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外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了外企管理层。外企选择雇员主要从学历、实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于升职的要求更高、更挑剔。什么样的人才在外企会得到晋升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外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了外企管理层。与部分国企或机关可以靠”关系、门路“进入,凭“资历、工龄”升职的情况不同,外企选择雇员主要从本事、实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如果求职者既有专业特长,外语水平又比较高,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就会被列入选取范围,但对于升职来说,它的要求更高、更挑剔。一提到外企,似乎总是令人想起挑战,但它同时意味着诱人的机会。怎样的人才在外企会得到晋升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3.
陈漠 《今日广西》2007,(23):72-73
职场中人往往对职业评价摸不着头脑。 超过七成的上班族想当记者,但记者们却把自已描绘成“新闻民工”——身心疲惫、四处奔波、天天熬夜、收入微薄.就羞爬塔吊了。公务员说自已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但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和报考比例年年创新高。国企CEO很郁闷。都是管理人员,为何比外企要差上一大截?外企CEO也不痛快,  相似文献   

4.
《今日海南》2012,(9):19
大学生就业似乎是一个拥有永恒热度的话题,笔者在高校工作,对此更是深有感触。每当与学生们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回答大多都是围绕着"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或"我对工作有什么样的要求"而展开的。"我想要稳定的、不太累的工作""我想要工资待遇高一点的""我想去大城市,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工作""我想去国企或外企工作"等等。就这样,各式各样的"我需要""我想要"汇聚在了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1,(1):50-51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6.
聚焦国企     
这一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发赴国有企业调研达五次之多,时发表重要讲话。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进行20多年来,国企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中国的国企存在怎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工人们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前一阶段的改革,使国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期的本刊特稿《改革之中的辽宁国有企业》一文作了解答。文章的作者路易丝·卡提欧对中国国企改革素有研究,这一次她在辽宁省采访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解完成了这篇内容全面的文章。相信通过她的笔,…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交流》2004,(1):40-40
中国企业进行重组并购要有全球的视野,要看别人在做什么,怎样做,善于学习。只有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努力,才能将中国产业和经济重组到符合全球发展的水平,中国大型国企的重组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相似文献   

8.
青年外企人     
▲神秘的高薪族▲举足轻重的中方雇员与外企人才争夺战▲外企女性更出挑?▲重压下的高薪族▲ 外企是中方雇员永远的归宿吗? [引言] 忽如一夜西风来。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尘封已久的国门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风徐徐打开的时候,夹着洋皮包推着旅行箱的“洋鬼子”的渐次到来着实引来国人的一派惊诧。对于国人来说,人们对外企的态度从新奇、审视、观望到最终的向往,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时间。当第一批“吃螃蟹”者亲身感受了外企现代化的环境、现代化的管理,尤其是享受了高于一般国有企业数倍的乃至十几倍的工资收入时,进入外企已然成…  相似文献   

9.
刘瑞 《人民论坛》2012,(15):22-23
国企高管受到重大经营管理事故的行政问责,直至法律起诉。权力拥有越大,责任风险也就越大,分配利益也就越高争议三:国企高管该不该高薪?关注度:☆☆☆☆☆争议焦点:支持者认为,高管薪酬应该企业自己定,应该拿高薪,否则人才流失;而且国企高管的薪酬与民营、外企高管相比也不算高。反对者认为,国企高管是以行政任命为主,与职业经理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同,薪酬确定方式自然也应不同,其水平当然不能  相似文献   

10.
陈敏清 《传承》2014,(2):72-73
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企业能够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要想使得企业的经营永葆活力,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持在同一个规则之内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就要靠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1631户国企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对其收取红利。国企分红,天经地义。但分多少?怎么分?国企的强大,对中国贫富格局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利弊何在?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究竟如何定位?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场更深刻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战疫新生     
《上海支部生活》2020,(7):18-19
曰前,市委书记李强走访喜马拉雅、B站、饿了么、小红书,共话防疫新机遇新经济新模式;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部分国企、民企、外企负责人关于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的意见建议。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提供一些契机。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政策很难推进,今年将是民企的“卖身年”——不是给国企当“小妾”,就是给外企当“二奶”。“200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体会到的民营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魏杰近日在首届民营经济圆桌对话会上如是表示。“如果政策很难推  相似文献   

14.
导读     
21世纪将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时期,中国加入WTO之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亦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国 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从世界著名大公司 长盛不哀的发展中学习有益的东西?《世界著 名大公司长盛不衰的法则》对其成功之道作了 较为全面的透视。  2000年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 的决战之年。这一年,国企脱困的突破口在哪 里?国企发展的支撑点在何处7国企脱困的目 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对此记 者赶赴国企老工业基地采访,写出了《中国国 企三年脱困备忘录》,细读此文,…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此时国企经营者们处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调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人”的问题尤其是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问题逐渐被政府部门关注。为了深入分析激励约束的现状及国企经营者、政府官员对现状的看法,杭州市委党校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国  相似文献   

16.
33岁的外企白领刘茜新婚不足半载,却要打掉怀了5个月的孩子,断然离婚,是什么导致她作出了如此反常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到大的跨国公司工作,是不少优秀高校学子的梦想。但外企对素质要求之高和竞争的激烈,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王金是将于今年7月毕业的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生,她不仅实现了进入外企工作的愿望,而且进的是从来没有招聘过应届生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那么,她是如何获得西门子的青睐的呢?  相似文献   

18.
直面当代生活价值观的分化■潘一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最大变化,也许是空前的“多样化”。同一个家庭里,会有国企、外企、私营企业的不同成员,父亲可能认为电影里的“小人物”十分贴近自己,儿子却充满自信不再相信命运。同一家餐馆里,经常出入的老客户显...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6月,我都要去一次广州,探望在那里工作的妻子向楠,这个季节正是荔枝红了的时候。 五年前的一个春天,妻子向楠只身去了广州,她凭着坚实的业务功底,很快就成了外企的白领,后又跳槽国企当了领导,然后就成了广州人。  相似文献   

20.
“外企”中方雇员的收入差异悬殊近些年来,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找工作时,首先选择外资企业,希望能在一家外国公司内谋到一份工作。现在,外资企业已是人们择业时的首选目标。人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外企呢?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在那里工作,机会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