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制度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在林权制度的历次改革过程中,我国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权的特殊性,没有充分尊重林农的利益和需求,产权变更频繁,各种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模糊,林权政策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毁坏,因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卞吉 《政策》2007,(5):32-3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件大事,也是省委省政府今年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最近,本刊记者走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18个问题,请他们作政策上的解答——问:什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答:所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借鉴农村家庭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在保持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云发〔2006〕19号(2006年9月14日)为充分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云南实际,特作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云南是我国的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活立木蓄积量大、林种资源丰富,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林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林业改革,…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的文献,就林权的内涵和特征、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阶段划分、集体林权经营形式、林木资产评估、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包庆丰 《前沿》2010,(9):78-80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本文在论述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分析初步成效以及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8,(7):11-1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公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对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认为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有些地方却没有很好地兼顾到社会公平。目前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建立一种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论述,这些原则包括处境公平、民主治理和法律平衡,以此处理其公平正义问题,并将其稳妥地运用于地权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8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2]4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自2005年全省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迅速开展集体林确权到户的基础改革工作,目前集体林明晰产权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也相继开展起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全省现代林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鲁发〔2008〕14号)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重点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宜林地,特别是宜林荒山荒地(滩)和已经落实经营主体但未按规定完成造林绿化和管护任务的林地、林木;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比较先进的林业信息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7月14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物权法》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周训芳 《求索》2007,(12):5-8
《物权法》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将对林业行政管理模式产生很大影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国家生态建设与维护林农合法物权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与传统物权法上的物有很大区别,集体林权受到了《森林法》上生态公益的诸多限制。林业物权应区分生态公益林物权与商品林物权,便于商品林按照市场规律经营,以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经济需求为主要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森林法》应规定商品林采伐申报制度,保障林权权利人的林木采伐权。林地地役权制度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通过确立林地地役权来推动国家的生态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08,(11):19-22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集体林业是我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现有集体林地3.24亿亩。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农村牧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在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建设现代林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搞好集体林  相似文献   

15.
陈晓燕 《前沿》2014,(19):183-185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面推开,改革成效初显。本研究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进而为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闵法 《人民政坛》2010,(1):30-31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不仅是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巩固林改成果的法律保证,关系到林业是否持续发展、农民是否得到实惠、林区是否实现和谐。2009年11月25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将为我省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构筑一个基本的法律依据,必将对我省乃至全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20日)皖发[2007]11号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全面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7日,大田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完善情况调研。调研组深入县林业局和部分乡镇、村,采取调阅资料、走访群众、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针对宣传不到位、改革不彻底、办证不够规范等问题,调研组建议县政府及林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林改政策和林业法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济南市人民政府文件济政发[201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要求,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