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性越来越明显,户籍制度改革也是众望所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作为乡镇中一个特殊群体,对城镇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8,(2):23-25
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我不是在挑战户籍制度,相反,我是在维护法律的户籍制度,"在北京工作已有四年多的安徽籍律师程海一再强调。"与户籍制度较真"让程海  相似文献   

3.
户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从“登人”、“编户”到“定籍”,户籍制度开始萌芽:从“户籍相伍”、“编户齐名”到“输籍定样”,户籍管理逐渐发展;从“保甲制度”到“摊丁入亩”,户籍改革不断深化.在户籍制度的历史嬗变中,其在调查户口、征缴赋税、寓兵于民、维护治安、基层管理和劝导风俗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蕴意始终如一,它极大形塑了社会的阶层体系、流动模式、职业结构和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4.
对现行户籍制度作出必要的改革,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改革的渐进模式下,明确受益者的需求是推动改革顺利发展的必要基础之一。基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实证调查,探析了青年农民工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导需求,从政策受益者的角度为下一步的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从被边缘化到自边缘化的新问题。二元户籍制度及其导致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二元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市民化受阻的根本原因。要逐步清除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引导和帮助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诚信资本的提高,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5):93-93
姚华平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农民社会流动对农村现代化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的不间断的农民社会流动推动了户籍制度改革 ,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流动的农民在户籍制度改革面前驻足不前 ,这既反映了农民自身素质的缺陷 ,也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民进城吸纳能力的不足。我们认为 ,必须采取措施 ,引导农民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 ,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平阳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温州市“三分三改”户籍制度改革先试先行地区,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剥离各项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利益关系,实行“一元化”管理.因此,要实行农民合法权益固化,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同城同待遇”.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年钟声敲响,我们挥别了2014,迎来了2015。辞旧迎新之际,人们总是在回望中思考、在展望中期待,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更高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回首这一年,我们感受到改革大潮的起势、改革脉搏的强劲律动和改革力量的磅礴汇聚。这一年,改革形成了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的好局面。盘点这一年的改革,迎难而上彰显历史担当。从财税改革到公车改革,从国企改革到户籍制度改革,再到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不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需要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户籍制度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西周、春秋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商鞅进行了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什伍连坐制度;改革立户办法,强迫居民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战政策。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重点是进一步改革立户制度、变革社会风俗和改革宗法制。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改革等问题。文章对商鞅这两次户籍改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4,(16):24-27
<正>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户籍制度改革的两个发展目标:一是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二是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不破除各种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全面稳步推进,真正落实户籍公平也就成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但就户籍制度改革而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分析对于正确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逐步解决发展生产力与僵化的户口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设想对于探讨市场经济下的户籍制度,户籍管理职能的划分,建立政策调节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机制等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户籍制度改革与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现在已经暴露出严重的滞后性。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又对维护社会稳定大有益处。所以,我国宪法应尽早恢复迁徙自由,并实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刊综合 《创造》2014,(12):18-19
正12月30日,人民日报评出2014年国内十大新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前行的力量与希望。1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持续推进重大改革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计划完成80项。一年之内,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陆续  相似文献   

16.
城市流动学龄人口义务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学龄人口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机会不平等,这主要是基于人口流动移民化倾向和户籍制度、教育改革滞后而出现。为解决此问题,必须从教育系统内外着手,进行外部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立法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于2010年8月1日开始正式启动实施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此次改革是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为了探究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民土地补偿的真实情况,我们深入重庆市渝北区金果社区和宝圣南路社区,走访社区居委会和采访社区居民,了解到了相关的情况。基于此,对统筹城乡户籍改革征地补偿问题进行分析,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方面着手,提出关于如何推进户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钊  陆铭 《传承》2011,(3):56-5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增长,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当前户籍改革的做法主要是放松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但大城市仍然在用户籍政策限制人口规模的增长,而限制的对象主要是低技能劳动力。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以加快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难点。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他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难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