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玉  金洪云 《人民论坛》2011,(10):136-137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日美间的贸易不平衡,日本陷入日元升值和迫于压力的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农业也难免于此。日本的农业政策由以往的保护调整为国际化,从而导致农业的缩小化再生产,农村的农户数量不断减少,农协也开始出现了"脱离"地区和农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户兼业经营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农户兼业现象的普遍存在,家庭经营的农地规模分散、狭小而且固化,构成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正确引导农民兼业,并采取措施将愿意脱离农业的兼业农民彻底与土地分离,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农业“公共物品”属性的认识和对WOT农业政策的研究 ,提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和农户担当的不同角色。同时 ,对有关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问题也提出了一些主张。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产品农药污染带来的负面代价,1992年后,管理农政的日本农林水产省,决意从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开始,告别此前的环境破坏型农业。为从技术上援助农户走向"环保生态型农业"时代,从2001年起,日本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结构”——国际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结构最重要的是农场(农户)的数量和规模、农户的决策权和对资源的支配权,以及农户的组织状况和生产状况等。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农户(农场)结构上的差别,这个差别导致农业生产率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6,(11):11-11
不少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采用了农户兼业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家的农户兼业同其农业发展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或者同一背景但处于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农户兼业的动因和规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农户兼业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仅是土地要素的简单转入与转出问题,还需要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善的农村生活保障体系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处理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围绕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相互联系。本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农户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农业企业的关系和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关系,研究了农户、农业企业和政府关系协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建立以农户为核心的土地流转协调机制和以政府为核心的土地流转协调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户背景特征对农业服务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继红  钟涨宝 《求索》2011,(1):12-15
本研究主要对我国农户背景特征对农业服务购买意愿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县市农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农户对农业服务是有普遍需求意愿,农户地区分布、购买方式、收入变化和文化等农户背景特征异质性对15种农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有明显影响,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的农业服务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信息产业发展为这一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结合的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 信息网站 农户”、“专业市场 信息网站 农户”、“信息营销实体 生产基地”、“营销中介 经纪人 农户”等 ;必须按照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效率优先的原则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是由以农业作为谋生职业的“农户”,转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经营,即向具有不同于“农户”的新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可以说是企业化的农业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是二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兴起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虽然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但日本农业的企业化经营特点不同于欧美式的大农场模式,而是以农户作为经营单位,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约1公顷,经营耕地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农户占60%左右,属超小型经营方式。这与中国极为相似,我国农…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农户共同富裕则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实施了多项农业补贴政策。基于微观层面定性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共同富裕可能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提出相应假说,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政策虽然在不同收入农户、不同区域农户和不同种植规模农户之间存在多重异质性影响,但是其能够有效增加农户收入,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陈向科 《求索》2013,(1):127-129
民国后期的资料表明,中南六省农户农具仍是传统农具。农户农具配置的数量严重匮乏,犁、耙、禾桶、水车四件农具合计平均每户仅1.5件。不同阶级、阶层农户农具的配置极不均衡,主要被比较富裕的农户如富农、地主、中农占有。农具支出在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极低,约在2%~6%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的农业生产,也反映了近代农村经济的凋敝。  相似文献   

13.
订单农业是农户与客户通过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来组织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订单农业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订单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管理订单农业的契约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契约风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居于主体地位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有制度缺陷。为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创新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嵌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弥补"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制度缺陷,降低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发生率,实现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成林 《传承》2013,(1):42-45
当前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参股龙头企业,建立外贸主导型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如何让分散化经营的农户同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而又棘手的问题。而实行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为了扫除农业生产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等一些列环节当中的障碍,使得农业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主要模式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丽 《新东方》2006,(6):38-41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以及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的专业化分工,各种专业户的经营收益逐渐递增,农户手中的资本剩余也逐渐增多起来,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单个的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农业专业户在从事某一项专业化生产时,经常遇到一些超出农户本身生产经营能力之外的问题,如养殖专业户的饲料加工、良种供应、畜禽防疫和产品加工出售等,这就需要农户直接进入到市场中去进行交易。由于单个农户拥有的资本实力有限,且分散弱小,因而农户在市场中交易时,耗费高额的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时间成本、谈判…  相似文献   

17.
杨雪敏 《传承》2014,(9):81-82
要脱贫致富,需脚踏实地发展经济。近年来,广西隆安县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公司+农户+基地"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助推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农业生产项目,努力寻求扶贫攻坚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高立群 《长白学刊》2008,(3):107-109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组织制度对发展现代农业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对我国农业基础组织制度缺损的重要补充,是发展现代农业基础组织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完善与创新农业基础组织制度,构建与新的环境相适应的农业组织体系。因此,需要在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找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办法,要承认小型规模化农户的"市场经济地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9.
樊端成 《桂海论丛》2011,27(2):125-12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西农业经营组织结构经历了从单干农户到合作社、人民公社,最后又回归农户和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的演变历程。农业经营组织结构变化,对广西农业生产发展影响巨大。为促进农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制企业,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贺平 《人民论坛》2021,(5):122-125
日本农业生产面临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劳动力流失、耕地非农化等问题,加之日本农政改革与各方利益紧密牵连,始终难以大刀阔斧急速推进。对此,日本政府的农政改革主要集中于三个焦点:提高农地集约化、保障农业从业者收入、加强农业规制。同时,积极开放的“进攻型农业政策”和强势政府的农协改革也是日本农政改革破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