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50年11月25日,我的伯父毛岸英壮烈牺牲于朝鲜平壤会昌郡志愿军司令部,年仅28岁。前段时间,电视剧《毛岸英》将伯父伟大短暂的人生搬上屏幕,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观看这部电视剧,每  相似文献   

2.
最恨与最爱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写道:伯父几十年间一直未能回故乡,父亲周恩寿曾不止一次向他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可他就是不答应。有一回,父亲被伯父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  相似文献   

3.
余玮  施枫 《湘潮》2004,(3):11-15
周秉德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长女,她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曾与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周秉德回忆在伯父周恩来身边的日子》,谈起中南海的美好时光,回忆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与教诲,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如回到了西花厅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曾担任苏军坦克连指导员.这一说法,我现查到最早是金振林在所著的《毛岸英》中所写的.此外,还有郭智荣所著的《毛岸英之歌》、毛新宇所著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电视剧《毛岸英》也持同一说法.  相似文献   

5.
伯父的遗言     
每年的国庆节,我都会更加思念我的伯父。因为伯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3天入党,又恰在3年前国庆节那天去世,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农村支部书记。伯父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父母死于日本鬼子的扫荡中,伯父跟着哭瞎了双眼的曾祖母生活,8岁就雇给财主家放牛,15岁当长工,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一次,伯父晚上回到家,曾祖母告诉他鏊子框上有热的糠饼子,  相似文献   

6.
正伟人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而家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周恩来亲属周华凯向周恩来故居捐赠的《周氏家训》为人们研究周恩来成长轨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物资料。《周氏家训》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周华凯的祖父)在  相似文献   

7.
荐书     
正《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这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的一部回忆录。作者从亲历者的视角,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一起生活的难忘岁月,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对自己的成长、工作和婚姻的关心教育指导,从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精神风范。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内容,例如邓颖超、周同宇的口述回忆文章等,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部分是首次公开。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0,(11):49-49
<正>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曾谈到,她的爸爸周恩寿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在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而其原因是"伯伯在时,伯伯不准"。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是"学校唯一免费生"说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按照1911年《天津公立南开中学简章》的规定,长芦商灶子弟可以免学费。但周恩来的伯父周贻赓一直是长芦转运使司的行政人员,周恩来并不是长芦商灶子弟,是无法取得免费名额的。根据《天津公立南开中学堂简章》《南开中学天津市免费学额章程》的规定,在周恩来之前和当时曾有过50名免费生,在他之后从1934年开始每年也有6名免费生。但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求学期间,既不是南开学校少数的免费生,更不是唯一的免费生。从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可以看出,周恩来的学费起初主要是由其伯父负担,后来依靠在课余和假期中勤工俭学来支付。  相似文献   

10.
青山魂     
青山。是我伯父的名字。或许命中注定,我伯父一生都与山有缘。 1921年7月1日,奶奶在山洞中躲避战乱时,生下了我伯父。因为伯父是在山上出生,爷爷便给他取名青山,寓意是伯父能够像青山一样长寿。  相似文献   

11.
<正>伯父张恨水在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里,创作作品高达3700万字,其中有800万字是抗战作品。如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大江东去》,反映常德保卫战的《虎贲万岁》,介绍家乡游击队奇袭日军的《巷战之夜》,抨击国民党当局贪腐的《八十一梦》,歌颂八路军抗日事迹的《水浒新传》,以及战后反思的《巴山夜雨》等,因此,他被誉为"抗战文学第一人"。而这些抗战作  相似文献   

12.
郭辉 《党的文献》2017,(1):119-121
长期以来,对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是"学校唯一免费生"说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按照1911年《天津公立南开中学简章》的规定,长芦商灶子弟可以免学费。但周恩来的伯父周贻赓一直是长芦转运使司的行政人员,周恩来并不是长芦商灶子弟,是无法取得免费名额的。根据《天津公立南开中学堂简章》《南开中学天津市免费学额章程》的规定,在周恩来之前和当时曾有过50名免费生,在他之后从1934年开始每年也有6名免费生。但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求学期间,既不是南开学校少数的免费生,更不是唯一的免费生。从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可以看出,周恩来的学费起初主要是由其伯父负担,后来依靠在课余和假期中勤工俭学来支付。  相似文献   

13.
我家珍藏有延安时期的两张毛泽东木刻像。 这两张毛泽东木刻像,是我的伯父杨廷宾1945年在延安的作品。 一张是1945年4月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党代表大会。5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了毛泽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随同重要报告,刊登了毛泽东的木刻像。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2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带着春天的温暖悄然问世,这是作者周秉德女士送给读者的春天礼物。周秉德女士是周恩来的长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10余年,并在周恩来逝世后经常陪伴邓颖超。本书的唯一性和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记述从12岁初见伯父伯母始,以亲人的独特视角,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周恩来、邓颖超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在作者眼中,他们是最亲爱的"伯伯和七妈",是慈祥长者。  相似文献   

15.
正很久的时候,一直想为逝去的伯父写点东西,许是有许多事情总让我无法理清的缘故,每次坐到电脑前,却又不知该从何处着手。除了淡淡的回忆时不时地萦绕在我的梦中,再就是发自心底的祈祷。最早知道有个伯父在新疆,是听奶奶讲的,那时伯父是镇上的什么文书,在我脑海中伯父是个当官的,很了不起。  相似文献   

16.
伴着新年嘹亮的钟声,合着时代铿锵的跫音,继《先锋队》上半月刊之后,《先锋队》下半月刊也如约与您见面了。《先锋队》下半月刊与上半月刊在办刊宗旨、办刊风格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侧重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宣传。为此,《先锋队》下半月刊将继续秉承原《正气》杂志的  相似文献   

17.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最早出现于上海,是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农民对那些半工半医的农村卫生员的称呼,也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代名词。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了《红旗》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一文,毛泽东亲自对这篇  相似文献   

18.
正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半农。1891年5月29日生于江苏江阴。刘半农是个多面手,多才多艺,虽然是以文学家名世,却是职业语言学教授,一个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只活了43岁,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却创造了许多传奇。《新青年》上演"双簧"一个偶然的机会,醉心于通俗小说创作的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受震动,决定与旧文学决裂,投向新文学。1918年起,刘半  相似文献   

19.
一、《中共中央关于克服投降危险克服抗战困难的声明》的时间 该文献的时间被误定为1941年2月。其实,它是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的后半部分,发表于《新中华报》,发表时间是1940年7月5日。 二、《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通报第二号》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伯父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夫婿都是共产党员——不是结婚后才入的党,而是结婚前就已经是党员了。把两个女儿都嫁给共产党员,是伯父的精心选择,也是伯父引以为荣的事。伯父是个农民,没上过几年学,说不出多少大道理。但他有自己的是非观,谁的是,谁的非,啥事管做,啥事不管做,他心里有一本清账。在女儿的婚姻问题上,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