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刑事司法理念的重构性转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具有整合意义的概念,它将现代刑法改革中的一切理念和主张进行了最深层次的整理。对未来刑法制度和刑事司法运作的方向、功能与模式具有重要的重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司法理念是最深刻,作用和影响最重要的法律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最为重要的是人权保护、正义与效率、自由与秩序理念。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刑事理性和程序理性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 推进我国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人权入宪,必将进一步促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任务的顺利完成.刑事司法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从加强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重塑刑事司法理念、改革劳动教养制度等方面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4.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我国正在逐渐摆脱以专政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理念 ,向以人权保障为归依的刑事司法理念演进。在这一过程中 ,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十分必要 ,其中包括价值上的转换 ,制度上的改革 ,规范上的更新。我们在处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关系时 ,必须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积极与稳妥、引入与融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领域因社会主体多元、利益多元的出现,传统刑事司法无法兼顾公正与效率、程序与实体正义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协商性刑事司法在程序与实体之间吸收"协商"因素则较好的兼容了上述刑事司法诸要素。为此,在由分配正义到协商正义理念转变下,需重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和协商内容,树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商性刑事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秩序本位与个人权利本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个案正义与普遍正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顾及民意与严守法意等五个法律侧面,阐释了中关两国在刑事司法理念与实践上的差异,论述了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人文背景、法治环境、司法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探讨了两国不同的司法理念与实践的优点与缺欠,并配之以典型案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目标,英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司法改革,内容包括:审前程序、审判程序、量刑、被告人权利保障、被害人权利保障、刑事司法合作,折射出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给我们的启示是:司法改革应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它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应有一个权威性机构统一负责.  相似文献   

8.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已有多年,但实践中对刑诉法的贯彻落实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对忽视合议庭职责的现象,应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改变;对于庭审调查和辩论阶段层次不明的问题,应由法官对控辩双方予以正确引导和主持加以解决。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当庭认证的作用,处理好当庭认证与庭下认证、当庭认证与定案的关系;同时对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庭前证据交换和审查、告知被害人诉讼权利和当庭宣判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使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原则得以认真贯彻落实,提高司法效率,体现司法公正,对我国现行的审判制度需进行改革。改革不仅要从宏观上,如审判制度、审判级别方面入手,也需从微观上,如法官的选技、考核、监督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本质透视与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席审判是在被告人不在场时进行的审判,是被告人违反到庭义务的责任承担方式。缺席审判是为实现诉讼目的不得已的选择,不同于缺席审判制度。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较之其他条件更严格、最具典型性。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基本模式包括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具体运作机制包括程序的启动、审理、判决宣告和执行以及其他特殊情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试论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控制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由于长期受控制犯罪模式的影响,现行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享有除逮捕之外一切强制侦查方法的自行决定权,其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导致侦查阶段存在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最大根源;同时由于我国检察监督的乏力与滞后以及侦查权与国家公诉权的同质性,寄希望于检察机关对事前程序中侦控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是不现实的,在检察机关自己侦查的案件中本身也存在着谁来监督“监督者”的疑问:在人权观念深入人心和司法权日益规范的背景和趋势下,在刑事审前程序中建立相应的司法控制和监督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应首先保障刑诉法司法解释主体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才能保证刑诉法的正确贯彻实施。由此 ,笔者从宪法和法理学的角度 ,对现行刑诉法司法解释主体制度逐一进行了评析 ,指出了它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的理念、能力、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法治潮流,着力实现执法理念上由实体正义向实体程序正义并重、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查明事实向证明事实的三个转变,完善证据收集、保管、审查三项工作机制,构建新型的侦查起诉和侦查辩护两种关系,健全以审判为导向的未决羁押、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三类执法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的理念、能力、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法治潮流,着力实现执法理念上由实体正义向实体程序正义并重、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查明事实向证明事实的三个转变,完善证据收集、保管、审查三项工作机制,构建新型的侦查起诉和侦查辩护两种关系,健全以审判为导向的未决羁押、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三类执法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行至今,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诸如辩护、强制措施、审判方式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得与失.而程序法实施的保障机制、辩护权的司法救济以及法庭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对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目前刑事司法中自生自发的改革正在蓬勃展开,但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取得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功,需要着力构建权利救济制度,推进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并在刑事诉讼程序观念上有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目的决定刑事程序构造.以我国刑事诉讼目为依托,从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的构造,即从控、辩、审三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侦查、起诉、审判三个诉讼阶段的设置及其关系,行事诉讼程序的证据规则体现进行论述.其中,控辩审三方的法律地位及其关系是刑事程序构造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事诉讼模式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先刑后民"司法原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提示] 当前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强,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4月,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吉林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吉林同志的讲话见“本刊要论“).本刊2004年第2期刊发了我院与会教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本期继续刊发与会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学者的发言(均未经本人审阅),意在从首都法律职业人的视角辨析“先刑后民“司法原则法律适用中的问题.希望这组精心策划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以期对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先刑后民"司法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刑后民"原则始于80年代,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值得探讨.我们今天对"先刑后民"问题的讨论,源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技术性的问题?还是原则本身的问题?这是需要加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编者提示] 当前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强,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4月,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有关专家就“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吉林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吉林同志的讲话见本刊2004年第1期).本刊已连续两期就这一主题刊发了与会代表的发言.本期继续刊发与会检察官、警官、法官的代表性发言(均未经本人审阅),藉此进一步从首都法律职业人的视角辨析“先刑后民“司法原则法律适用中的问题.本刊2004年就这一主题的研讨即将结束,感谢读者、作者对这一栏目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我们的研讨对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