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基本法》是保持香港繁荣的根本保证 1、《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和《基本法》的制定。自从英国强占了香港岛以后,中国各届政府就为收回香港作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把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中国政府在表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时,确定了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候,作为香港总督的彭定康与中国政府激烈对抗,我们曾用“千古罪人”一词去形容他。十年后,彭定康却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93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这一天,距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剩132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曾多次表示:希望在1997年,当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一定要到自己的土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统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五大”产生的193位中央委员名单中,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姜恩柱的名字赫然在列。 1997年盛夏接替诗人外交家周南出掌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姜恩柱,是中国近年来处理中英关系以及香港后过渡时期各项事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曾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就香港1994/1995年选举安排问题与英方进行了艰难的谈判。随后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副主任。姜恩柱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并担任观礼团秘书长之要职。在此之前,这位见证了中英关系整个转折时期的外交家,在伦敦短短1年的大使生涯,使得他和夫人朱曼黎有幸成为外交圈内的第5对“伉俪大使”。虽然夫妇俩相隔云海迢遥,但是香江之水通海牙……  相似文献   

6.
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天啸1997年7月1日,华夏儿女翘首期待的历史性时刻终于来临,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中国政府宣布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百年的耻辱彻底洗雪,香港的新纪元从这一天开启。纵观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解决方式,追寻...  相似文献   

7.
从1982年到1997年过渡期的15年中,香港的波一澜无不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终于,历史走出了它沉重的过去,开始了新纪元──香港以平稳过渡、持续繁荣的面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爱国主义是香港回归的伟大精神动力。在香港问题上,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表现为香港同胞对祖国根深蒂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为中国政府和香港同胞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一、中国政府制定大政方针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1.“收回…  相似文献   

8.
香港问题是与中国的内政外交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既坚持坚定的原则性,又采取现实灵活性,对保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最终收回香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5 邓小平首次公开介入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5月25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与希思的会见.当天晚上,邓小平在欢迎希思的宴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邓小平说:“尽管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我们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1975年、1977年,邓小平会见第二次、第三次访华的希思,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也都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英两国博弈的重要场域,新华社香港分社成为两国联络交涉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英国急于获知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态度,警惕中国政府与香港民众之间的联系,对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运作予以干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将香港同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相联系,充分重视驻港机构在联络、宣传、外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坚持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独立运作。中英两国的较量导致新华社香港分社多次调整职能定位,直至1958年成为中国政府在香港的最高代表机构。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六百多万香港同胞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五洲四海,万众瞩目。我国人民的这个百年期盼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江泽民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六百多万香港...  相似文献   

13.
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国政府依照解决香港问题的模式,同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后达成协议,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是继1984年中英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中国现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中英围绕香港政制问题爆发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收复香港主权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及前因后果作一考察。 (一)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当中国政府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从此结束。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2月11日,对董建华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对600万香港同胞和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中。董建华以320票——八成得票率顺利当选为香港百多年来第一位行政长官。他以首位中国人主政香港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对被英国统治100多年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董建华将亲手为英国的港督历史划上句号。同时他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开创的、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也随着董建华的当选而正式拉开序幕。尤其是12月1…  相似文献   

16.
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最近在谈论香港问题时指出:“对香港回归不能盲目乐观,要更多地看到香港过渡期内挑战的一面。”他说:“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的日益迫近,要维持香港原有的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给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指明了方向,中国政府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作了长期的努力和精心的准备,逐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步骤,保证了香港按“一国两制”构想实现顺利回归。香港的顺利回归,既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又为澳门顺利回归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其意义是十分深远和巨大的。值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我们对中国政府实现香港顺利回归的战略决策、战略步骤、回归十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彭定康掀起狂暴的“政治旋风”1984年12月19日,这是令世界上所有炎黄子孙都感到激动和振奋的日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签字仪式。当中国政府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从此结束。随着中英联合声明于1985年5月27日正式换文生效,香港即进入走向1997年的“过渡时期”。为了保证中英联合声明的贯彻实施,中国政府从198…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1日,香港这颗灿烂的东方明珠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大盛事,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100多年的民族耻辱,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政府对收回香港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将对我们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神圣日子的临近,谁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越来越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毫无疑问,最有资格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的人非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莫属,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位世纪伟人却在今年2月19日与世长辞了…… 1997年3月24日6时17分,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前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下,中国沈阳青年旅行家宋小南身背行装,背插红旗,胸前捧着邓小平同志遗像,开始了他徒步走向香港的旅程。他将在7月1日凌晨零时护送邓小平同志遗像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他身后的红旗上面写着:缅怀小平同志伟绩,继承小平同志遗愿,走向香港,徒步99天、2734公里,护送小平同志遗像踏上香港土地。此行他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