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文化对行政道德责任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行政道德责任在中西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在西方契约型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其责任归宿带有明显的法制化倾向;中国传统等级制政治文化语境下,行政道德责任的责任归宿带有鲜明的自律本位倾向。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新超越。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建构论视角,行政学理论是在社会过程中被建构而成的。行政学理论是回应特定情势下的行政问题的知识生产;多元行政文化间的行政学理论具有差异性甚至不可通约性;行政学理论反映行政场域中的特定利益诉求和力量对比关系;行政学理论生产会受到时代文化精神的影响;人文主义行政学相对科学主义行政学的颓势,原因在于行政科学易于以主客二分的方式予以实证,而行政伦理需要人们基于亲身实践予以亲证,由此实际表明行政世界中的人们道德实践勇气的匮乏。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道德     
骆诚 《当代广西》2004,(18):16-16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给道德下的定义。唐朝哲学家韩愈认为:“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尽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在基本道德准则上,是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文化都在不约而同地创造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正是依靠法律约束力和职业道德的支撑力,使一个行业健康地发展。政府是一个国家、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有其行政道德准则规范政  相似文献   

4.
行政紧急程序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对紧急状态时,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遵循紧急程序成为必须。行政紧急程序是一种非常程序,具有独特的特征,然而并非法外程序,有其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各国关于行政紧急程序的立法分统一立法和分散立法两种模式。我国行政紧急程序制度应当在克服原有程序缺失、单一、专断的缺陷,权衡公开、公正、效率等因素基础上,加以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5.
汤浩 《求索》2006,(11):214-216
以行政哲学的视角来透析孟子行政思想,其“民贵”论与“仁政”说在权威的来源问题上自我相悖,从而使其难以保持内在的同一性。在中国早期国家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然而,由孟子行政思想的内在逻辑冲突及其思想文化背景所导致的认识误区,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不仅缺失建设性行政道德,也缺失责任性政府形象。消解孟子行政思想对传统行政文化的负面效应,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引入“行政道德责任”概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重建政府权力合法性基础中,必须将责任意识转化为一种行政道德意义上的规制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行政精神是法治精神、公仆精神、高效行政精神,更是创新精神.强化行政精神在行政文化中的建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防止行政腐败,增强行政群体和行政人员的向心力.构建新时期的行政精神,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重视行政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和氛围作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行政文化,并将行政精神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调整,行政立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立法发展的过程是治理手段变革的过程,由于过去行政立法重管理轻协调,产生了不少不和谐的情况。作为和谐社会的行政立法应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循序渐进立法。  相似文献   

8.
韩起祥 《公安研究》2011,(12):89-89
李宝君、刘福元在《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非强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作出的,不以强制相对人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行政调解和行政信息服务等类型。依法行政原则要求任何行政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下运行,非强制行政行为也不例外。如何建立和完善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律调控...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道德     
骆诚 《当代广西》2004,(23):39-39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给道德下的定义。唐朝哲学家韩愈认为:“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尽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但在基本道德准则上,还是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正因为这种不同的文化都在不约而同地创造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正是依靠法律约束力和职业道德的支撑力,使一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政府是一个国家、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有其行政道德准则规范政府机关人员和行政  相似文献   

10.
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的角度 ,阐述了建立中国行政哲学的现实必要性和理论来源 ;论证了行政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内容特点 ,确立其学科性质和独立的学科地位 ;探索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行政哲学建构路径、逻辑起点和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伦理两难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两难有直接成因和深层原因,而直接成因包括两类:客观原因(规范层面的、资源方面的)和主观原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章重点分析了不相容的规范竞合以及主观能动性原因。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所欲求的各种价值和善之间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相反,它们经常在终极层面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1,17(1):76-78
加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强化和完善行政道德要求在行政法规和相关法律中的建构 ,加强行政道德立法 ,规范行政官员的从政行为 ,健全和完善行政道德监督机制 ,是预防和查处行政道德失范与行政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鲁敏 《学习与实践》2012,(9):109-113
行政文化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和可建构性。在转型期国家-社会力量不对称的情境下,面临社会文化建设的困境,积极提升行政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当前中国语境中,构建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创新性行政文化,既是行政主体的责任,也契合行政主体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行政文化的概念入手 ,旨在说明改变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当中所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性 ,以及建立一种积极的行政文化对我们自身发展的意义 ;表明一种积极的行政文化所应该包含的价值准则 ,并指出在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的基础上 ,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与相关制度的配套建设相结合乃是建立一种新的 ,以民主、效率、法治、服务、社会平等与公正以及竞争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行政文化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5.
张占斌 《人民论坛》2014,(12):58-60
我国的民主行政建设在20世纪末逐步展开,政府开始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让公众逐步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之中,我国民主行政建设自此不断发展,但政府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存在已久、社会组织自治能力不足、公民参与精神与参与理性不足、行政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意味着,民主行政建设任重道远。文章在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研究民主行政及其社会建构,并对我国民主行政社会建构做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民主行政理论成为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模式。通过对民主行政的理论内涵、产生的动因及在现实中如何建构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原则,更好地选择适应中国实际的行政改革路径,促成政府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唐小芹 《求索》2008,(10):150-151
行政程序法定化必然和周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存在着功能上的依赖关系,其生长尤其受到经济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曾为西方国家行政程序法定化造就了必要的经济生态环境,从计划到市场这一经济模式的转型也为我国行政程序法定化创设了现实的经济生态环境。站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高度来看,我国行政程序法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在行政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和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民的维权方式逐渐向极端化、暴力性演变,中国式戾气作为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行政机关的角度来说,要想有效化解和防范暴戾事件的再次发生,就是要转变执法观念,优化执法方式,由传统上的行政主导的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新型执法观念。  相似文献   

20.
王贵 《求索》2015,(2):169-173
服装色彩自古成为区分身份地位尊卑的重要标志之一,深受统治阶层重视。东西方古代色彩文化各有特点与魅力,对服饰色彩尊卑地位的定位也存在着共性与偏颇。地域因素、原料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民族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制度对服饰色彩的尊卑规定有所不同,才产生了服饰色彩的尊卑地位。服饰色彩文化尊卑观念的研究在文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