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服饰是一定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又要注重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透过民族服饰的款式形制、图纹装饰等习俗去剖析其中积淀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研究,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琼 《前沿》2009,(8):112-115
土家族服饰在土家社会制度的更迭、强势文化的渗透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从款式、面料质地、制作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迁趋势更加现代化、流行化。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传统土家族服饰在其变迁过程中,民族文化内涵却在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4.
赵书虹 《思想战线》2000,26(5):62-65
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地理、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中,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集中地表现了民族文化、性别文化以及民族的装饰艺术,同时也沉淀了历史、民族、自然的信息,是非言语交流的途径之一.同时,妇女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是其符号功能和实用功能抗衡对话的结果。在政治生活中,朝廷以服饰明确秩序、区分等级;在日常生活中,儒士以服饰修身养正,以成君子。以衣守礼的观念在历史上屡遭挑战,儒道的对立与互补、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均对传统服饰的符号功能产生冲击,促成服饰的实用功能与符号功能的动态平衡。透过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的王权至上、等级分明,更可看到古人的君子风标、自由精神、务实态度和包容情怀。  相似文献   

6.
肖琼琼  肖宇强 《求索》2012,(11):256-257
中华女性服饰是一种宽衣文化,讲究包容性;西方女性服饰是一种窄衣文化,讲求独特性,两个民族女性服饰形象的差异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西女性服饰的造型风格之别、色彩材质之差、图案装饰之奇、气韵风度之异等四个域间与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为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与文化艺术融摄的世界观提供了有用可用的论琢。  相似文献   

7.
8.
"守雌"、"贵柔"是凤文化的思想内涵、致思方式和处事法则,是凤文化显著特征。庄子所表现的浪漫主义追求和屈原所展示的浪漫主义精神构成了凤文化的价值理念。"呜将惊人"的腾飞超越精神,是凤文化所展现的強大精神力量。龙为阳刚,凤为柔美,龙凤的结合和并驾齐驱,成为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弘扬、传承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其瑞  林芳 《传承》2022,(2):92-100
法治文化阵地是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意识形态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一个新场域。法治文化阵地是以权利保障和公平正义为目标,以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理念和制度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空间或领域。法治国家建设需要辅之以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相配套的文化阵地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革”中期,原文化部6000多文化人下放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向阳湖文化”。这种文化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文化,其内涵可从那段历史的荒谬性、文化人的苦难历程和逐步觉醒的心路历程这三方面体现出来。同时,在考察向阳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向阳湖文化”的现实意义也得以体现:它是历史的遗存,是对未来的警示;它既展示了“国民性”的阴暗面,更体现了文化人直面绝望的勇气及精神的高贵;它既能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借鉴,又是具有发展活力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徐彦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37-140
文化生态变迁一方面给白族扎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白族扎染陷入了发展瓶颈。在文化生态变迁的背景下,以周城白族扎染为例对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文化生态变迁下其装饰性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并基于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的辩证分析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2.
饶峻妮  饶峻姝 《前沿》2008,(4):49-51
本文试图将白族歌谣放在民族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化平等的视野对其现照,用心灵去剖判、理解白族之所以成其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象,努力发掘深埋其中的多重文化解读空间,真实地表达出歌谣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世界。因为大理白族民间歌谣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中展现的活态文化,反映了白族人民田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现念、民族风情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探讨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对科学分析中国诸多城市乱象,拨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迷雾,揭示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内涵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城市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既区别于分门别类的城市科学,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城市观和西马、后马等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从全面生产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理解城市本质、产生、发展以及变革,体现了城市观的唯物立场;着重剖析近代工业城市,揭示近代工业城市的资本本质,以及根源于资本的诸多城市矛盾和城市异化,体现了城市无产阶级立场;而且在论述资本城市的基础上,对后资本城市的变更、改造、治理进行了憧憬和展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把人的尺度、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城乡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12,(9):22-22
海南省委统战部长王应际近日撰文指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范围非常广泛,由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广泛拓展。近些年来,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如何把握好两者的相互关系,对于做好统战工作富有意义。把文化工作与统战工作结合起来的文化统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提出培育民族精神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既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又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三是既要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又要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四是要弘扬当今时代主旋律增添民族精神新血液。  相似文献   

16.
张玉华 《传承》2009,(14):162-163
广西特色文化是在广西境域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因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生成机理运转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整体赋存,呈现出民族性与多元性、原生性与独特性、融合性与变异性、边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建构维度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广西特色文化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五种结构类型和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委统战部长王应际近日撰文指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范围非常广泛,由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广泛拓展。近些年来,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如何把握好两者的相互关系,对于做好统战工作富有意义。把文化工作与统战工作结合起来的文化统战,是基于文化理念、依托文化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力量而开展的统战工作。文化统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进  相似文献   

18.
广西特色文化是在广西境域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因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生成机理运转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整体赋存,呈现出民族性与多元性、原生性与独特性、融合性与变异性、边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建构维度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广西特色文化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五种结构类型和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19.
由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府的行政模式以服务行政代替管理行政的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进入了行政改革大潮,一开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总是更多地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这是一场走向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性变革。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构,行政人员自身的发展成为行政管理的终极目的之一,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内的地位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强烈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诉求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奋力创造的新颖现代化,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探索和中国创造的动态演进式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现代化价值取向,把人的现代化看作现代化的本质,在围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突破,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关系敌对、侵略压迫、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内涵及世界意义,对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