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合同法上的保密附随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法律已对商业秘密保护作出相应规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合同义务进行扩张,不仅将保密义务作为合同履行的附随义务,同时还将缔约过程及合同履行后的保密义务纳入其调整的范围,从而成为合同立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理解立法的这一变化并正确地加以运用认识不一,故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一、保密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合同附随义务,是合同义务的扩张,指合同当事人按照约定全面履行给付义务的同时,必须履行通知、减损、协助、保密等与合同有关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中美经贸协议》规制的主要问题,《中美经贸协议》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从文本格式和文本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中美经贸协议》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指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模式及现行法律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我国应当从宏观上转变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模式建立商业秘密专门法保护制度,现阶段应当加强我国涉外经贸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范、修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规定、增大政府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部分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一条款被认为是附随义务规定在我国法律中的首次出现。这一备受理论界称道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债法制度、促进交易完成、保护交易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附随义务在合同法理论上还很不成熟,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司法实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拟就附随义务与其他合同义务的区别、主要形态及适用附随义务理论所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竞业禁止条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业禁止条款的法律适用一直是劳动合同法理论和审判实务中的难点问题,虽然相关判例和研究很多,然而各个观点分歧较大且几乎都未能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正确梳理竞业禁止条款和商业秘密的关系,有简单地将竞业禁止条款所强加的“后合同竞业禁止义务”等同于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的竞业禁止义务或者保密义务的倾向。在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要件方面学者更加不一而是。当前劳动合同法已经列入我国人大立法日程,如何规范竞业禁止条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总结分析已有的理论成果,并在比较和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详尽讨论竞业禁止条款的各种问题.以供立法和审判实务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关附随义务的规定首次出现在我国《合同法》中。《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部分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一备受理论界称道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债法制度、促进交易完成、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附随义务在合同法理论上还很不成熟,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司法实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拟就附随义务的概念、特点、与其他合同义务的区别、主要形态及适用附随义务理论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其抛砖引玉。一、附随义务的概念附…  相似文献   

6.
王忠辉 《中国律师》2008,(12):65-67
综观我国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款主要分散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虽然这些法律对商业秘密的范围、构成要件、侵害商业秘密的方式及对侵害行为的制裁等均有涉及,但保护还是显得过于分散,不够全面、系统,且原则性规定较多,不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9,(3):17-28
陈旧的合同附随义务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即合同保护义务理论无法适应我国《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分置的法律体系;以诚信原则确定附随义务无法准确区分主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且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附从义务论通常并不符合合同意旨,更不符合当代合同法发展的新方向,很难解释日新月异的新经济现象和商业模式。合同附随义务的本质是促进合作,合作义务已被众多域外合同法所确立,我国未来民法典合同编应明确规定合作义务。合作义务与约定义务处于平等地位,裁判者应以合同目的为中心对二者进行公平审查,以最终确定合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法律适用》2021,(4):13-18
《规定》严格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目的 以及法律原义,紧密结合审判实际,注重相关制度的配合衔接,形成保护合力.根据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的特点,针对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对保护客体、构成要件、保密义务、侵权判断、与员工和前员工有关的法律适用、行为保全、刑民交叉、诉讼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民事责任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继《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颁布之后,对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科技成果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有关法律已规定了相应的保护条款。尤其是新《民事诉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颁布施行,从程序上和实体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试析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文 《法学》1999,(10)
我国《合同法》在第四章“合同的履行”部分开宗明义地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60条第2款),此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被理论界称之为“附随义务”。将附随义务明确、具体地规定于成文法中,备受民法学界推崇。然而,对附随义务,理论界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司法界,附随义务更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本文试图对附随义务如何产生于判例学说,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不真正合同义务的区别,附随义务的特征,附随义务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1.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三分天下”的合同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零星分散到集中统一、从初步建立到基本完备的转折和过渡。这部破旧立新,承前启后的《合同法》的出台就犹如一把“双刃剑”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了欺诈行为。如何学好《合同法》,正确使用合同法律知识成为了广大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相似文献   

12.
先合同义务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其理论基础,在要约生效后合同生效前,缔约双方因缔结合同而依法应承担的协力、保护、告知、保密等法定的合同附随义务。我国《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先合同义务,仅在第42、43条文中规定了违反先合同义务所应当承担的缔约过失责任,并且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之处,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有关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慧峰 《经济与法》2001,(12):39-3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日益完善,针对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也相对完备,初步建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劳动法》、《刑法》等为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了一个体现民事、行政、刑事法律保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机制,使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附随义务是指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亦无明确约定,为保护对方当事人利益和稳定交易秩序,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担的义务。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订立阶段、履行阶段、履行后的合同附随义务都作了规定,但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具有的合同法与社会法的双重属性,使合同法的附随义务理论在劳动合同中也有了适用的空间。虽然如此,但囿于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与一般民事合同的附随义务存在显著差异。劳动者的附随义务主要是告知、保密、协作等义务,而用人单位则主要承担告知、注意、保护及协作等义务。为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合同立法中需要对若干附随义务进行类型化和法定化的制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对此已有所规定,但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后合同责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富民 《河北法学》2005,23(11):63-66
后合同责任理论与制度的产生,是合同法从近代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合同法理论与制度应当有自己的独立的“后合同责任理论与制度”。我国《合同法》在参酌它国、它地区判例与学说之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在立法史上第一次规制了后合同义务制度,实现了对当事人权益的扩大化保护。基于后合同责任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认为无论是合同法的制度建设抑或理论发展,都需要对后合同责任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以促进其新发展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在我国的立法和理论我国《律师法》第33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表明我国立法对律师保密义务予以了关注。与此同时,《律师法》第35条“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隐满事实”和《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1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的规定,要求律师必须履行真实义务,从而将其置于同时履行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的两难境地。何谓真实义务与保密义务?真实义…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及其刑法保护陈立我国立法部门于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对商业秘密这个概念作了界定,即“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显而易见,我国法律所指的商业秘密包容...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体系中的商业秘密作为特许经营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持有主体的多元性、外部使用性等特点,因此更容易受到侵害。本文指出针对侵害特许经营中商业秘密的各种行为,特许人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通过保密协议的签订,对其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负有对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对商业秘密保密义务的承担,往往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之间有合同的存在。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在劳动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秘密的有关事项。我们可以看出,员工的保密义务是一种合同上的义务,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通过合同规定,则一旦员工离开企业,就不承担保密义务。再看我国公司法第62条规定,董事、监事、经理除依法律规定或经股东会同意外,不可泄露公司秘密。根据此规定,作为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应承担法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