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找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行管理体制理论上的探究十分必要。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相较于文化体制来说,更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话语体系,也使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向更加明确。厘清文化事业、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及制度、体制、机制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弄清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比较研究世界各国政府如何管理、促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市场繁荣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非营利组织,顾名思议,就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性文化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交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建设的一部分。文化要发展,必须以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究竟如何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要求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叶再春 《长白学刊》2010,(6):136-13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文化市场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媒体变“大”了。大媒体不仅集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于一体,而且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经营、重组。面对这种新变化,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不管是宏观的行政管理改革大势,还是中观的文化市场新变,抑或是微观的地方政府探索,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文化管理大部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源于前苏联,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在文化权利配置、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文化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建立与完善我国文化管理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体制在实践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借鉴美国乡镇管理体制的一些做法,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实行“‘两委’联席会议———村务经理”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尹永杰 《今日浙江》2012,(11):56-57
近年来,绍兴积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激发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有力促进了文化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李一鸣 《今日海南》2013,(11):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且要着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党和政府的文化职能创新,特别是要转变文化发展观念、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增强文化政策支持力度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以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兴盛 《今日浙江》2013,(24):23-23
文化系统将根据省委部署,紧密结合实际,从六大方面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从加强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应急管理体制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从"事后型"体制向"循环型"体制转变;从"以条为主型"体制向"以块为主型"体制转变;从"独揽型"体制向"共治型"体制转变。《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突破性规定,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的理论预设及其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预设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支撑,人类社会的制度安排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定的理论预设为基础。我国传统的集权管理体制内含着四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利益主体单一性、完全理性、人性本善论以及社会系统机器说。随着社会发展,这些理论预设日益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相背离,从而导致以其为基础的政府管理体制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政府管理体制理论预设的重构成为我国行政体制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管理体制创新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村级组织重建,到20世纪80~90年代围绕"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依章办事"改革农村管理组织体系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一种适应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再到21世纪初因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而产生的农村管理各种矛盾问题,引发面向城市化目标的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和综合改革,形成了适应当地形势发展需要的多种农村管理体制新模式.农村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涉及到组织体系的调适调整,还涉及到整个农村管理体制的转型,涉及到政府财政农村投入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制、"村改居"配套政策、村民自治组织职能转变、农村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领域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已进入"深水区",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并成为了继续深入改革创新农村管理体制的阻力.因此,农村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创新,需要对前阶段创新政策进行总结,明确创新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香港艺术团体分类管理体制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内地艺团管理体制的不足,总结香港对内地艺术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认为内地应借鉴香港艺术团体管理体制的经验,从宏观层面理顺体制,分类管理;从中观层面完善体系,行业自治;从微观层面创新机制,内部优化,以此促进内地艺术团体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原来的社会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育是非常不充分的,它能够应对社会管理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效率是很低的,能力是很弱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海量的社会管理问题,原有的体制难以承载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去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杭州市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围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率先建立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率先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三个率先"目标,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杭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而是使党对文化的领导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规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其特点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政令畅通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首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经营性文化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走向市场,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特点,代表政府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职能,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显得尤为紧要。在此背景下,6月18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在京成立。这是国内首家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是北京市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财政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简称,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这在我国已是定论。具体说来,可以分为四种观点:从财政体制的地位出发,把它定义为国家财政管理的一项基本或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立 《前沿》2013,(11):175-17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发突出,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显露出来。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通过系统、完善的举措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文化管理体制,加快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王跃中 《群众》2009,(10):29-30
近年来,我们金坛市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大胆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有效激发行业生机与活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促进了文化领域内在潜能的充分释放,彰显了文化事业和产业惠民悦民的无限魅力。2009年7月全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考核验收,近期还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城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做到“三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