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2.
初夏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晌午,我正在一(1)班讲授《生活处处有情趣》。“同学们,窗外的阳光美吗?”我含笑问道。“不,太热了。”同学们锁眉摇头。“可你们想过吗?没有阳光的普照,哪有万物的生长?没有夏日里农民辛勤的劳作,哪有我们安逸的生活?阳光是美的,它无私、博爱,照耀万物,我们应心存感激。生活处处有情趣,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睁大你的双眸吧,美丽多姿的世界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其实,何止政治这一科拥有“美”。难道数学没有美么?优美的抛物线,庄严的几何体。难道英语没有美么?丰富多彩的异国风域,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了几十年,可是,不得不回过头来想一想、问一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呢?“怎么?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难道马克思主义没有讲清楚吗?”  相似文献   

4.
去年初中毕业考,盲校出的作文考题就是《掌声》。的确,掌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人类生存的动力。成功需要掌声,人生需要掌声。现在许多人在感叹“知音难觅”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说明,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6.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自从在1988年的第一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以笔名郎郎发表的“我们究竟出了什么毛病”这篇文章以来,在大学生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们的生活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们将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呢?难道就这样看小说、翻杂志、下围棋,看电影,最后混张文凭吗?大学生们在向父母、向老师、向社会诉说我们同代人的苦恼和困惑、丑陋和渴望。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学生是“幸运儿”、“天之骄子”,每个人头上仿佛都笼罩着一个个炫目的光环。是的,当代的大学生是生逢盛世,从小在顺境中长大,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宠爱,后来又顺顺当当地跨入了多少人为之神往的大学校园,心里好  相似文献   

8.
“纪念白求恩,还有现实主义吗?”这是新华社为《纪念求恩》一文发表65周年而写的一篇短评的标题。乍一读,到有些奇怪:难道纪念白求恩没有现实意义吗?白求恩精不需要学习了吗?但认真一琢磨,就会发现这话里有话,含着记者对时下医药界歪风盛行的一种担忧和激愤。君不见,当今社会上  相似文献   

9.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在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  相似文献   

10.
<正>也不要老指责说现在的年轻人数典忘祖……我以为,那样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难道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何况我们给年轻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时时不忘自己国家与古巴比伦国、古埃及、古印度一起,曾经是世界的“四大天王”——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那是一段璀璨的历史。我们更有令我们骄傲的东方文化的结晶,另一个“四大天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与之相伴的,是她的兄弟“五经”  相似文献   

11.
彭之辰 《半月谈》2004,(15):60-60
不久前,本刊《校园话题》栏目编辑收到了中学生李九永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放假了。你们成年人总是督促我们中学生别上网.说网吧是深渊,是火坑。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想一想。除了网吧。我们还有多少地方可以去消遣呢?”据我们了解.李九永同学所反映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暑假是同学们好不容易盼来的.本应给大家带来轻松和快乐.没想到反而引发了一些同学的烦恼。这期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先人所深信不疑。 据《资治通鉴》载: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惠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威王答:“没有”。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还有十颗直径一寸长的明珠,照耀前后十二辆车。难道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威王说:“寡人所认为珍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新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发展?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还是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初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小明旅游中遇到的消费问题”为线索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在简单导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游过?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这下子课堂“开了锅”:生1:坐汽车,半路上想小便,司机不停车。(老师与同学都笑了)生2:在旅游点买牛角梳,结果是塑料做的。(老师:噢,假冒伪劣)生3:吃饭时,一碗鱼不新鲜。大家吵起来了,后来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重新确立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进程。20年来,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正确方向,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5.
宗教能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吗?回答是肯定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大课题,本文仅从外因内因方面加以分析,以求加深对这一“大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社会主义时期,外部环境有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律得以正确贯彻执行,我国的宗教活动逐步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为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人剥削人,  相似文献   

16.
帖子主题:[原创]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姿懿为什么讨论幸福?我们真的很幸福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幸福的!难道不是吗?有的时候我们很认真,总会想想存在世界的含义;而有的时候又想想有时候活着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也会累的!都说幸福是要靠自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先后对工业企业进行过“工效挂钩”、“厂长负责制”、“三定一奖赔”、“资产滚动增值承包”等改革。这为工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动态     
理论信息胡绳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胡绳说,“我曾和几个同志商量,是不是可以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把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分为三中全会以前和以后两个大时期。我认为这样的划分法  相似文献   

19.
私有化思潮剖析郭志琦,张胜利,徐则荣邓小平同志指出:“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难道我们能够不坚持社会主义吗?不坚持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安定团结,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6页)他还指出,在改革中,“坚持公有制...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一生反对思想禁锢和阅读强迫,但他死后却被竖立成一个“牌坊”。这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还原鲁迅不仅要把“神”还原为人,还要正视后人的争论:“鲁迅是黑暗的吗?鲁迅是否已经过时?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其实音迅从没要求不朽,相反,他盼望速朽。但显然,我们的世界依然存在先生所愤恨的“瞒”和“骗”。——题记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即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