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理论 ,其本身即为一种超越了以往哲学固有思维模式的理论 ,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根据中国国情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2.
彭灿 《世纪桥》2008,(1):137-138
每种语言的否定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翻译中我们不能忽略英汉否定的差别,否则会引起错误。含蓄否定是英语否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含义。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邓小平思维方式最具时代特征、最鲜明的特点之一。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运用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总是和表达这种思维方式的创新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强化了语言与思维的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的,“‘精神’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邓小平文选》共八十余万字,绝大多数是他…  相似文献   

4.
李也松 《党课》2014,(19):37-38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他的一篇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就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思维方式及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过,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木同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辩证思维方式。邓小平的名言是:“要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对此曾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①辩证思维方式是一种扎根于现代社会实践、现代科学成果、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主要特征有: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  相似文献   

6.
第五章 独特的语言特色 鲜明、新颖、别致的个性化语言 邓小平的个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了邓小平独特的个性语言。这样的个性语言,在邓小平的言谈、著作中,比比皆是。 “不动摇”,是邓小平常用的词。 他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话,几乎家喻户晓。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用多种语句来表述,如“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长期不变”、“把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邓小平用了“一百年不动摇”,其个人特点及语句的坚定态度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 “合格”是邓小平常使用的语言。 1979年,邓小平登临黄山,一直登上光明顶。下山后,他一边仰望山峰,一边向迎候在这里的人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1989年的“6·4”风波中,人民解放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动乱一平息,邓小平就接见了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他说:“处理这件事对我们军队是一次很严峻的政治考验,实践证明,我们的解放军考试合格。” 1989年11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参加军委扩大会议全  相似文献   

7.
正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的许多谈话都能体现出他的这种态度和作风。1980年6月27日,他同胡耀邦、胡乔木等谈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的意见,开门见山:"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三个基本点是:明确正确的思维方向,确定科学的思维路线,树立多功能的检验标准。这三者的统一,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特色。一、明确正确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向就是思维活动的指向、切入问题的角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的思维方向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系统地和切合实际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结论都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在观察和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得到的。因此,有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才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而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身正是这个理论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只有把握了这一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李俊 《求实》2002,(Z2)
邓小平之所以能创立改革开放理论 ,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能开创一个改革开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一、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国情依据邓小平的思维方式是辩证唯物思维方式的一种独特形式。具体说来就是 ,为了发展生产力 ,就要大胆地选择、试用能实现目的的各种生产形式 ,这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思维方式。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必然要求把一般原则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反对用一般原理去套用具体实践。邓小平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人的本质问题,主要有三种学说,即拟制说、否定说和实在说。法人否定说已被大多学者所否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人否定说并非一无是处。文章通过对法人的意思表示能力、法人行为的目的以及法人权利义务的承担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新经济条件下,法人否定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2,(7):35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其中更多的还体现一种担当精神。什么是担当?  相似文献   

13.
吴淑华  黄怡红 《世纪桥》2010,(3):149-150
不定代词与否定代词是俄语中比较重要的两类代词,它们的构成、意义及用法比较特殊,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定代词由疑问代词加语气词-то,-нибудъ,-либо,кое-,не-两部分构成;否定代词由疑问代词加否定语气词ни-或не-构成。不定代词多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中;否定代词用于否定句或不定式句中。  相似文献   

14.
李凯林  李超 《新视野》2012,(4):12-15
在事物的辩证发展中,否定之否定应是比否定地位更高的逻辑环节,它代表着一个发展周期的相对完成,承担着对先前否定环节价值实现的落实和检验。以此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传统体系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更重要的是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是这方面努力的力作。以此看科学历史的发展,看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都昭示我们要在否定之余,着力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7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理念中关于投资的主体、着力点、决策、方式、资源开发、中外之间投资等六个方面的变革和创新,阐释其中所体现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性扬弃的规律及历程中的曲折与艰辛。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坚定改革创新的恒心,在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努力探索、不懈改革、发展前行。  相似文献   

16.
李继武 《唯实》2003,1(4):13-16
以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思维或创新思维的成果是一种不良的文风。语言既是表达思维的交际工具 ,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明白易懂的语言是超越特定时空的反映思维的交际方式。从根本上说 ,语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大多数成员 ,而不是极小部分成员。深奥性思维内容与浅显性表达方式的统一 ,才是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思秦 《湘潮》2010,(6):4-6
<正>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会见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因苏共二十大引发的对斯大林的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这也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8.
许永梅 《世纪桥》2008,(10):117-118
英、汉两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进行两种语言对比是第二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思维方式上以及文化内涵上均有一些区别,做到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世纪桥》2010,(19):119-120
肯定句表示否定语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某种程度上,肯定句表达否定语义的语气胜过否定句,否定的语气更显坚决。肯定句表达的暗含否定是无否定之形却含否定之意,它要靠隐性手段含蓄、间接地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对俄语中暗含否定的一般表达手段和词汇结构手段进行分析并对表达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思维方式的研究是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研究,又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论文约有70篇,学者们主要围绕邓小平创造性(或创新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以及对现实启示与巨大影响等方面作了探讨。本文试就邓小平创造性思维方式研究的情况加以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