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能发生直接影响或与其他因素发生交互影响而促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变项,诸如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心理需求、情绪、压力、生活适应、智力等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形。健康的身体以及愉快的生活,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抑郁性、焦虑、自卑、不安、自制力、攻击性等人格特质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增大;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低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情绪稳定性低、自我控制力差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个体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各因素的核心,其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并与未成年人的个体因素发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心理卫生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成年人心理卫生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亿4千万,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保守估计),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表现为忧郁症、恐怖症、焦虑症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大学生则有16.0%至25.4%的心理障碍患者。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大学生则表现为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北京青年报》2000年3月2日)。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长宁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长宁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逐年升高。2006年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约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63.7%,2007年约占75.9%,2008年约占67%,2009年约占77.4%。很明显,外来未成年人在长宁区的涉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历来是一个敏感的热点,国内外皆如此;未成年人的保护则是法治的延续,国内外各有千秋。未成年人的犯罪与保护有着直接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本文结合公安机关探索未成年人犯罪与保护的实践,就未成年人的犯罪与保护的关系及趋势作一论述。1.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如同成年人的犯罪一样,呈一定的上升态势。但这种态势却不十分明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各级政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判断。其中原因,一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在悄悄上升,但却不能给予刑事处罚,而从一些未满14周岁…  相似文献   

5.
日本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非常重视。在日本1亿2700多万人口中,少年儿童占1800多万。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法律是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基础,当然也是最好的方式。从《教育基本法》到《儿童福利法》和《日本少年法》,再到规定学生如何吃饭的《学校营养午餐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因网络引发的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鹿城区人民法院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1月至7月,该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件,其中涉网犯罪29件,占26.4%,同比上升9.3%。网络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黑洞,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而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因痴迷网络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引发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初步预测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实践,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现象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切实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规定和体现其立法目的,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不应当规定“自我保护”,而对于残疾未成年人、孤儿、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未成年人人数较多、问题较严重、保护难度较大的省(市、自治区),则可以在其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中以专章形式规定“特殊保护”。专章设置“国家机关保护”虽然有利于强化国家机关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但这种立法结构安排并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笔者在办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中,看到了一个敏感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的增加颇有异军突出的势头。近五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由于性欲而引发的严重刑事案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占未成年严重刑事案件的37%,主要涉及强奸、奸淫幼女、轮奸和强奸杀人、伤害等手段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的监护是监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及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和文化知识的获得,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深刻检训其固有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进行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从1997年起出现反弹,开始逐年攀升。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来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占75.7%。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也随之愈加为人们所重视。这种状况缘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综合因素,包括未成年人所处的身心发育特殊阶段和由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构成的成长环境等主客观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亟待高度重视而又需要长久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这个角度作一分析,以期对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有所帮助。 一、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矫治之必要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轨迹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生成机制,采用回溯调查、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81名未成年犯进行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轨迹可以“离校或辍学(14.2岁)”为分界点将其行为发展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概述为:校园违规(12.81岁)——游离社会(13.92岁)——违法犯罪(15.22岁);(2)未成年人在离校前大概两年的时间内,出现较多的劣迹行为;在离校后两年左右因犯罪进入未管所;(3)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学习状况不良、同伴劣迹活动、家庭关系不佳、偷盗撒谎行为;(4)其内在心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爱与归属、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上,这两种需要无法满足而导致需要结构偏差和行为的负性转移,即积极寻求具有同类行为的同伴安慰,并以偷盗撒谎、同伴劣迹等行为表现出来,程度越发加深,最终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15.
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审查与确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遇到不少问题,其中尤以对外地籍且无户籍证明的人员审查困难更大。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与确定,是界定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刑罚原则的适用以及应否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据综合分析,我院近年来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一、成年犯罪嫌疑人假冒未成年人成年犯罪嫌疑人假冒未成年人的现象逐年上升,仅今年上半年,我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捕、起诉的未成年人刑案中,经查实假冒未成年人的占35.3%。一些成年犯罪嫌疑人,利用刑诉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人犯罪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这可以说是一种国际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量增多的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校教育存在不足,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指出,法制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由于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是18周岁以下,而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中,可见中小学法制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多么的重要。鉴此,本文着重探讨目前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以及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途径,并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一、法制教育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一.问盟的提出—不同户籍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的区别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不同未成年人划分为户籍地在本市的未成年人和户籍地不在本市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吸毒现象较为突出,由吸毒而导致的少年刑事犯罪案件有所增加,未成年人吸毒大多带有群体性,上瘾快且毒瘾大,往往为筹毒款而铤而走险,犯罪手段恶劣,这种状况的产生既有吸毒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又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法机关确保社会稳定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检察院2004年以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试作分析,以期对预防未成年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