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诉调对接"是综合解决社会矛盾的改革尝试之一,经过几年的摸索,"诉调对接"机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还未能触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里的深层次问题。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人民调解制度如何独立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实现分流社会矛盾、缓解法院压力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陈锦红  左猛杰 《求索》2013,(12):189-191
诉调对接的价值基础在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安全和自由的平衡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协和。完善诉调对接制度,应着重解决:明确受案范围和工作原则;尽快建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调解组织;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构建综合调解格局,实行"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发情况下的改进和创新,它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必将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公安机关要针对当前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机制,树立调解优先理念,打造好"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平台,在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整合联动各种联调力量,并与法庭对接,提高调解工作效率,为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加大调解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和偕稳定,积极探索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日前,恫梓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整合司法资源,联合成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涉诉涉法人民调解中心。  相似文献   

5.
“相逢一笑泯恩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和优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温州市瓯海区大胆探索实践,通过建立包括“诉调、警凋、交调衔接”的“大调解”机制,进一步扩大调解范围,不断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6.
胡海  胡志英 《湖湘论坛》2011,24(2):116-120
"三调联动"机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建立"三调联动"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其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如何发挥"三调联动"的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当前多发多样的社会矛盾纠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新形势下"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与缺失,提出了完善"三调联动"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完成管理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调动其它部门和机制潜力,运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达到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此,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发挥当事人自行和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信访等机制在解决纠纷中的功能,把公安机关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与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调解机制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并实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机制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长江中游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法院完善与商事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各城市商事主体的利益平衡、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由于对接的具体制度和流程不完备、诉调对接的激励保障机制缺失、诉调对接的社会接受度不高、诉调对接的发展受调审合一的抑制,导致现阶段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在实践中运用率不高,发展缺乏统一性。"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需要健全诉讼与商事调解的对接机制,还要通过探索类型化的调解前置程序、逐步推进调审适当分离、促进诉调对接的国际化等方式推动诉讼与商事调解对接机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江苏南通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其中就涉及到了"公调对接"这项工作。随后"公调对接"工作如火如荼地从"点"的试行延伸到"面"的推广。"公调对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公安机关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牵涉警力、制约公安主业开展的难题,也为江苏省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分流处理工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律制度,在中国现代法治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存在、发展的理论基础,评述了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代法制条件下如何建构完善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徐耀 《公安研究》2010,(4):11-15
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主体的“三调”联动机制对于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政法公安机关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必须依托“三调”联动机制,不断解决机制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化解矛盾、预防矛盾激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主体的"三调"联动机制对于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政法公安机关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必须依托"三调"联动机制,不断解决机制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化解矛盾、预防矛盾激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田立会  程增亮  薛俊明 《民主与法制》2013,(36):F0002-F0002
今年以来,山东省高密市在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行业调解机制建设,实现了调解工作的“组织合法化、调解专业化、方法多元化、服务常态化、结果权威化”。截至目前,全市各调解中心共调处重大矛盾纠纷820余件,  相似文献   

14.
化解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要坚持调处结合、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处则处,该判则判,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矛盾纠纷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调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在界分上因为实践中的交叉、混合而存在争议,又在衔接上存在对接机制不完善、运用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充分吸收、借鉴部分地区实务中的做法,化用包容性评价设计二阶层的纠纷调解流程,可以解释公安机关调解不涉及治安案件的民间纠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探索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衔接的具体措施,从而减低对警力资源、司法资源的不必要占用,提高解决纠纷的便捷性,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6.
委托人民调解是公安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借助社会力量调处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违法案件的客观需要,是公安部门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举措。探索委托人民调解制度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程序规范、法律效力等问题,对不断发展与完善委托人民调解制度,释放公安行政效能,发挥人民调解独特优势,构建大调解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会调解,是指工商联成立商会调解中心,通过调解员说服、疏导或组成调解庭等办法,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及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活动。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统战部的有力指导下,省工商联从商会调解工作入手,不断强化工商联维权职能,搭建非公有制企业维权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工商联维权工作的新路子。商会调解适应了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需要,建立了诉调衔接、裁调对接和公证、会计、律师等参与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日照市东港区法院找准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的切合点,先后与公安、卫生、民政、工会、保险以及劳动仲裁等部门协调。把诉讼调解机制与分散的社会调解进行有机的衔接。把分散的大调解格局与诉讼机制调解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了包括解决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事故、拆迁补偿、涉农纠纷、赡养救助在内的诉调“六对接”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年审结民事案件5546件。调解结案4359件.调解率达78.6%。  相似文献   

19.
王素君 《乡音》2013,(3):13-13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较强的利益性、群体性、对抗性特征,不同领域的矛盾纠纷具有较强的专业特征,需要组建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聘用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为调解员,增强调解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省共建立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公安学刊》2010,(3):100-102
为妥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交警大队在全市首创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诉调对接机制,有效简化了诉讼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中,应统一案件处理标准,建立承办人回避制度,协调保险公司参与诉调对接工作,转变当事人理赔观念,建立一站式处理服务体系等,使诉调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