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2.
法治意识是一种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运行制度的主观把握。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呈现出两个问题: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认同与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法治意识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契机,通过立法主旨条款、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条款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市域立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普法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等工作,以此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和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怀宇 《唯实》2000,(3):53-5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意识。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大任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取得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体现公民身份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这些问题是公民教育实践中值得研究讨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就公民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和公民应该具有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问题,作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与评价 当自觉主体对外部世界有了较清晰的价值认识之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定位于自觉意识的努力表现中.自我认识是我们对自己的主观评价,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与评价,这种评价不应该过高或过低,否则都会带来消极影响,产生持久性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有交集,也有不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尽的社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在封建伦理社会中,不管处于社会的什么位置,个人对群体的责任集中体现在对在他之上的个人的具体责任;个人对上负责的具体行为无论怎样不合常理,也不构成对那种社会普遍原则的破坏。而在法治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一般责任。个人首先是公民,破坏普遍准则的个人行为再微不足道,也破坏了社会治理和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公民意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与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还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都是具有深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公民意识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基本身分是公民,公民既具有国籍上(即法律上)的意义,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含义,这是从个人与国家的权利义务角度对社会个人最基本的身分认定。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意味着他对这个国家的社会公共生活有着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这…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的强弱和公民素质的高低,与国家兴衰,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公民素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各方面素养的总和,如公民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方针政策时不能忽视的因素。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价值的自我认识与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公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涌 《理论学刊》2003,1(5):122-124
公民是现代社会里特有的概念 ,是政治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缺损“人”的社会意识 ,更多具有的是“人”的自然意识 ,即公民意识缺损 ,反映了公民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淡薄性。而要建立现代社会制度 ,确立法治的政治体制 ,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等 ,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 ,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法治的基础,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完善的宪法要辅之以良好的宪法意识,才能在实际中得到贯彻实施.宪法意识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向法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公民宪法意识的淡薄已成为制约甚至阻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公民意识的提法在我国已有多年,它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增强我国公民意识,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其作用在于指导和规范公民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维护个体利益,履行应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主体。公民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承载者,是道德秩序和法律价值内化的基础载体。要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的社会功能,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要确立社会主义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准和知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由“人治”向“法治”的政治转型,面对日益明显的社会阶层、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面对方兴未艾的公民参与,面对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还缺乏一些比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更为重要的东西,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公民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了宪法。它表明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另一方面,法治国家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向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造就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宪法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一提到宪法意识,人们自…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准和知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由人治向法治的政治转型,面对日益明显的社会阶层、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面对方兴未艾的公民参与,面对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还缺乏一些比知识水平和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公民身份及其蕴含权利义务的主观体验,在逻辑上必然蕴含着其基本规定和属性;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政治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认同和归属,由共同生活形成的“我们”概念,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援助,荣辱与共;依照政治共同体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观念与义务意识的统一;对以私人自由、安全、财富、偏好为内容的私人善与以公共理性为核心的公共善的统一。总之,特定历史时期的公民意识是其基本规定和属性的现实形态,是公民意识本质的丰富呈现。  相似文献   

19.
周光发 《世纪桥》2007,(5):138-138,147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现代公民意识。当前,不少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这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单位社会”的终结,当代中国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有其特定的价值追求。其文化逻辑是支配公民行为的灵魂,核心价值的构建是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文化逻辑体现在由公民自由联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生活中,超越公权与私利的公民文化下的自由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