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在说起出书,也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有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1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湖北的一个普通职业司机。其实要说普通呢,也不太普通,一看书名就知道了——《一个肇事司机的述说》。那么在这本书里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位司机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2.
蔡岫 《乡音》2012,(12):39-40
担忧浅阅读,批评一些畅销书的文学价值低,谈如今与人为恶的网络戾气……王蒙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炎热的七八月份,王蒙又出了两本书,先有《一辈子的活法》,后有了《中国天机》。  相似文献   

3.
陈平原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关注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学史和教育史,有《老北大的故事》、《中国大学十讲》、《大学何为》等多本相关著述出版。这些论著或纵论"大学何为"的学术文章,或是探寻大学传统薪火传承的历史追忆,而这本《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则与之前的著述有所不同,用陈平原自己的话说,他"很早就有一个企图,为大学生写本书,谈谈如何‘读书’;或者为研究生写本书,谈谈怎样‘做学问’"。如今,这本既谈"读书",又讲如  相似文献   

4.
布热津斯基先生的自白宗寒《大失败》一书的作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先生,不久前又写了一本大著:《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这本书与上一本有所不同,不完全限于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当然这方面的内容是不会缺少的),而是把笔锋转...  相似文献   

5.
即将来临的新世纪,人类前景如何,尚难逆料。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风起云涌、思潮迭起,各种新观点、新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有三本书值得一读:一本是《资本主义的未来》(莱斯特·瑟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本是《后资本主义社会》(彼得·德鲁克,上海译文出版社),一本是《知识经济》(塔尔·尼夫,珠海出版社)。这三本书,都是美国人写的。书中的确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生产力发展的趋向,提供了一手材料。但是,仔细推敲,确也有些重要的观点,应引起我们严重的关切。我把这些观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剩余价值消失论。知识经济引起生产力的大革命,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系统和机器人取代体力劳动者的趋势方兴未艾,“无人工厂“不断出  相似文献   

6.
即将来临的新世纪,人类前景如何,尚难逆料。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风起云涌、思潮迭起,各种新观点、新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有三本书值得一读:一本是《资本主义的未来》(莱斯特·瑟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本是《后资本主义社会》(彼得·德鲁克,上海译文出版社),一本是《知识经济》(塔尔·尼夫,珠海出版社)。这三本书,都是美国人写的。书中的确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生产力发展的趋向,提供了一手材料。但是,仔细推敲,确也有些重要的观点,应引起我们严重的关切。我把这些观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剩余价值消失论。知识经济引起生产力的大革命,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系统和机器人取代体力劳动者的趋势方兴未艾,“无人工厂“不断出  相似文献   

7.
献给母亲的一本书晓星树伟/图作者肖静是一位母亲,她认识许多年轻的和未来的母亲,这些母亲朋友渴望得到做母亲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求肖静写一本怎样做母亲的书,这就是她的写作动机。我首先读到了她写的这本好书──《完整的女人更具魅力──和姐妹们谈怎样做母亲》。...  相似文献   

8.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9.
<正>《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最初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的第一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20多年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李泽厚先生。1983年笔者的文章《〈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新证》在《文史》辑刊第十八辑发表,李泽厚看到了,就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黄德志女士说:"有一个年轻人,我认为他是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庄子的文章,很好。你们应该找他写一本书,十几万字,我写序,你们出。"当黄德志知道我正在写博士论文后,就建议我将博士论文交给他们出,由此又引出了后来的博士论文文库。这里特别令人感念的是,当时李泽厚先生全然不知道我是谁。  相似文献   

10.
侯健美 《传承》2007,(11):36-38
几乎无人不知,有个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了一本有名的书——《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今志丹县),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真正到达并记录了延安的人,是埃德加的妻子海伦。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宽容?最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宽大容忍。传统版《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和追究。而《大英百科全书》的第26卷1052页这样写道:“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念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写了一本名为《宽容》的书,该书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苦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在书中有这样三句话:这本书不是人类学手…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一位名叫简民一的年轻朋友,不久前给笔者送来一本名为《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的书,杨渡先生著。陪他前来的另一位朋友之前就告诉笔者说,他是奉长辈之命,专门来送这本书的,笔者自然感到很荣幸,认真地拜读了这本书。笔者先读了三篇序言,一是简吉之子简明仁先生写的序言,二是推荐这本书的南方朔先生写的序言,三是著者杨渡先生写的序言,然后读完全书。  相似文献   

13.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14.
闫红 《小康》2011,(3):109
在那么长的岁月里,我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漠然,与《西游记》擦肩而过,直到看了陈思呈这部《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我生出了一种抱愧的心情:原来,《西游记》是这样的,原来,我几乎都不曾了解过它。陈思呈写唐僧"精明得内伤",写猪八戒"中用不中看的爱情",写沙僧是个混单位的,但我最爱看的,还是她这本书的真正主题:妖怪很痴情,神仙太寂寞。陈思呈也在《西游记》千篇一律的妖怪身上,看出了原本属于人类的贪嗔痴怨。  相似文献   

15.
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这本书,书中的观点,99%我都赞同。我真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  相似文献   

16.
秦雯 《人大建设》2007,(12):50-51
《我们在西藏长大》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一本新书,作者是49位平凡的女性。她们曾在西藏艰苦奋斗十五六年,每个人都有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在郑州市“支边青年”的一次聚会上,郑州晚报社的李青同志偶然听到她们讲述以往岁月,感叹不已,于是动员她们各写一篇回忆录。李青亲自动手帮助她们修改润色,编辑成册。听朋友讲,当编者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为本书题词时,热地动情地说:“哦,我记得这些姑娘。”并欣然题词。  相似文献   

17.
论“词诠”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早年以研究古汉语语法为主,写了多部语法专著。其中写于1922年,出版于1928年的《词诠》,发行量很大,影响深广。今天,深入研究《词诠》,对于研究古汉语虚词,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词诠》是第一本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 我国研究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初具规模,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则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这些著作都是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存在的。它们都是运用训诂的方法来研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众多的贺岁电影中,由葛优主演的《非诚勿扰》无论是从票房还是从媒体影评上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葛优的“葛氏幽默“更是让观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内心渐渐温暖起来。从1988年出演电影《顽主》开始,葛优成功的塑造了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众多影片中的不同角色。他更是凭借电影《活着》摘得了戛纳影帝的桂冠。然而,这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论及列宁的认识论思想,要绕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本书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列宁的认识论思想是怎样体现的,《唯批》的主线是什么?它有没有一个认识论的体系(或框架)?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20.
深闺诺邓     
第一次听说“诺邓”,是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农妇徐大妈四个子女全考上大学并都本科毕业。云南山乡深处的普通农家,子女都能上大学,总有不一般的缘由和勤奋。于是记住了“诺邓”这个村名。第二次见到“诺邓”这名,是在建水文庙,庙里有本《云南文庙》,记录了云南五十余处文庙,其中只有一个村级文庙——诺邓村文庙,并与昭通文庙、剑川文庙等地、县级排在一起。又一次感到这个叫诺邓的村子,非同一般。第三次,是一个青年朋友送我一只火腿和一本书。书是他三爷爷写的,一个诺邓村人,书名为《千年白族村——诺邓》。火腿是诺邓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