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琳 《唯实》1996,(1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渐进的、但却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16年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看,深圳经济特区就象当年陕甘宁边区那样的根据地,点燃了改革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改革烈火燎原之势 第一,特区是第二次布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经济特区,要求特区要象陕甘宁边区那样,要杀出一条血路。1979年初,广东省领导层酝酿方案: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地方,设立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在同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听取了上述方案的汇报,并对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把特区比作革命根据地。而创建根据地是非常艰难的,但必须在艰难险阻的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会议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特区。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在广东省的深圳、  相似文献   

3.
1984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经济特区,给改革开放不久的经济特区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题写的“珠海经济特区好”,鼓舞了广大特区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地开拓特区事业。时隔8年,1992年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时宣布:“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1988年4月,海南正式从广东划出,成立经济特区省,由原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士杰出任省委书记,原广东省顾委副主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任省长。中央赋予海南岛比深圳等其它经济特区更为优惠的政策。从深圳等四个特区扩大到海南特区省,这是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又一次飞跃。在一个拥有3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省份兴办特区,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其深度和广度,实堪称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壮举。 邓小平提出:“如果用20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海南人民对此欢欣鼓舞,他们决心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同时大力吸引外资,特  相似文献   

5.
举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决策。16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和广大特区干部群众积极开拓实践,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由原来的边陲小镇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改革的试验区作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明确指出特区还要办下去,重申中央对经济特区工作“三不变”方针,  相似文献   

6.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缩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世纪低谷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深圳的辉煌成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二十年深圳的沧桑巨变是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共同支持的不朽伟业。二十一年前是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综观世界风云,总结“文革”教训,规划改革蓝图,深谋远虑地倡议“深圳,就叫特区吧”!希望特区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使身陷计划经济泥潭的共和国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夺路而出,为社会主义的中兴“杀出一条血路”;特区建立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江泽民同志因势利导,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高瞻远瞩地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为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入的强国之梦而向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刺时,深圳人能再次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深深地铭记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创造特区建设的世界奇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相似文献   

7.
正1980年,我国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已经发展成为沿海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上成绩斐然。这份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国家副总理王震密不可分。积极支持深圳改革开放1991年3月2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开放特区模范",这饱含着他对深圳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9):33-34
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经济特区 30年前,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提出,广东是否可以按中央要求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走一步”时,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并亲自命名:“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就这样,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办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蒋永清 《学习导报》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1.
蒋永清 《新湘评论》2010,(18):64-64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建立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经济特区决策与推动特区发展的进程中,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陈云则运用他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给予了经济特区健康发展许多战略性的指导。1981年12月22日,陈云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讲话中,对特区发展提出明确意见:赞成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并提出搞来料加工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挤掉。1984年3月26日至4月6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来,在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动态变革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沿海特区经济的异军突起,它为总设计师邓小平所筹划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添了绚丽光辉。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经过了10多年的风雨春秋。寻觅其发展的足迹,我们发现其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0年,这是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1979年1月,广东省委在传达这次会议精神期间,首先提出了要在广东创办特区的设想,并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向中央汇报了这个设想。当时中央同意这个意见,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试办特区。中央在对创办特区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首先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和倡导。在4月中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曾任深圳市市委书记的李灏回忆起1992年邓小平南巡一事,不无感慨地说:我认为在南巡宣传中有几个问题谈得不够。一个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对广东、对特区的关心。邓小平虽然8年没来。但他一直在关注。他为什么那么关注?特区搞得怎么样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他提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路线,究竟做得成功不成功,不知道。这要检验,这要试验。深圳就是一个试验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特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先行区、示范区,又是处于战略区位上的重要口岸城市,带动和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特区的“两重性”。由此入手去研究经济特区,我们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发展机制和发展优势,更全面地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能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从而更准确地预见特区未来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特区和特区城市 特区与城市相结合、相促进,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典型形态。在改革开放中,特区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创建经济特区,今天我们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些地方所见到的,大多还是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不久前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周年庆祝大会(93.4.13)上说,“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的宝贵经验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作用将会不断地以其特有的光芒而闪耀史册”。  相似文献   

17.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为了有序地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采取的具有试点、辐射和指导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上普遍认为,举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一、邓小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促进了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和特区经济理论的探索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的设想引发出邓小平创办特区的战略构想。1979年初,广东省委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想…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日前指出,我们有理由也有条件,像当年建立深圳等经济体制改革特区那样,着手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特区。李永忠认为,“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难以有实质性的推进,就在于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特区。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改革尝试,之所以浅尝辄止,不敢深入推进,也在于对这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失败,没有像当年经济特区的改革那样,有人敢于出面‘埋单’。”●钟青李永忠还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几个经济特区的试验圈。继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这样几个‘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  相似文献   

19.
创建经济特区,是经邓小平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0年至1982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期间,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直接参与创建经济特区的实践。他多次赴广东、福建两省,致力于经济特区的选址、规划,千方百计地协调解决经济特区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积极参与在广东、福建两省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制定《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工作;率领代表团出国考察出口加工区,总结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和制定系统的特区政策提供参考。江泽民为经济特区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79年7月和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议,决定允许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诞生后,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经济迅速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然而,在党内,在国内,还有许多人对发展特区存有顾虑,担心资本主义占上风。干劲十足的特区人,一方面不断进取,勇敢开拓,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存在着有形的或无形的压力,他们迫切地希望得到中央最高层的明确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