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渊源是法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仅仅对于法理学,法律渊源也是其他各法学学科的基础性概念。不了解法律渊源的概念,就无法形成对于具体法律形式的判断和运用。本文以《民法总则》颁布后国内几位法学家提出的“《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的观点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国法学界存在着对于法律渊源抑或“法源”概念的误用现象。这种观点将判例法国家的法源理论套用到了当代中国身上,混淆了法律渊源和规范渊源的区别。准确地讲,应该是“《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规范渊源的地位,而非法源地位”。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一解释在国际社会是有其基本共识的;而这种“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还针对以法律渊源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法律体系概念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体系”的概念,并对习惯、国家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等在规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规范体系概念及其建构的规范层次,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过5年试水,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法院将善良民俗习惯有条件地引入司法裁判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付诸实践;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全省转发推广,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善良民俗习惯在法律上可以称为民事习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形下,民事司法审判适用民事习惯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通例。习惯植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灵魂深处,它潜移默化着人们,是调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们的实践行为准则,也是许多国家民事法律的重要渊源,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认为的那样,风俗习惯是一切制定法之外最重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民商法作为一部重要的社会生活规范法律,体现了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与本质要求,在我国,其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关键基础就是民商法,随着我国经济纵深发展,为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人们对诚实信用原则越来越重视,并将其归入民商法当中,本文就民商法当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内涵与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其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运行条件及障碍消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行为规范,将其引入司法裁判中予以运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但作为一种司法规则进行运用,民俗习惯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中,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还欠缺一些必要条件,只有清除这些障碍,民俗习惯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认为,法律渊源就是法律规范在形式上的表现。本文则试图突破惯常的理解,将法律渊源融入民法学方法论范畴,从法律解释及法律适用的层面,以立体的、动态的视角探究民事法律渊源的实质内涵及运用手段。作者认为,所谓裁判无非是希冀获得一种最利于实现理性和正义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只为获得立法者的成文法律规范在其文本实现上的满足。因此,文章将法律原则、习惯、道德律、学理等均作为扩张的民法渊源加以对待,并且就其适用的具体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WTO协议规则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经济与法》2001,(6):26-28
就法律内容而言,应该说WTO协议和规则包含众多的民商法和争讼法的规范,是民商法和争讼法的法律渊源之一。但同时,我们也认为WTO协议和规则也属于行政法范畴,WTO的目的、内容许多都是规范成员国政府行为或政府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这就象税法是经济法同时也是行政法一样,具有双重属性。中国即将加入WTO,因此,  相似文献   

7.
杨芳 《法制与社会》2012,(36):268+271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在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民商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民商法是权力法,对规范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为市场活动者的经营资格提供了保证,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了依据.本文就民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孙宜 《法制与社会》2010,(36):57-57
对民商法律制度的制定就是让经济利益得以实现和行驶,从而为民商事的活动更加的规范,才能确立一个公平的竞争途径,并完善并鼓励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组成部分为民商法、经济法和社会法,民商法是对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时规范的一些事宜,就是为了让内在的发展和需要更加的有赖于法律制度,让社会主义市场法律体系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瑞 《河北法学》2012,30(6):99-100,101,102,103,104,105
中国古代存在规范意义上的民商法,中国古代民商法是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封建保守法律体系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与次要的地位,民商法典始终没有从刑法典中独立出来,并且,民法与商法规范也是不加区分地混在一起.中国古代民商法律规范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民刑不分到民刑有分,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杨芳 《法制与社会》2014,(15):20-21
法律的制定实施是为了更全面的规范社会行为,为了给人们以正确的权利保障和行为引导。经济法和民商法都对经济生活有着调整,二者之间在立法目的以及作用上有着一致性也有很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基于功能互补角度对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尤其是在利益调整方面二者之间体现的功能互补性尤为明显,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为理清经济法和民商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一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商品交易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带有强制力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以便更好的实现市场经济的流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调整好不同方面的市场经济关系,民商法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我国社会现阶段经济条件下,民商法能够有效调整我国相关商品经济发展形势,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中,民商法的价值体现.本文依据我国民商法在现阶段经济条件下发展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民商法的价值根本、核心以及理念,最终提出了现代民商法对我国经济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多元调整性文化中,习惯是一种很重要的规范类型。在法律出现空缺的情况下,习惯就成为补充法律漏洞的重要规范依据。这并不意味着习惯就变成了法律。在没有被法律吸收之前,习惯仍然是习惯。法律赋予习惯以法律地位,使得习惯成为在没有法律的前提下,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依据和法官的裁决依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以制定法为主要规范依据和来源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民商法作为市场法律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作为基础性的制度,直接反应了经济需求与社会的动态发展状况。但是,民商法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当代经济下我国民商法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本质价值,对民商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进行分析,并对民商法的未来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总则》第10条首次在我国的法律当中对民法渊源作出了明确规定,除了明确承认法律和习惯属于民法渊源之外,该条还暗含地排除了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民法渊源当中的地位.自此之后,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时,法官不得再适用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否则,他们的做法将构成违法,其判决将会因此无效.不过,仅仅将民法渊源限定在第10条所规定的法律和习惯的范围内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法官处理的大量民事纠纷是法律或者习惯均没有规定的,如果仅仅根据《民法总则》第10条的规定处理他们所面临的民事纠纷,则法官将会无所适从.为了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承认法律和习惯属于民法渊源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当承认另外三种民法渊源即司法判例、民法学说和法律的一般原则,这就是民法渊源的五分法理论.  相似文献   

15.
郑定 《法学家》2006,(5):40-52
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罪"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但"罪"的法律意义背后,有着很深的哲学意蕴.首先,"罪"与道德密切相关,在很多情况下,"罪"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判断;其次,"罪"与宗教也有极深的渊源,在人类历史的一些重要进程中,宗教教义对于"罪"的内涵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罪"也意味着社会责任的背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罪"都是在与群体、与他人的联系中得以确定的.所以,从"罪"的渊源上进行探索,有助于我们对于法律、刑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民商法律制度指的是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利益而行使权力,进一步规范、发展民商活动,鼓励公平竞争和进步向上的一种法律制度。民商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民商法、社会法和经济法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规范,其中民商法对市场交易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法律制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民商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习惯法为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当代中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政府部门规章、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都对习惯进行了认可,赋予习惯以法律地位,确认了习惯法在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中次要、补充的法律渊源地位。我国法律、法规认可的习惯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商事习惯、婚姻习惯、家庭习惯、继承习惯、丧葬习惯、生活习惯、宗教习惯、国际惯例等。当代中国法律对习惯认可的变化代表了一种“为生活而立法”的新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18.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规范,将运用于司法之中,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而在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中,民俗习惯尽管在理论上往往受到轻视,但在实际司法运作中,民俗习惯的作用却真实存在。如果不能解决好民俗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不仅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受到质疑,还可能会让民众从内心开始抵制法律。因此,要处理好民俗习惯与司法的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将民事习惯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作为法律渊源来执行,可以充分发挥民事习惯在司法体系中的补充法律规范,弥补法律漏洞等效能.文章积极从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角度开展探析,首先对于民事习惯运用与司法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卫佐 《时代法学》2009,7(2):81-89
本文以比较法的视角探讨了国际私法的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国内渊源包括国内制定法、国内判例法和国内习惯法,国际渊源主要是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关于国际习惯是否是国际私法的渊源,本文在对国际习惯和国际惯例加以辨析后指出:只有国际习惯法规则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有可能成为法的渊源;一般国际惯例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绝不可能成为法的渊源,遑论国际私法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