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操竹霞  赵洁 《人民论坛》2011,(10):174-175
通过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提出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发展、合理分配生命不同阶段的消费,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生活模式等原则。探讨了少数民族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财务状况的可持续性、数据设计的科学性、统筹和分类保障的灵活性以及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荣现  王超 《前沿》2010,(21):117-1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农民工群体显然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高度重视。所以,正确对待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处理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研究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处于城市与农村分割、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分立的“碎片化”状态,农民工选择和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时很困惑.省级以上的养老保险对接体系正在建立,对接原则有待政策层面予以明确;在区域及险种双重维度对接过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值得关注;政府行为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财政扶助和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处于城市与农村分割、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分立的"碎片化"状态,农民工选择和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时很困惑。省级以上的养老保险对接体系正在建立,对接原则有待政策层面予以明确;在区域及险种双重维度对接过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值得关注;政府行为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财政扶助和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爱华 《青年论坛》2014,(6):120-124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续方案的设计是突破现行的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重要切入点.转续方案的设计考虑中国城乡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养老保险计划的特征,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探讨可行的转续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客观现实,重点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基于缴费的转续方案和基于年限的转续方案,基于缴费的转续方案细分为综合缴费方案、个人缴费方案和缴费衍生方案;并对各转续方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相互矛盾。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政策所规定的缴费比率,通常是参照当地城镇职工收入制定的,大大超出了农民工的承受能力。政府主体监管不到位,用工单位与农民工被动地执行养老保险制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期,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断传出好消息,国家社会保障领域内诸多涉及农村和农民的政策规定有望在年底出台,主要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办法、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意见等。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后农民工养老保险将单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将试点,预计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覆盖到所有的县。  相似文献   

8.
黄岩 《学习与实践》2008,(2):137-141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对农民工的保护已经在政策上落实到养老保险上,但是基层政府在执行时往往会选择性地变通。一项看上去很完美的政策无法真正惠及农民工,其根源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限制了政策的执行。本文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具体执行困境进行了细微分析,提出要改革这种局面,必须打碜地方政府的自利追求。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5,(5)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农民工子女随迁均等就学等,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人社部等国家部委也配套出台了《部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属地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和养老金的“便携性损失”。欧盟在公民资格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地缴费、期限累计、按比例支付”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有效协调了各成员国公民跨国流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属地化的矛盾。我国应在给予农民工“公民资格”和公民待遇的基础上,确立与欧盟相类似的养老保险转移思路,作为全国统筹实现前的过渡性方案。当然,中国的国情也使工作地主义的思路面临着相应的政策优势和政策挑战,加强中央政府的政策协调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快实现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民工作为独特的群体、城市边缘的产业大军,其养老保险问题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地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国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厦门经济特区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让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有关农民工保险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破解农民工参保的一些难题,从养老保险到工伤保险,农民工都能享受与本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为来厦务工的近百万农民工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对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体制缺陷、当前养老保险的碎片化运行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个难题的原因,并且针对农民工的高度流动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养老资源有限以及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薄弱,使得贵州民族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仍然有着一些独特优势,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独特的人口生育政策以及西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当前贵州民族地区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构建多层次、多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加强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并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衔接。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中没有一部系统的社会保障法,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立法大多是授权地方立法来规定的,由此形成了统一立法、单独立法和综合立法三种模式。在实践上,各地立法不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待遇不尽相同,缺少养老保险衔接转移的相关权利义务规定.从而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很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结构与行动互构论的研究取向,以课题组对11个区、县262位湖北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与参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并从结构性制约因素、能动性因素和感性因素三个方面剖析了农民工参保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农民工养老保险既存在制度缺失,也存在制度文本与制度实践脱节的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现状滞后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完善的城市用工环境对农民工参保有积极影响,农民工与农村尤其是土地的强关联制约其参保意愿与行为;作为能动性因素,农民工较强的自致性人力资本有助于其实现养老保障权益;作为感性因素,农民工的注意力焦点——农民工对其农民户籍身份的过度关注,制约着其养老保障权益的实现。在养老保险实践中,农民工是一个既受到结构情境制约,又能根据结构情境作出能动选择的有限理性行动主体。  相似文献   

17.
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是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显然,农民工退保损害了农民工权益,使他们晚年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当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时,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面对农民工退保现象,我们一方面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呼吁农民工兄弟且慢退保。同时,本刊加大宣传力度,就农民工退保现象深入采访了农民工、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摘编了部分两会代表有关讲话,旨在让农民工了解参保的重要性,明白相关办法正在制定中,转接困难等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请看——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干部人事月报》2009,(20):76-76
养老保险转移与农民工参保办法即将出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出台,以缓解目前跨地区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所处城市化、工业化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不断寻求为农民工建立一个适合其特点的低门槛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对福建省农民工养老保险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国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从中意识到因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但最终目标是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研究人员对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农民工参保状况、制度缺陷以及相应的化解对策与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考察,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视角方面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