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六大茶山,不仅生长着千年不老的古茶树,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尘封着普洱茶厚重的历史和久远的茶文化。走进古茶山,除了想亲身体验普洱茶文化的气息与氛围外,更多的是想亲身去验证一些书面知识与现实之间是否吻合,因为在我所阅读过的相关普洱茶的著述中,总存在着许多疑惑。特别是普洱茶再度兴起的时候,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关于普洱茶更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从云贵高原的最高峰到层层大山旮旯下的边疆阿佤山小村寨,沿途要经过无数个城市,无数条小河流,无数个小村庄。一路走来,不知多少次路过普洱了,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的,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在普洱待过多长时间。这两年频繁来往于普洱,吃在普洱,住在普洱,行走在普洱,对普洱的印象已很深了。最近的一次,是带着父亲到普洱看病。父亲在老家常年有喝普洱茶的习惯,父亲常问我,这几年的普洱城是不是到处茶庄了?中国茶城,世界茶源是什么样子?父亲还说,他最近一次到普洱来,应该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才听说要在普洱城里建一座高高的孔明像,以此纪念他对普洱茶的贡献。父亲朴实的描述,总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下决心要陪父亲去普洱走走。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7,(4)
第八界中国普洱茶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于2007年4月10日晚在普洱市体育馆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培平致闭幕词. 沈培平总结说: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的"一节两会",是一次文化内涵丰富的盛会.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芳 《创造》2003,(5):28-29
对世界来说,普洱茶是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名茶;对中国来说,它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对云南来说,普洱茶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首屈一指的名牌。还有前些年有关专家对普洱茶累积的无形资产作过评估:认定普洱茶是一个有着300多亿无形资产的品牌。实际的情形是,普洱茶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基于此,笔者以为,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老班章古树春茶饼,白毫显著,叶芽肥壮,因产量少而一饼难求。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坐落在毗邻缅甸的边境线上,是哈尼族村寨,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委会。勐海县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  相似文献   

6.
生活新知     
《创造》2015,(Z1):66-67
<正>饭后不宜马上喝普洱茶一些人吃完油腻的食物届,喜欢马上喝普洱茶,以解腻消食。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健康的,原因在于,普洱茶中含有单宁酸。饭后立即喝普洱茶,胃中没有消化的蛋白质会与单宁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继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普洱茶还会妨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人体对铁的吸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周国升 《创造》2007,(4):8-10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8.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56-59
前不久有朋友问,何谓茶?我众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问者自答曰:南方有嘉木。其并没有给出最完整的“答案”。茶界知“南方有嘉木”者,应该必知“天下重普洱”。而这“普洱”既是地,亦是茶,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7,(4):34-53
2007年普洱市"一节两会一庆典",由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庆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魅力茶都:普洱茶文化大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4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茶城思茅举行。“一节两会”以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为主题,以弘扬普洱茶文化和振兴普洱茶产业为宗旨。连日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各项活动使思茅沸腾,让来宾和思茅各族群众不断感受茶都独有的风采,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一节两会”27日夜拉开帷幕,大型迎宾晚会《天下普洱》展示了茶乡人的热情,接着是隆重、盛大、古朴、气势恢弘的蔡茶祖;“马帮茶道,瑞贡京城”120匹马帮思茅扬鞭穿城而过向首都北京进发;第三届…  相似文献   

11.
咖啡飘香     
邬特来到普洱之前并不喝茶,他跟当地农民学会了喝这种中国传统饮料,并经常说“普洱茶和咖啡是好兄弟”。知道他的故事后,就不会奇怪连习近平主席都会谈到他。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晚报》(Le Soir)发表文章《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提到一位“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的比利时年轻人”,他就是邬特·德斯麦特(Wouter De Smet)。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六堡茶,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梧州,如今它已成为梧州的一张名片。六堡,是茶名,也是地名,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亦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站在六堡镇茶街上,目光所及均是茶行。每有路人经过,茶行老板便热情地招呼:“进来喝杯茶吧……”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和几位街坊朋友喝茶聊天的林旭芝老人。今年83岁的林旭芝,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六堡乡(现六堡镇)乡长,他经历过六堡茶最暗淡、最萧条的时期。那时六堡茶的品牌在国内没有打响,少有外地客商前来购茶。  相似文献   

13.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70-71
当普洱茶誉满世界,当思茅更名为普洱,普洱茶就注定要流吞于世。见到普洱市茶办(创新办)主任、普洱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的时候,他对普洱茶的未来,信心满怀。  相似文献   

14.
29岁的农村青年孙海岩,8年来一共参加了63次公务员考试,让人震惊.孙海岩的命运,能否像他想象的那样,因为公务员考试而发生改变,不得而知,但他8年63次公务员考试的“奇葩”经历,却难免让人唏嘘. 尽管孙本人说,之所以考公务员,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公务员,当公务员是我的信仰”,但“信仰说”恐怕只是他给自己的心灵慰藉罢了,更主要的原因还应当是“改变命运”的现实诉求. 孙海岩只是千万普通农村青年的一员,他们没有家庭可以依靠,也并无过人才智,更缺乏创业青年的闯劲儿,所以,他们将“死到体制内”视为改变命运唯一出路,并愿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有幸到普洱市宁洱县的汤谟老人家对普洱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还接触到了完全不同于普通普洱茶饼的茶饮方式——茶膏。应我们的要求,汤谟老人答应为我们在他家里现场制作闻名已久的普洱茶膏,由他的妻子和孙子担纲制作,他从旁指导。制作茶膏从早上7:50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多才结束,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并且需要时刻有人在机器旁察看茶膏制作情况,因此制作一次茶膏非常辛苦也极耗心力。  相似文献   

16.
别以为老夫写下这样的标题太幼稚,如今不知普洱是茶的人多的是,其中更多的是富人、名人,甚至就是茶叶贩子们。连小品王赵本山也没拿普洱当过茶,他若把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7,(11):14-21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18.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8,(2):65-66,F0003
不知什么时候起,昆明街头的茶叶铺悄然多了起来,城南城北还建起了几个茶叶批发市场。走进去,各式各样的普洱茶占据了店铺的十之八九。一时间,喝普洱茶成了一种时尚,藏普洱茶好像充满了无限商机。我对茶只是停留在喝的程度上,还没有上升到品、赏、藏的地步,却也跟风而动,与朋友跑到了普洱市镇沅县去看大茶树。  相似文献   

19.
春暖花艳好时节,茶城盛事喜相逢.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的喜庆之际,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36万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们坚信:在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将扬名天下,普洱将以更加雄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神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魅力,普洱的明天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正>"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一片树叶子,成就了传奇普洱。据布朗族传说,茶祖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千百年来,茶作为国饮不知育养了几多大国茶匠,他们世代传承的手艺,延续着经久不衰的茶脉。光阴荏苒,时序更迭。日前,在普洱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人们被四位"大国茶匠"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他们以精益求精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