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视作酒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阿波罗梦幻般的祥和、光辉的世界与狄奥尼索斯狂乱、迷醉的世界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完美结合.生命短暂易逝、现实残暴凶险,无论对初识世界的古希腊人,还是对惶惑不安的现代人而言,艺术都是人们转化恐惧、寻求安慰的重要媒介.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激发了被简化了的世界的表象.凡是在生活中饱尝艰辛的人,都需要这个表象,这便是艺术的慰藉功能.作为超经典的世界文学,无疑更具备这种慰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陈军 《求索》2011,(7):138-139,106
尼采将"存在"理解为求权力意志的虚无世界,基于此,在尼采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创造虚无,艺术(尤其是悲剧)成为把握"存在"的本源性方式。换言之,尼采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经典戏剧美学思想,他不再把戏剧艺术作为模仿或显现理念的工具,而是把戏剧艺术理解为创造存在之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4.
思想的诞生     
有这样的情况,某人在积雪很深的雪地里穿过,结果他并不是白费力气,另一个人怀着感激之情顺着他的脚印走过去,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于是,那里已经可以看到一条新的小路。就这样,由于一个人,整整一冬就有了一条冬季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豹变》与《我们的时代》都是有生命意识贯穿始终的短篇循环体小说。在现代主义视野下,二者的生命意识同中有异:同样是在向死而生中追寻生命的价值,木心作品的主人公们是柔中带刚的名优,海明威作品的主人公们则是一群刚毅、血性的硬汉;在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时,木心用诗性智慧驻足追索,海明威用行动奋力抗争。他们的生命意识书写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同时,为现代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陈昱昊 《传承》2014,(6):118-119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阐述的酒神精神,在《呼啸山庄》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呼啸山庄》的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身上充斥着酒神的气质,相互之间的爱则像是某种密教仪式一样,指示着自然本质的混沌和恐怖,却又是至高无上和无法摆脱的。  相似文献   

7.
冯慧玲  张慧 《传承》2013,(11):140-141
生命意识是《古诗十九首》的重要主题。末世背景下,下层失意文人将对生命的感悟寄托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和留守家中的思妇身上,以各种生命意象为载体,表达他们的相思离别之情、孤独失意之情和人生易逝之情。士人们对待亲情、爱情、友情的态度以及怀才不遇、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体现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傣族叙事诗《娥并与桑洛》与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悲剧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但它们的悲剧审美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和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慧 《传承》2013,(13)
生命意识是《古诗十九首》的重要主题。末世背景下,下层失意文人将对生命的感悟寄托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和留守家中的思妇身上,以各种生命意象为载体,表达他们的相思离别之情、孤独失意之情和人生易逝之情。士人们对待亲情、爱情、友情的态度以及怀才不遇、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体现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于晓婷  刘博恩 《前沿》2014,(3):201-203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一位才华横溢,柔情似水,贤惠善良,极富灵性的女子,被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赞誉为“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然而如此美好的一个女子,却落得遭公婆嫌弃,辗转飘零,最终香销玉殒的悲惨结局。这种悲剧的出现既有“性格决定命运”的原因,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展开的巨大的V字型,像一对展开的翅膀,切入大地。不是胜利的象征,而是沉重的叹息。这是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杰出的公共艺术品。如果说林璎设计的是大地上的思想艺术品,那么乔布斯设计的"苹果"就是手掌上的科技艺术品。读了一上市就畅销的《史蒂夫·乔布斯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微笑》是肢体听力双重残疾的连忠照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经陕西省作协推荐,已由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特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43万多字的《生命的微笑》是一部继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又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作品。本书开篇就以浓郁的感情以及独特的、具有冲击力的叙述方式,紧紧抓住了读者,作品展现的底层人群的生活、命运,存当今这个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环境下,引发多数读者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朴(字仁甫)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5.
单正平 《新东方》2001,10(3):57-61
现实中的中国人,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对中美文化关系的理解,复杂而微妙。戈登医生是中国人想象中的理想美国的化身和代表,他对三个中国女性的态度,大致可以视为美国人对中国的三种态度,而三个中国女性则分别象征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戈登医生》表现了作者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而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美关系的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所以政治化,归根结底在于生命的经济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国家与劳动力的关系为核心,深刻诠释了惩罚权力、规训权力和生命调节权力的生成机制,为我们透视生命政治学的秘密提供了政治经济学依据。站在马克思的肩膀之上,福柯创新性地提出了生命政治学,当代西方左翼则沿着福柯的框架进一步发展了生命政治学范式。然而,这些范式都或多或少地抛弃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基础,沦为一种单纯的主体政治哲学或非历史化的生命形而上学。这种实践表明,当代生命政治学既不可能代替政治经济学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发展的主导趋势,也不可能代替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学,成为未来实践斗争的主导形式。相反,只有沿着马克思所开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道路前进,生命政治学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李赐林 《理论月刊》2007,(9):122-124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追求爱情者的悲剧、贤妻良母的悲剧和反抗男权者的悲剧等三种妇女生活悲剧,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婚烟自主、追求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给予肯定和赞扬,表现了作者的进步妇女观和关注妇女命运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19.
王玲 《求索》2012,(12):137-139
学界对《左传》中的女性多有述及,但对《左传》中的鲁国女性却尚未有人研究。《左传》中的二十七位鲁国女性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悲剧命运,究其悲剧根源,则在于鲁国封建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在于她们对宗法伦理观念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