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全民公益对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实现全民公益,其前提是管理去行政化。现代政府在引导、规范和保障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弘扬慈善文化,倡导全民公益精神;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民间慈善组织主体地位;降低管理门槛,加快慈善组织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推动全民自觉参与;健全监督反馈机制、保障全民公益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益事业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的公益意识和和社会公益氛围需要培育,慈善公益事业缺乏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与引导,公益类民办社会组织数量极少,还不能满足人民的广泛需求等问题。只有通过健全与完善慈善公益事业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对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公益人的激励机制;提升市民公益意识,建立展示公益文化的公益博爱广场;建立公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社区公益资源,建立社区福利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和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对策的实施,才能促进成都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宗教界是社会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积极发展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是宗教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引导宗教界参与扶贫救灾、捐资助学、医疗安老等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发挥宗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慈善两者体用相存,在伦理层面上基于共同的价值共识而衍生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公益形式即宗教慈善,成为人类公益慈善历史的源头之一。但进入现代民主文明社会以后,伴随政教关系改革,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完善,第三方独立组织的崛起和民间公益意识的觉醒,宗教慈善的社会参与逐渐被边缘化。现有条件下,我国宗教慈善应该在悠远的文化传统、富集的资源、较高的公信力等优势基础上,返本开新,探索宗教慈善的现代转型和创新。从基础理论、组织结构、供给系统方面开辟新的路径,力争成为现代社会中一支积极活跃的公益力量。  相似文献   

6.
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互联网的普及使其正在成为承载社会公益的新舞台,并为公益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元素和发展机制,网络公益正在引领新的公益慈善潮流。然而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虚拟化运作和高度不确定性意味着互联网在给社会公益事业带来某种优势和便利的同时也会伴随产生诸多风险和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客观的审视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传统的慈善意识与现代慈善意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必须实现我国公民由传统慈善意识向现代慈善意识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陶冶、现代慈善意识的提升、西方慈善意识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的出台。构成推动我国慈善意识转型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基础薄弱、传统文化某些特质的制约、慈善事业负面事件的影响、慈善立法不健全,成为我国慈善意识转型的制约因素。在慈善意识转型过程中,积极利用并强化其有利因素,遏制其不利因素,是加速转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益慈善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育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是共青团工作的延伸与创新。共青团应通过公益慈善理论教育、利用大型赛事及社会大型活动、组织公益性大学生社团与志愿者服务、发挥经济困难学生的带动作用、营造蕴涵公益慈善精神的校园文化等途径来培育青少年的公益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9.
美国州检察长是代表公共利益和保护慈善资产的重要部门,它已形成了慈善组织董事的解任机制、慈善资产流转的控制机制、慈善法人组织解散的监督机制以及诉讼和派生诉讼等较为全面的监管机制。当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法治国家、建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任务,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这一制度,赋予我国检察机关相应的诉权、调查权和重大事项干预权等权能,以保障慈善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州检察长是代表公共利益和保护慈善资产的重要部门,它已形成了慈善组织董事的解任机制、慈善资产流转的控制机制、慈善法人组织解散的监督机制以及诉讼和派生诉讼等较为全面的监管机制。当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法治国家、建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任务,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这一制度,赋予我国检察机关相应的诉权、调查权和重大事项干预权等权能,以保障慈善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网络,培育开展慈善活动的组织载体;二是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范围,开展多方位帮扶活动;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慈善活动工作合力;四是党委和政府积极推动,不断激发公民与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五是建立监督机制,努力打造透明慈善。今后,河南省开展慈善工作必须注重发挥党委和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创新慈善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帮扶;打造透明的慈善监督机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公益事业,在国家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良好运转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但我国与美国的慈善组织相比,存在慈善组织偏少、慈善捐募能力较弱、发展受到制约、相关法律不完备乃至缺失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慈善事业的完善需要用激励机制激发善行,完善政策、健全法制,调整政府与慈善事业组织间的关系,还要加强诚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要看到宗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意义.看到宗教内部成员的社会合作与互助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的公益事业,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要发挥意教组织的公益作用,需要政府有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将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开放给宗教公益组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公益慈善组织开始在广东发展起来。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给了公益慈善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让它们面临着新的困境与挑战。文中以广州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就广州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宗教慈善组织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样本,对宗教慈善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管理创新视域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规范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催生了农村公益类社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在整合资源、创新村民参与和村务管理的模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认识不统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当从提高认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等入手,推进农村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特别是妇女儿童基金会类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结构和治理框架下,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与政府机构、妇联组织等共同构成了社会管理的重要伙伴和社会服务的主体。妇女儿童基金会类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社会管理得以融入社会性别视角。妇女儿童基金会等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以女性主义视角关注社会问题,以组织形式提出女性的需求和利益,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发展,推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社会性别视角的融人,确保了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保障女性的权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18.
公益慈善的科学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转型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21世纪一场“科学公益”运动的话语和实践的分析,试图理解科学公益的社会建构过程。本文指出:“科学公益”的社会建构过程包括建设话语表征、打造理论模型以及树立典范案例。科学公益话语试图将自己区别于传统慈善,强调应用科学及其技术来赋能公益慈善,解决社会问题。其后果却是让有效性诉求逐渐成为公益慈善场域的支配性要素。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表征化、方法单一化以及科学中心化等诸多陷阱。如何让科学公益成为一个流动的概念,让其真正成为人人皆可参与的公民科学,是需进一步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们或多或少听说过草根一词,草根在社会中扮演了“小人物”这一角色。之所以谓之草根,是因为它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NGO是民间的慈善公益组织,是指这些以非营利为宗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这样规定: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慈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深厚的慈善文化作为根基,以现代公益理念为内核的慈善文化包含着人本权利观、公民社会责任观、理性社会财富观、企业公民观、社会志愿意识以及利他主义价值观等基本理念。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资源,对于增强社会资本、消除“仇富情结”以及降低社会排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培育慈善文化应从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慈善资源、培育公众公共精神品质以及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等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