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革爆发后,奉毛主席之命到成都出任大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横遭批斗,身陷囹圄,押解北京之行性命叵测。彭德怀是如何得以安全到达北京的呢?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人物—西南三线建委第四副主任钱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耄耋老人的难忘记忆,于此纪念彭德怀诞辰112周年、三线建设45周年之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  相似文献   

2.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元戎、忠言直谏的人民之子,准备在巴山云岭蜀江黔水再续辉煌时,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让《彭德怀梦断三线》记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3.
倪良端 《湘潮》2005,(8):22-24
1966年4月20日,四川省宜宾地区招待所院内宁静如常。上午11时许,两辆满是灰尘、黄泥点点的小卧车缓缓驶来。车停稳后,一位中等身材、表情严肃的老人推开车门,举步走下车来。他就是彭德怀,时任西南局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兼“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专程前来宜宾视察“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4.
艰难的寻找20多年前,我所撰写的《彭德怀在三线》文稿即将出版时,责任编辑曾要求配发一张彭德怀在三线的照片,当时我多方打听,费尽周折也未能找到。1986年,《军工导报》连载我的《彭德怀在三线》,也想配上相关照片。为此,我向曾是彭德怀同志的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司机赵凤池几位同志询问打听,但他们都称彭老总在三线时未见有人为他照过相,自然也就没有他在三线的照片。不仅是我在寻找,彭德怀同志的战友、曾担任西南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的程子华同志也在关注寻找当年彭德怀在三  相似文献   

5.
余祖海 《当代贵州》2013,(12):54-55
"主席,我听你的,去西南!"1965年9月11日,党中央的一个决定打破了彭德怀本已平静的生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彭真亲自约见彭德怀,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希望他去西南抓三线建设的建议。彭德怀感到非常惊讶,当即坦  相似文献   

6.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12,(12):38-39
1965年9月,毛泽东召见彭德怀,动员彭"出山"。从表面上看,谈话气氛融洽且富有成效。于是,有些文章写道:毛泽东与彭德怀促膝长谈,用战友之情融化了他那颗冰凉的心。彭老总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欣然应命去"三线",留下了一段"将帅和"的佳话。然而,笔者认为,事情并不像文章写的那样美好。在"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的前夕,毛泽东动员彭德怀去"三线"显然是另有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1966年底,尚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刚刚一年的彭德怀落入红卫兵之手,成了红卫兵的"战利品"。经过一番波折,彭德怀被手持"尚方宝剑"的红卫兵弄上火车,从成都押回北京,从此身陷囹圄,直到被迫害致死。毛泽东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相似文献   

8.
刘全 《党史文汇》2014,(3):16-20
正1965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彭德怀,谈三线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希望他能为三线建设做些贡献。这次谈话使隐藏在彭德怀内心长达6年之久的委屈烟消云散,当即表示愿意去西南。在西南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彭德怀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度耿直的品质处处闪烁着光芒。  相似文献   

9.
粤北与湘赣相连,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外延的回旋地带。在彭德怀元帅的戎马生涯中,粤北是他军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地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亲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三军团先后三次转战粤北,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给粤北人民的革命斗争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下旬,唐生智的部队东征受挫,回师武汉后撤到湘东北。这时唐军虽然分崩离析,但多数将领不肯接受南京政府的统一改编,继续与南京政府对抗。一九二八年一月,西征军入湘,双方大战于汨罗,唐军战败,李品仙、刘兴等部退向湘南,何键、叶开鑫等部撤至湘西。何键率三十五军向湘西撤退时,其第一师师长叶琪因升第十八军(后改为十二军)军长,由周磐继任师长。周磐不愿跟何走,率部撤至  相似文献   

11.
<正>~~  相似文献   

12.
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28日离开北京去大三线,彭德怀一直在吴家花园住了6年。他的党组织生活在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党委副书记伍辉文因此定期前往看望,常委刘子正负责经常性联系照料。在此期间,伍辉文、刘子正与彭德怀常有直接接触,从他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3.
高天娥 《共产党人》2006,(16):44-45
彭德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身经百战、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将领。长征路上,彭德怀临危受命,坚决执行上级的作战部署,率领红军斩关夺隘,为保卫党中央苦苦地冲杀,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吴旗战斗之后,毛泽东曾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险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在闽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曾指挥部队不费一枪弹,收复了连城。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红军分离作战的方针,推行“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1933年7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东方军,入闽作战。东方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     
彭德怀,原名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峰下彭家围子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念过两年私塾,即因家贫而废学。为生活所迫,随祖母讨过米,做过煤窑的童工,饱受苦难与欺凌,但从小养成了倔强、反抗、刚直的性格。1913年,湘潭大旱,发生饥荒,他带头冲进地主家,打开粮仓救济饥民,而遭官府通缉。后逃到洞庭湖当堤工,沉重的担子压得他两肩宽阔而背微驼,性格更倔强而寡言。童年这段生活,在《彭德怀自述》里有过刻骨铭心的回忆。他说:“童少年时期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贫苦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吴起镇,西北二马(马鸿宾、马鸿退)和东北军骑兵便尾随而至。毛泽东命令:“打退追教,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马鸿宾的第35师骑兵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此时,东北军白凤翔部也来进犯,其骑兵先头团又被红军打垮,掉头逃命,另外3个团也同时被击溃。红军经过此次战斗,终于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说:“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正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张学良十余师向陕北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08,(10):4-10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相似文献   

18.
倪良端 《党史天地》2007,(10):33-36
1933年1月底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的杨尚昆,6月参加了红军领导工作,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受中共中央局委派随彭德怀率东方军人闽作战。1934年1月,杨尚昆接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他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彭德怀团结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出色地完成了保卫中央苏区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20.
彭德怀是湘潭县乌石寨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祖籍在今双峰县,其史料依据综述如下: 据珍存在今双峰县拓塘乡九溪村的《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的谱序载:彭氏“世居湘乡二十五都之九溪湾”,也即今日的双峰县龙田区拓塘乡九溪村。该谱是民国十年(1921年)始修、十一年刊行的。其谱序歌是:“景汝邦宗盛,添思自汉兴。朝世代忠良,臣正安民清。康际远愈昌,其源绪以长。远绍先祖德,步履继准阳。”湘潭彭德怀家与湘乡九溪彭氏共一宗堂,即“和宗堂”,且辈序完全相同,可谓同宗共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