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晓德 《人民论坛》2011,(10):24-27
全球化会带来美国文化加速向境外传播,但无论如何都不会使这个多元文化的星球变成"美国化"的世界。如今美国文化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最终结果只能是后者在与前者的冲突中吸取其有益于壮大自身的成分,并不会在文化传统上失去"自我"或认同。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作为多元文化国家,文化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对多元文化的意义与发展前景还有着诸多争议,但这种争议本身就是一种自由与民主的体现.不管学者们怎样作答,有着不同祖先与不同文化传统的美国人何以成为“美国人”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种族多元化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学习思考与探讨美国文化多元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美利坚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其各民族集团的基本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一体”大于“多元”.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赵本山兵败美国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但事实是,中国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诸如此类的口号经久不衰,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把自己的什么文化拿出去让别人欣赏。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网上有大量报道为证。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文化左派肇兴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它对当时美国内外政策的抨击的确有一些正面意义,但它的负面影响在今天更值得引起重视。它认为当时的美国由于统治阶级力量过于强大,基本很难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因此把中心放到文化批判上,而这种批判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簇拥者基于自我感觉而形成的对社会的不满而已。同时,由于认为工人阶级已经蜕化为统治集团的同路人,文化左派的精神导师马尔库塞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身上,赋予其极高的政治与文化特权。文化左派流行于美国大学,造成身份政治大行其道,将群众置于右翼保守主义势力之下,带来政治与文化认同困境。对中国而言,源自美国文化左派的各种解构理论,旨在解构中国历史、中国革命,需要引起警戒。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作为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不会只是一个经济事实,它必然而且已经在政治与文化领域里展开。但不管在哪一个领域里,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及其支配作用。在文化领域里,美国更是一家独大,而这种局面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应对,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世界有关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宽松环境下的积极扶持美国推动文化发展从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但政府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文化扶持政策,为美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重视文化  相似文献   

7.
丰建泉  刘美 《求索》2011,(10):92-93
本文论述了情报文化的内涵,系统分析了美国学界和情报界对情报文化的研究现状,厘清了美国情报文化研究的来龙去脉。尽管美国情报文化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也远没有形成像国际关系研究那样的理论流派,但它对我国情报文化乃至国际关系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壮海 《传承》2011,(4):58-59
随着"文化软实力"之说渐为人知,文化是实力、文化即国力等思想观念也随之更为深广地流行于世。"软实力"理论的最初提出者和系统阐发者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理论体系中反复论证文化这种软实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多种角度表达了他对哪种文化才能够生发软实力的回答。当然,这位美国学者更多的是依据他眼中的美国文化的一系列特质而展开其论说的。  相似文献   

9.
渠红丽 《前沿》2013,(2):140-141
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在文学领域上具体体现的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已在美国得到了承认和广泛接受.当前伴随着美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笔者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去探索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希望对推动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建润 《群众》2010,(9):49-50
<正>在宏伟壮观的上海世博会舞台上,美国馆用三部短片向参观者再次演绎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称文化产业为版权工业,但始终没有忘记把  相似文献   

11.
朱全红 《前沿》2002,76(9):117-120
本文通过 9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几起实例 ,分析冷战以后美国由于其外交政策一致性的崩溃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以及各少数族裔群体纷纷对外交政策施加影响 ,使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呈现多元文化的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新世纪初美国多元文化外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必珊 《理论月刊》2009,(5):162-164
美利坚民族在相对较短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它在潜意识里规定着美国核战略制定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表象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核威慑战略因时因势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表现出动态的一面;但从精神实质上来看,美国的核战略一直保持着信仰实力、主动强势和务实的观念,表现出稳定性的一面.因变性反映了美利坚民族文化注重现实的特点;稳定性体现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荣英 《求索》2008,(3):79-81
西方宗教思想意识和移民开发历史,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基本背景。美国文化输出演变为国家外交战略,不仅是国际环境的催化结果,更是美国文化固有特性的体现;美国经济、政治实力的膨胀,则将文化输出推向强权化。我国应实施强根固本、广结伙伴、积极参与的文化外交战略,以应对和化解美国文化输出强势。  相似文献   

14.
王晓华 《文明大观》2003,(12):49-5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其文化的影响力也自然非他国所能匹敌。好莱坞大片之风靡全球便是例证之一。然而我们了解的美国文化通常仅是美国的大众传媒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最能代表美国人自下而上状态的日常生活文化则由于地域的阻隔而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晓。我利用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访问的机会,有意识地体验真正民间性的美国文化,尽可能深地沉浸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遂有了这篇美国日常生活文化四题。  相似文献   

15.
扩张主义一直是美国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文化扩张则作为美国实践对外扩张主义的主要切入口,成为美国对外进行价值观传播的主要战略手段。通过对外输出"娱乐化"文化产品,美国在推销美国式民主、争取民意人心方面收获巨大。面对美国的文化扩张,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并努力从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入手来抵制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媒体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对内重视维护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本土文化,对外主打"文化牌",巧用"娱乐化"文化产品,积极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16.
任淑艳 《长白学刊》2013,(3):148-151
全球化已呈现不可逆之势,对各国文化的走向也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并非在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对等交流,信息流向遵循了由高向低的规律。现实表明,全球化不会轻而易举地消解传统文化,但也不会自动实现文化平等,要靠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思考,避免全球化下的西方话语专制。  相似文献   

17.
20 世纪初期中美消费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期不仅是美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重要阶段.受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消费文化尽管在20世纪初期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二者在转型的内容、程度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不过两者间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象是我们应该好好去研究的。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既没有那么多文物可以挖掘,也没有那么多文化典籍可以传承。但是,它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研究美国的文化现象,并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犹太文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犹太文学是以犹太民族文化为土壤的,在美国当代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对美国当代文学产生不同的影响。犹太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就希望能够融入到美国的社会中,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接纳他们,自此"身份困惑"成为美国犹太文学中突出的主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的多元化特征开始不断体现出来,犹太文学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这种文学创作倾向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美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显著的犹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舰 《求索》2012,(7):84-85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初露端倪,嗣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本文认为,五大因素促成了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势发展: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本;二是良好的政策组合;三是良好的市场氛围;四是良好的创新人才机制;五是宽松的创新规制。研究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就与机制,对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