定、发展、文明和进步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准,公平与正义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基础,任何的社会动乱都来自于社会的不公和失衡。因此,司法机关作为我国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公正,为实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宋菁  顾伟 《法制与社会》2011,(1):171-172
在基于对经典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之上,林南定义了社会资本的概念——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和行动命题,并结合社会资本相关理论解释了社会转型过程的内生性与外发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