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总体上大好,东亚各国都享受着和平的地区环境,集中力量谋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 东亚地区也存在着危害和平的隐患,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是“台独”,二是日本的右倾化。“台独”势力和日本右翼势力很有可能成为威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两个祸源,说它们是两股恶势力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反对那些限制和损害竞争且具有违法性的垄断行为七年酝酿,十二年“怀胎”,反垄断法终于正式进入“生产”程序。作为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反垄断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受气”让92.7%的公众对反垄断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3.
张健 《党政论坛》2013,(22):36-36
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盟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间接统治”。所谓“单独占领”,是指对日本实施的占领除初期有少数英联邦军队参与外,基本上由美军单独对日本实施。所谓“间接统治”,  相似文献   

4.
步平 《党政论坛》2014,(10):62-63
1993年的“河野谈话”与1982年表态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谬误的“宫泽谈话”、1995年反思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村山谈话”一起,并称为战后日本“三大历史谈话”。它们都是日本政治家在关键时期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做出的正式表态,  相似文献   

5.
日本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芳成3月3日在众议院安保委员会上公开扬言,日本可以对企图用导弹袭击日本的外国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并认为在宪法上为此作出解释是“可能的”,他说:“从法理说,即使在日本没有遭受实际损失的时候,日本也可以行使自卫权,攻击敌人的基地”。3月9日,日本首相小渊的副新闻秘书在东京对记者说,日本有权对威胁其安全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日本军政官员这些先发制人的好战言论说明什么呢?显然这并非他们一时或偶然的“失言”。它反映了日本防务政策的重大变化,即从“专守防卫”朝着“主动进攻”转…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济的现状前景与改革●冯昭奎199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几乎从未“放晴”过,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与改革的滞缓,日本已经从西方经济的“优等生”跌落为“劣等生”。现在,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也已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日本经济的现状及改革的前...  相似文献   

7.
王冲 《党政论坛》2014,(18):10-11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所谓“神”;指的是“神道”。不了解日本的神道,无法真正理解靖国神社的内涵。公元538年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兴起了神道意识。神道受到佛教、道教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教主,没有经典,没有教义。  相似文献   

8.
庚欣 《党政论坛》2010,(24):45-45
近来,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在中日钓鱼岛风波中的过激言谈连连见诸报端。从渔船相撞后的“歇斯底里”论,到否认“搁置”说;从日美会谈发表内容有出入,到中日会谈曲解误会影响高层会晤,让人大跌眼镜,日本国内对其批评不断。这位“60后”的日本新生政治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系,是日本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高坂正尧的高足。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8):34-35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  相似文献   

10.
新任日本防卫厅政务次官西村真悟,大概是被官位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地大放厥辞,公开鼓吹“日本应该实行核武装”。这种逆时代潮流的狂言一出,在日本朝野的谴责和压力下,西村立即灰溜溜地提出辞呈,被迫挂冠下台。据10月19日出版的日本《花花公子》周刊披露,西村以与日本演艺界人物对话的方式,肆无忌惮地大谈“没有核武器的地方是最危险的”,因此他极力主张“日本也应该实行核武装,必须在国会上讨论这个问题”。西村认为:“如果周边国家将中程导弹瞄准日本的大都市,那我们的国会就应该讨论采取对策,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西村还…  相似文献   

11.
冯驰 《学理论》2008,(20):F0004-F0004
特别关注 2008年7月,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哈尔滨和日本新澙友好城市30年,“中日文化交流书法展”日本代表团一行来到哈尔滨三五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了“中日书画名家交流笔会”。这次书画展,不仅让哈尔滨人看到了日本的书法艺术,也让日本友人看到了文化名城哈尔滨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2):21-21
今秋以来,亚太地区形势闪现两大亮点:一是9月,日本的“识途老马”福田康夫击败鼓吹“自由与繁荣之弧外交的庥生太郎,取代了主张“价值观外交”的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他在重申日美同盟关系仍将是日本外交政策基石的同时,明确强调日本将推行重视联合国和亚洲的外交,特别是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常夏译 《党政论坛》2013,(18):64-64
日本人喜欢美,特别钟情“物哀”之美。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最早提出了“物哀”这个概念。他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至深的。“物哀”是从寂寞的心境中所诞生的悲剧之美,哀愁之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物哀”之情的诞生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四季变化富有规律,自古以来常年被雾霭覆盖,景色总是带着些许朦胧,给人们—种变幻无穷的印象。世界上少有国家能像日本这样,自然美景分布得如此密集。列岛上下,雪山、海滨、湖泊、溪流、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5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陆忠伟说:“日本是否算得上一极(polar)的命题,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战略力量的评估,这需要考察一些基本因素。概言之,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文化魅力与军事实力。以前苏联为例,其之所以成为“两超之一”,因为苏是“十月革命”的故乡,文化辐射力较强,及拥有一支无远弗届的战略军事力量。80年代后期,鉴于当时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上扬势头,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在西方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倾向中,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极”;再加上日本对本国文化的弘扬,以及导致日本经济“赶超”成功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李普 《瞭望》1997,(43)
一位中国同胞的奇谈●李普日本为何不肯对侵略认罪道歉呢?我们中国的一位同胞写了一篇文章开导我们说:“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他说这个“重要的现实原因”是,“战后,日本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半官方半民间的右翼组织,叫‘日本遗族会’。”“该会人多势众,能量不可低...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一面镜子──评“不战决议”之争唐天日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50周年。日本怎样看待二战中的侵略历史,要不要在国会通过一项“不战决议”,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进行反省?这个问题目前成为日本朝野争论的热点。日本执政的自民党、...  相似文献   

17.
葛美菊 《各界》2011,(12):69-71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5月,日本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大批日军入关,以武力相要挟。10月,日军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11月,日军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活动”。与此同时,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加紧演习,进行挑衅。日本特务到处横行,大小汉奸及日本浪人公然游行,叫嚷“...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不善于独创,在实现赶超 欧美国家的目标之后,失去 前进方向,因而把目光转向历史。但是由于它未能正确地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真地反省错误,所以,种种动向显示,日本进入21世纪后,在政治上试图走回头路。 现任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1993年在其《日本改造计划》中提出,日本应成为“普通国家”,“理所当然地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关于“普通国家”的含义,小泽一郎后来有这样的注脚:“普通国家这个词汇凝缩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先进国家走过的历史进程”。在他的心目中,所谓的“先进国家”当然是指英国、…  相似文献   

19.
八月十五日,是日本在二战中 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战 败纪念日”,日本称之为“终战纪念日”。历时55年的每年一度的“战败纪念日”,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特别是对待战犯的态度,不仅在国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与德国相比更有天壤之别。这种反差引起亚洲乃至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和警觉。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 8月 15日,日本照例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其中东京武道馆和靖国神社的活动,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两种不同的景象。 在东京武道馆内,日本政府主持进行了“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日本战争遗族以及各界代表约 6300人出席。…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2,(22):39-39
日本声称的钓鱼岛伪岛主是谁?石原慎太郎口中的“私人岛主”究竟是谁呢?其实在日本人眼里,钓鱼岛“所有权”在私人手里两次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