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漠涵 《政府法制》2014,(16):44-44
公元618年,高祖李渊称帝,唐朝建立;公元907年,后梁朱温将唐哀帝鸩杀,历时289年的唐朝灭亡.从高祖到哀帝,共经历了20位皇帝.如果问,在唐朝的20位皇帝中,有作为的是哪几位?许多人都会说出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一个创造了贞观之治,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其实,唐朝还有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就是宣宗李忱.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0):26-26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责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1,(21):4-5
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该报告表示,最高法在死刑审核中"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报告中同时写到——"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对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汉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汪瑶 《政府法制》2014,(20):15-15
纵观两宋,保持相对宽松的言论自由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难以比肩的.如在宋代,就有人敢改皇帝“语录”,进行无尽嘲讽的例子.南宋洪迈在《容斋续笔》记载宋太宗曾书写《戒石铭》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并令“语录”书写于各级衙门的大堂上,告诫各地官员他们的工资与福利是各类“纳税人”提供的,不好好为百姓服务,就是对不起百姓,对不起苍天.宋太宗这种“超前”的意识足以让今天读到这段史料的现代人惊叹了.  相似文献   

6.
张金明 《政府法制》2013,(18):18-18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 其实,他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肯定的答案,——得到那点“快感”。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肉体。” “不要像一个摇桨的奴隶那样忙个不停。” 《沉思录》里,多有这样闪亮的句子,像朝阳下的露珠,剔透自然,与人心的本原相呼应。这本书的作者是古罗马的一个皇帝——马可·奥勒留。  相似文献   

8.
亦明 《政府法制》2012,(14):15-15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除了洪武皇帝的头衔之外,民间还给他封了不少头衔,“植树皇帝”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年秋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眼睛发蓝,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9.
刘锴 《政府法制》2013,(13):44-44
在中国古代,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君,但为了能坐上龙椅,也不得不施些计谋,使些手腕。不过也有例外,唐朝时就有一位皇帝居然是靠着装傻才坐上天子宝座的。此人便是唐宣宗李忱。  相似文献   

10.
明朝皇帝较之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显得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放荡不羁,完全表现出与君主身份不相吻合的行为,我们将之视为"问题"皇帝。其"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来浅析皇帝"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家庭教育、在学宫教育上、社会教育上来分析君主角色失范"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7):44-4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琼丽娟 《政府法制》2011,(29):44-44
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早年劣迹斑斑,一事无成。不料后来他竞扯着杨玉环的裙带,被唐玄宗李隆基三提两提,竟提至宰相的高位,并兼管国家干部任免与财政收支,权倾朝野。  相似文献   

13.
虞金星 《政府法制》2010,(24):54-54
以今天的眼光看,皇帝未尝不是一种职业.只不过这种职业技术要求太高,所以向来是干得好的少,庸府碌碌甚至严重背离职业门标、破坏职业形象的多。  相似文献   

14.
余杰 《中国律师》2002,(1):55-56
大名鼎鼎的北京饭店近日推出了所谓的“皇帝套房”,以每天九千美元的“天价”吸引“顶级”客人的入住。  相似文献   

15.
亦铭 《政府法制》2011,(2):13-13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个饱读诗书的风雅皇帝。在《元诗选》中就选有他的名诗《自建康之京都途中偶吟》,诗日:“穿了毯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两三点露滴如雨,五六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这首诗流畅明快,意境清新,吸引了后来在南京当皇帝的洪武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16.
王吴军 《政府法制》2010,(16):47-47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夏天,北宋皇帝宋真宗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接到许多关于蝗灾的奏折,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蝗灾,危害极大。当时,宋真宗正在迷信神仙之说,他相信神仙会来消灭蝗灾。许多官员看出了宋真宗的心思,就开始扮演“大忽悠”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8.
陈令申 《政府法制》2014,(14):23-23
许多影视作品和小说针对“皇帝”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极其丰富.我们经常看到的有康熙、乾隆微服私访民间,体察民情,惩恶扬善,其间也会因某事被地方恶吏抓进衙门,训斥杖责,最痛苦的是莫过于被关进大牢受刑罚之苦.其实这些都是作者捕风捉影的虚构,着实吸引人,混淆是非,毫无历史根据,以至于把看客们都给糊弄了.但是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被杖责的皇帝,说出来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位皇帝就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事实终归是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9.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20.
赵炎 《政府法制》2013,(26):44-45
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农立国,是中国古代历朝的基本国策;重农劝农,也随即成为不少皇帝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