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论读书最有体会的,我看要数英国哲学家培根。他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说:"历史使人聪明,论理使人庄重,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如今世风浮躁,能安心读书的人不多,能多少读出点名  相似文献   

2.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3.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手机带来方便的同时,开始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多了些毛病,一旦手边离了移动电话,就立刻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再不就总觉得自己不在服务区内,时不时地就想要掏出来看一下,有的人甚至发展到开始害怕接听电话或惧怕以手机交谈.心理学家分析,像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患了所谓的"手机焦虑症".  相似文献   

4.
<正> 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地处天山南麓,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近年来,这个偏僻的边境小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新鲜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也因此得到了实惠。远飞的"候鸟"回家了几年前,吐木秀克镇一些农民觉得种地很辛苦,而且收益比较低。有的把土地租给他人耕种,有的干脆撂荒了土地,到外面去"淘金"。近几年,国家相继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在纪念"左联"五烈士中的浙江宁海人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把柔石的坚强不屈与五百多年  相似文献   

6.
最近,"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低,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有房、有车、有存款"视为幸福;有的将"家庭和睦、婚姻稳定"视为幸福;有的将"家人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视为幸福;研究者们认  相似文献   

7.
他从小是个弃儿,视力仅0.01,身高只有1.5米,且一只眼角向上斜,另一只眼角向下坠。也许有些人看他会觉得滑稽,可是,他却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数十次冒险"卧底",专门揭发不法分子的非法勾当,经他采访的中外名流和演艺名星达七八百名,包括连战、董建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成一种幸福,有的人把有钱、有房、有车看作一种幸福,而他则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作一种幸福。在他看来,陪妻子逛逛街、买买菜,吃饭以后散散步,过平常人的日子,是一种幸福;但他觉得更大的幸福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工作有了成绩,得到老百姓的信赖。  相似文献   

9.
话语精萃     
对政府和公务员来说,最高的评价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满意就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时说的一番话。我觉得他是个人,他具有人的一切好的东西,他也会像所有的人一样会有缺点,我觉得我不希望,我们家都是这样的,不希望把他作为神来对待,我们觉得不需要走上神坛,也不需要走下神坛,邓小平就是邓小平,他是老百姓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衷,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8)
<正>"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得失之间,也是一分钟。有的人不重视一分钟,甚至不重视一小时、一天、一年、一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过了一辈子;有的人非常重视一分钟,每天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你看,青年学子赶着上学读书,唯恐迟到;公职人员为了上班,赶着打卡签到,他们都非常重视一分钟。有的人会利用时间,一分钟他可以背一句成语,记一句英文单词,或者利  相似文献   

12.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原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原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营经济 ,认识是第一位的。如何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呢 ?根据我的经验 ,要请实践做“先生”。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甘肃搞包产到户的时候 ,就有一些人想不通。那时我是省委党校的副校长 ,省委在党校办学习班 ,有的人就说包产到户是搞“单干” ,甚至说是“资本主义复辟”。后来采取什么办法呢 ?让想通的人先干起来 ,想不通的另给他一个位置 ,不减他的工资也不撤他的职 ,让他看一段时间。结果搞了一两年后 ,包产到户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生产很快发展了 ,在旁边看的人也想通了。现在我们发展民营经济 ,有的人思想也不是太通 ,认识还没有上…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20,(3)
正郭屹凡台湾台中市人,"90后"在福州创业者,"拎咖啡"创始人。白衣天使们冲锋在战"疫"一线的故事,让台青郭屹凡经常感动到落泪,"更是觉得一定要做些什么。"郭屹凡说,看到了很多勇敢的人、坚守的人、热心的人、让人流泪的人,他觉得自己也要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东芳 《前进》2015,(3):23
人生在世,有贫富之分,也有境界之别。世上有作为的人,都希望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豪杰,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能达到此境界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实际上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家财万贯或一官半职,也不一定是境界低下的人。境界与财富无关,与权势无涉,关键是看他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容科彪 《当代广西》2014,(14):29-29
正7月7日,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一名群众到县司法局咨询房产公证有关事宜。不巧的是,他到县城时已经下班,距下午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他只好到司法局旁的小广场等候。可是,不经意间他却发现,县司法局办证大厅的玻璃门是开着的,里边还坐着一些群众,有的看电视,有的看书,有的看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等着办事"。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扶绥县司法局积极打造"温馨便民之家"服务平台,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新举  相似文献   

17.
父爱无价     
他祖孙八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没有感觉做农民有什么不好,因为村里的人不都像自己一样就这么一代代地生活过来了吗?偶尔进城。看那高楼林立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知道了做一个城里人的悠闲和自得,但他想那不是自己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是那么聪明,他突然意识到,应该让自己最喜欢的大儿子成为一个城里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20)
<正>一位鉴赏名家就如何鉴别真品和赝品传授心得:他从来不研究赝品,而是每个月抽空到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一直盯着古董看,直至看熟看透为止,收藏界把这叫"养眼"。经过这样反复无数遍的"养眼",眼睛就只会适应真品的感观,之后一旦看到赝品时就会觉得非  相似文献   

19.
他会发短信,他发的短信有一个特色,在每件事表述完毕后一定会加上"朱运宽"或"朱"等字样。这种方式看起来有点像看电报,但是,看得人却并不会觉得别扭或者程式化,反而感觉非常的舒心,因为当你面对一位60岁的老先生,看到他用如此现代的方式自报家门,会感到自己得到了无比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接受测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他们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他们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当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个适合的人时,却发现接受测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社会心理学家用"晕轮效应"这个词来表述这种心理现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当你直视强光源体时,会感觉这个光源体形成的"晕轮"向周围弥散扩散,使周围一大片区域被笼罩得跟光源体一样耀眼夺目.所以"晕轮效应"也称之为"光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