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延迟退休”的法案时,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已经开始试行。与法国民众的“激进”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更多地体现出了温柔的一面。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感受到了老龄化趋势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月报》2011,(11):78-78
我公司有一名门卫已近法定退休年龄,公司可否直接要求其退休,然后终止劳动合同?还要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听说L海有了“柔性退休”政策,如果员工要求延迟退休,那公司是不是就不能终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三言两语     
《干部人事月报》2010,(10):55-57
“延迟退休”引发的猜想 目前,有研究机构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有人因此误以为我国即将更改退休年龄,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并引起讨论。对此,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相似文献   

4.
尽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但是,媒体对延迟退休的关注度依然很高。这并非舆论的执迷,而是此举事关包括二次分配在内的收入新政的走向。反思延迟退休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博弈,对于收入新政能否获得新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退休年龄关系到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时事报告》2010,(12):70-71
2010年9月15日,人保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几乎同时,上海市试水“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也引发了退休年龄的争论。退休和养老问题关乎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关心它的远远不止大闹罢工的法国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几年前,有学者和人社部官员提出“延迟退休”建议时曾引起社会热议。而上海市则率先于2010年便开始了柔性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探索和尝试,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相似文献   

7.
魏杰 《人民政坛》2012,(9):37-37
随着我国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方法是推迟退休年龄.使劳动力队伍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之所以被一些国家政府所采纳.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持“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人数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3):4-4
“延迟退休”或实行逐步过渡 近期有消息称,政府部门、学界已对“延迟退休”基本达成共识,但具体方案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每年延退几个月,积累约20年完成目标.以增强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有报告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够用1.5年,但最低省份的结余仅够使用半年。另有机构测算.养老金制度若不改革,2048年将枯竭,消除“双轨制”应与延迟退休并行。  相似文献   

9.
长林 《当代思潮》2012,(8):35-37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顿时,延迟退休便成为舆论焦点,褒贬不一。而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已经是不争事实,延迟退休也成为题中之意,而配套制度的完善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范世辉 《半月谈》2021,(1):15-17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迟退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延迟退休的影响议论纷纷。那么,中央为什么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稳妥推进延迟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人社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有关延迟退休、养老金、养老问题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那么,除了那些己经进入“退休”状态的人之外,那些尚未“退休”,却终将面对养老问题的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人,他们对于未来的养老有哪些考虑,又有哪些困惑和焦虑呢?  相似文献   

12.
王嘉 《中国人大》2010,(20):6-6
从10月1日起,上海凡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证书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这被许多人看作是弹性退休制度的试点。  相似文献   

13.
岑屹 《人民政坛》2012,(9):36-36
就业问题是延迟退休政策效应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就业机会必然大幅减少。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仍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占据岗位,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社会性别视角检视关于退休年龄改革的“四步”方案、“小步渐进”方案、“分步推进”方案和“柔性退休”方案,发现其中存在对性别平等的忽视和误解,阐述了退休年龄改革的首要目标、理念和立法技术。提出“双轨制弹性退休”方案,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首要目标,兼顾不同岗位男女职工的需求及利益期待差异,尊重其在满足工龄或者缴费底线的前提下选择提前退休的权利,同时考虑就业和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加剧的现实,设置自愿弹性退休制与强制性退休制相结合的退休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15.
章娅  李莉 《乡音》2013,(6):9-12
[策划人语]今年3月,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就曾公开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的方案。至于方案具体的实施时间点和方式,还没有确定时间表。此言论发表于两会期间,引起一片哗然。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社保基金全国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提出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建议,更是将"延长退休"推向了风口浪尖。与以往舆论热烈讨论延迟退休的情况相似,从3月两会召开到现在,除了一些官员和专家表示支持延迟退休政策之外,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媒体所传达的,几乎都是反对声音。上海是我国率先试点延迟退休的地方,用的是弹性退休的方式,然而两年多过去,申请者只有寥寥千人。并非强制的弹性延退受到如此遇冷,其经验又有什么可以借鉴,又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6.
詹勇 《北京观察》2013,(10):26-26
近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从一些学者“延迟退休”建议引发的巨大争议,到围绕“以房养老”新举措产生的思考与焦虑,再到“双轨制”受到的诟病,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实现“老有所养”不再是一种期盼,而是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延迟退休的政策”一被提及,就会引发一次争论热潮。近日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千层浪源于2012年6月上旬人社部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的试探性表态。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随后在6月27号,中国政府网发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8.
段培华  荐岿 《群众》2012,(10):85-86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双重挑战。近来,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发达国家有关做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5,(12):21-23
[新闻背景]: “女干部比男干部早退休5年的规定,违反了宪法的男女平等原则。”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平顶山支行职工周香华以此为由,不愿接受单位的退休安排,要求将其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到60岁。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4):4-4
废止劳教需跟进配套制度;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慢走”;多地调查“政商利益链”;“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不设统一时间表;官邸制直指“以权谋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