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对配置社会资源的支配性地位,决定了其在总体规划、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三方面的主导;地方政府直接面对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务实创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和基层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实现新农村建设。然而政府作用还不完善,需要继续革除弊端、调整权力,来不断激发农村活力、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主要体现为政府越位)的情况,政府越位容易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农民主体缺位更促进了政府越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对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适,采取有效措施对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进行纠偏和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构建主要通过政府外力嵌入的方式来完成,因此也催生了一些负面效果:政府所倡导的文化生活理念往往遭到误解和扭曲;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场地利用率低;政府主导的公众文化生活缺乏长久的吸引力。建设一种农村和农民本位的、符合农村现实和农民需求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必然,它需要政府和农村合力,在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倡导和内化新的文化生活理念;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培育和引导农村内部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和谐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活动,而是要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增强农民参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不仅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只有通过了解农民对文化精神需求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才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农村的和谐文化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才会不折不扣地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闽南惠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为例,认为在新农运动中必须处理好几大关系,即财政拨款与民间融资、硬件发展与软件建设、建构型与内生型、政府主导与农民本位、短效与长效的关系。在这些多重关系中,“政府主导”非常重要,政府要有意识地通过处理好这些多重关系来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在这场建设中强化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前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二者发生矛盾并不是坏事。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过程,需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新型农民,使农民接纳、应承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着力点一致起来、融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这将是化解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须实施新农村建设投入创新,逐步建立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农民、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破解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瓶颈。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过度和农民主体缺失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以促使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建设前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农民作用的范围;建设中要动员9亿农民的积极参与;建设后要按照是否满足农民需求的标准改革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政府的重要性不应否定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本文以浙江长兴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为考察对象,分析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并指出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对于更为有效的公共设施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吴焰 《党建文汇》2006,(10):26-26
韩国新村建设最有益的经验是,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最终让农村实现自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经历了以农民自筹为主到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发展历程,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基本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目前仍然存在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力度不足、决策机制不科学、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立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财政支农的稳定增长机制,优化农村与农民的自我投资机制,形成金融与社会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完善投资与养护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投入,必须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三农”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大包大揽的投入政策。要在南方逐步改变粮补直补投入政策,将粮食直补资金集中直接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村.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农村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稳妥地为农民开展信贷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积极推广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财政对农民投保给予保费补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对农民自愿出资投劳兴建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适当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大力推广理事会管理建设农村和农业产业的运作模式,独立操办农民自发集资、捐资而建的基础项目。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投入,必须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三农”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大包大揽的投入政策。要在南方逐步改变粮补直补投入政策,将粮食直补资金集中直接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村.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农村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稳妥地为农民开展信贷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积极推广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财政对农民投保给予保费补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对农民自愿出资投劳兴建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适当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大力推广理事会管理建设农村和农业产业的运作模式,独立操办农民自发集资、捐资而建的基础项目。  相似文献   

14.
理论广角     
建设新农村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浙江大学博导黄袒辉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刘朝瑞 《学习论坛》2007,23(3):46-48
韩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其迅速崛起中开展了“新乡村运动”。韩国注重在工业化进程中支持农村的发展,把政府大力支持与农民自助、合作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有效地改变了农村面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应当借鉴韩国成功的经验,有序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荚莺敏 《唯实》2008,(8):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农村建设初期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财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和体制保证。随着农村税的全面取消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合理安排和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充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效率,尤显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急于求成,不考虑政府和农民的财力搞突击建设;实际建设目标“一刀切”,不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不合理达标评比,给基层政府和农民带来巨大压力;搞形象工程,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捞取政绩的机会,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忽视农民的参与,把新农村建设仅仅看成是政府的事情;简单化地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忽视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不但有碍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