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相似文献   

2.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去年发生的法国政府大规模驱逐罗姆人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体现了法国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的文化管理模式,然而这种方式无疑没有很好解决文化冲突问题。跨文化又叫交叉文化,是指在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和适应它们。我们应该强调不同文化间的跨文化对话,因为只有相互理解与沟通,才能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交际既是人际间相互交往的主观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所以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我们说,人类的交际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自由市场店主与消费者间的商务对话,分析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双方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理念和会话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交际既是人际间相互交往的主观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所以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我们说,人类的交际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自由市场店主与消费者间的商务对话,分析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双方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理念和会话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IFO透视法国国家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法国强烈反对单极化态势的全球化,积极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本文以国际法语国家组织(IFO)为窗口,在梳理该组织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集中展示了法国通过该组织所进行的复兴和弘扬法语文化的价值、凝聚和壮大法语世界的力量等一系列文化及相关政策实践,揭示了法国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7月8日下午,香港知名文化评论人马家辉做客星河湾名人汇,与著名学者陈子善、青年文化评论人顾文豪就"微博控与新中年"这个话题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8.
同化,融合,还是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如何处理华人的入籍问题 ,并附加了一些什么条件 ?与此相联系 ,在文化上 ,东南亚华人是完全同化于当地民族的文化 ,还是积极地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 ,或是基本上保持自己的文化并与当地民族文化和平共处 ?这些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相似的行为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涵义与社会影响,适用的法规是不是也应该随机应变呢?完成"撤二建一"的新黄浦最近提出要建设"文化先行区",我愿意相信是一次对区域优势的考量与彰显,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昨天遇到一位刚刚参加了区两会的公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演变?服饰的变化是否只是社会风俗变化的镜像?法国大革命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本文从艾琳·里贝罗《法国大革命的时尚》一书入手,并将其与相关领域其他著作逐一对比,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尝试将政治、文化、艺术、历史融会贯通的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红色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精神内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重大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蕴含着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克服当前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梗阻,才能实现对这一价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东亚"一词源自日语,其中有着沉痛的战争记忆。如今"东亚"作为一种文化概念,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近十余年来,在台湾学界的努力下,"东亚儒学"已足以构成一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已到了对此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及将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总结反省的阶段。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来审视儒学的未来发展,既有必要坚持文化多元论的立场,也有必要树立具体普遍性的观念,以此作为尊重"他者"、展开文明对话的基础,同时又能与"文化自信"的确立产生良性互动,因为"自信"绝不是意味着无视"他者"的夜郎自大。  相似文献   

13.
钱林森 《法国研究》2004,(2):98-105
20世纪是人类集体剧变的时代,是东西两大文明由对峙走向对话的时代,也是饱尝西方列强“坚艇利炮”之苦、身受锁国禁闭之害的中国人,从长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的新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不少图强思变的中国学子纷纷踏上了西去求知的旅程,一时间便形成了海外留学生群,构成中外文化关系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着不同的政治、文化机缘,来到陌生的异域飘泊、寻觅、求索,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蛰居他乡期间,一方面坚守着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企图拥抱世界文化,这…  相似文献   

14.
"客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文化概念,对共同文化的认同是客家族群认同的心理基础。就缅甸客家人而言,其文化认同就是对整个客家族群自身历史记忆与价值体系的认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家方言、客属会馆作为维系缅甸客家人内部认同的纽带作用逐渐减弱,缅甸客家人在文化认同上也必然会经历一个由族群认同向"民族—国家"认同范式的调整与适应的过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将超越对客家族群文化的认同,成为包括缅甸在内的所有海外客家人文化认同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各国对其在贸易中的地位长期存在争议。法国一直走在文化产品贸易保护阵营的前列。在国际层面,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法国提出“文化例外”主张,在GATS承诺表中,未对视听部门做出承诺,对图书出版做出有限制的承诺。在WTO协定中设立“文化例外”条款的尝试失败后,法国提出“文化多样性”理念,并推动《文化多样性公约》签订,为文化产品贸易例外提供国际法基础。在区域贸易协定中,法国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通过《文化合作议定书》或“文化例外”条款排除视听服务,通过正面清单开放图书出版服务。在国内层面,法国将立法保护与补贴激励相结合,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促进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三层目的。考虑到本国在国际协定中对不同文化部门做出的不同承诺或保留,法国在适用对象、受益主体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法规和补贴,以与国际规则相协调。综上,法国在文化产品贸易领域的国际法主张和国家实践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又通过适当的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沙龙文化是17、18世纪法国精英社交文化的代表,对法国及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如此,这种昔日的贵族社交方式也早已跨越国界,传播到了古老的中华大地。本文力图从符号学的一些浅易观点阐述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与融合,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归纳总结中国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种类的沙龙,从而再现沙龙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状。此外,通过介绍沙龙文化在中国的融合与创新,揭示其显著的社会文化功用。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是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筑。尽管东亚地区经济关系日趋高度紧密,但其政治、社会、文化关系却未能与经济发展得到同步发展,"共同体文化共识"严重滞后于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已经明显成为阻碍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因素。"文化共识"的形成是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人文交流将是重要的途径和条件。东亚共同体文化共识的构筑只有相互尊重、加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谓"优秀文化基因的重组"进程,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最终实现所谓"东亚共同体文化",推动东亚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在东亚地区似乎更令人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而得以重新复兴的中华文化以及"韩流"文化的兴起等,都明确预示着东亚文化共同体将对整个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本源上讲,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都属于西方文化范畴,但长期以来,前者把后者视为与自己对立的“他者”,以此凸现欧洲文明的优越性。把美国文化视为“他者”的传统尽管在欧洲上层社会显得更为突出,但其实这样一种传统已经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历史上形成了整体上的欧洲对美国文化的一种基本态度,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绝大多数欧洲人对美国的认识。对历史上欧洲人的美国观进行详细考察,既有助于理解欧洲一直存在的反美情绪,也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更为深刻地揭示欧洲国家强烈抵制“美国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蒋锐 《德国研究》2006,21(4):53-61
本文围绕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四个问题:一、中国文化的形成与特点;二、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核心内容;三、《易经》与中国的生活智慧;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公共艺术文化活动常常在资金、场所、设施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日本企业mecenat协议会将致力于公共艺术文化的企业界人士组织起来,通过捐赠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公共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其组织形态、运营模式对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公共艺术文化赞助机制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