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治国家”依其语义,很容易当然地解释为国家以法而治,即英文的(rule of Law),但国家“依法而治”所涉及者,到底是单纯国家的统治手段(方式),抑或是此制度本身即含有国家的目的在焉!前者明显地是以法来取代传统以实力统治国家的手段,其注重的是手段层面。因此,公法学即将之称为形式意义的法治主义。基于此理念所成立之法治国,即可称为形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鼎立。社会主义法治全层次相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仅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还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的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下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构建和谐社会是要构建法治化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公安部提出了建设法治公安的总目标。什么是法治公安作为基本理论问题,需要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用来构建法治公安,可以系统地解决这一理论问题。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警、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法治公安的应有之义。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法治公安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法治之下的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法治之下“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以法治为主,辅以德治的社会政治局面。把法律的正义性与社会的道德价值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法治形成自觉、自律、理性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6.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生相随。当前我们应从加强警察权的保障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其定位,并重点强调警察权的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节英 《理论前沿》2008,(15):32-3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社会的诸构成要素中,民主法治被置于首要地位.民主与法治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其他特征,这充分反映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即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政治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本文论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二者具有极相近的内涵,建设政治文明必须走政治法治化这条路。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奋斗目标被确定下来。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文章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蔡丽华 《工会论坛》2006,12(6):119-120
正确理解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和矛盾,阐述了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首要特征以及政治保障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刑事侦查,必然会提出一些深层次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确把握刑事侦查的价值目标,正确使用强制措施,排除非法证据,实行沉默权规则等。要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必须采取树立新观念、修改完善法律和大力提高素质等多种有效措施,对刑事侦查工作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底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治的核心意义是平等的人们按照良好的规则生活,即人人生活在以自由为宗旨的规则下面,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人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最低要求,因此,法治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历史合理性、形式合法性、实质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凡是国家权力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中运行;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路径;依纪依规治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是一个现实的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司法体制改革,厘定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基于法治的本质属性、特殊功能和社会作用,其可以并且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和特殊法治理念;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有权利义务理念、尊重人权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和法律至上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一是努力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二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引进和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重要的历史转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左倾思潮的影响,在法治理念中存在一定问题与偏差,从而制约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学习活动正在全国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何所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要求又怎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现保证是什么,均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价值和指导意义不限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领域,其中的许多内容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确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性质和实现路径,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根本目的。当前,应当坚定地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