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所有制形式的多元性 生产资料资本家个人所有是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这两个时期又常被世人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古典时期)的基本特征之一。企业规模有大小之分,但包括垄断组织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是私人经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一种战争和危机时期的例外行为。 罗斯福“新政”之后,尤其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当代时期。国家所有制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2.
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君 《前沿》2006,(3):167-168
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的一次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阶级矛盾,恢复了社会生产力。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私人垄断资本离不开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力量;而国家为了维持它本身的经济基础,也必须通过经济途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经营活动。这种由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融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以说,离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整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无法运行和无法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以及它在经济中的作用空前加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能够保持其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制度,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有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二、三百年中,资产阶级从当初争取国家统治权力的革命阶级,变成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伴随着上述变化,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两次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一)在知识方面。要掌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垄断、金融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滞胀、新殖民主义等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实质是为着提高和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并通过资产阶级的改良来拯救资本主义。把握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个实质,对于分析和认识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资本的运动,目的在于攫取剩余价值,这对于资本主义一切发展阶段的各种资本形态都是共同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资本所追逐的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则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各个发发阶段上具体的、特定的生产目的。自由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平均利润,垄断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垄断利润,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一般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因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从垄断组织方面来看,一方面垄断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嬗变中的剥削伪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本性是私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占有,不管资本主义如何发展变化,其剥削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所谓“股权社会化”、“中产阶级化”、“社会福利化”、“资本全球化”等特征,给资本主义的剥削披上了种种外衣,对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剥开它的画皮,揭露它的伪装。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资本主义是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都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仇启华、吴健主编的《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和刘绪贻主编的《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等著作,还进一步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或特殊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0.
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乎是奇特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历史:19世纪30—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完成,资本主义刚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基础——机器和大工业,正处在“青年时期”,然而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却普遍兴起,马克思主义作为这种运动的理论表现,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私人垄断出现,资本主义开始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而工人运动却处于低潮,形成了19世纪最后30年的和平发展。本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际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复又兴起,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此相反,本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进到了最高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但是,与先前相比,却又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工人革命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互对抗、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摧垮社会主义,世界没有其他前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旧世界构成了严重冲击。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使资本主义制度免于灭亡,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交替使用“武力颠覆”与“和平演变”战略,不断地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攻势,以图一举消灭社会主义,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在使用“武力颠覆”战略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以后,便开始探索对  相似文献   

1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没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只用主观条件不具备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里,我试图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结合上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经济垄断地位是当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及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经济垄断是帝国主义五大经济特征的根本特征,是帝国主义三大特点——垄断性、寄生腐朽性和垂死性中最根本的特点。正因为经济垄断所派生出的一切特征和特点,所以帝国主义必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如果按通常直观的推断,似乎这种经济垄断应该引起各帝国主义列强——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爆发革命。但是,客观历史的顺序正相反:在自由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革命中心是在西方所渭“文明国家”——英、法、德,而到帝国主义历史阶段却转向了东方。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首先在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取得了伟大胜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之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依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 ,但从根本上讲 ,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不仅不是“全球化”的真正积极的推动力量 ,相反在一定意义上越来越成为这个进程的阻碍因素和破坏力量。全球化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冲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世界经济在总量上的确增加了不少 ,但从中受益最大的是极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日益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动荡不安、债务负担沉重、新老疾病肆虐等恶性循环的深渊。影响全球化进程顺利进行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涌现 ,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前景随…  相似文献   

14.
一、究竟是“新经济”还是“赌博资本主义”1999年 4月 ,我应邀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大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发表过一篇演讲 ,题为《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我在那篇演讲里指出 ,美国的所谓“新经济”基本上是由股市泡沫和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构成的虚拟经济 ,因而基本上是一种“赌博资本主义” ,它是由三权分立的美国资产阶级政权一手造成的 ,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衰落阶段的重要标志 ,并指出这种“赌博资本主义”必然破灭。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零八个月 ,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在国内 ,特别是在国外 ,对美国“新经济论”的…  相似文献   

15.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揭示的科学结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又通过对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深刻论断。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两个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人类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而揭示的科学结论。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 ,列宁又通过对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 ,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没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深刻论断。“两个必然”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然而 ,二战结束以来 ,资本主义不仅“垂而不死” ,反而经过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技术封建主义”是近期西方新兴的一种思潮,在左翼与右翼学者之中都有较大影响力。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向封建主义的“复归”,数字产权、平台垄断与集中化使得资本家成为封建领主式的食利者,以投资、创新与利润为驱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暴力征收租金的封建生产方式所取代,而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以及新等级制的出现则对民主政治构成威胁。技术封建主义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本质上是旧有理论无力解释信息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产物,也反映出西方左翼学者日益远离马克思的危险趋势。本文在详细梳理西方学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视角阐明技术封建主义的起源、本质及其内在弊端,并尝试分析后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左翼理论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8.
从金融危机看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由此造成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人的异化,而且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异化,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要解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根本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而代之以新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型的更合理的高级社会形态取而代之创造了条件。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持续下降,企业纷纷破产,失业人数猛增,财政赤字庞大,北美和欧洲的危机狂潮相互激荡,生产过剩危机与通货膨胀、金融货币危机交织并发。这说明,“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资本主义制度正在无可救药地走向它的穷途末路。这场经济危机的风暴给喧嚣一时的凯因斯主义及其“反危机”措施以沉重打击,宣告了它的彻底破产。凯因斯主义,是一九二九到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物。曾被列宁斥为“布尔什维主义的死敌”的凯因斯,虽然承认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同时却根本否认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否认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他极力主张垄断资产阶级国家进行干预,消除所谓“消费不足”、“储蓄过多”和“投资不足”,来摆脱经济危机,消灭失业。他公然宣称,“建造金字塔,甚至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都可以增加财富”,妄图以各种手段使资本主义制度永世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而且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和经济水平比战前显著提高。从七十年代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新的矛盾和危机,日益明显和尖锐地暴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