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南诏曾是一个强大的王国(公元653—902年)。的确,它曾是使中国唐朝(公元618—906年)不得不正视的力量。这个王国曾经对今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实行过统治。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历史学家们从中国史籍中摘录了几乎所有关于南诏的资料,泰国和中国学者中至今却仍然存在着关于这个王国的居民是否是泰族的争论。在西方以及在中国,尽管现代的历史研究者们认为南诏决不是一个泰族国家,但保守的泰国学者们却一直在捍卫着这样一种理论,即南诏是由泰族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大理最古老的文物古迹,当首推太和城遗址。太和城是南诏早期都城,从公元739年到779年,历时40年,其遗址在距大理城7.5公里的太和村。据史料载,当年太和城内的街巷、房屋都以点苍山盛产的名贵大理石铺砌和建造,其雄伟壮观令人难以想像。现在,太和城遗址尚存有南北城墙、金刚城、南诏避暑行宫遗迹及南诏德化碑。两道城墙共长3.5公里许,夯土而成,坚固异常,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至今仍高出地面三米左右。金刚城是太和城内的一座小城,建于公元741年,其时恰逢唐朝赐南诏《金刚经》,遂名金刚城,其遗址现存一个3600平方米的土台,据说当年的南诏避暑行宫…  相似文献   

3.
南诏大理国的族属问题同探索泰族起源一样,在泰国文化知识界是一个人人都十分关心的重大历史问题。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论文与专著。但却争论不休,久悬未决。目前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南诏大理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一种认为它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政权。本文将从南诏大理国重要文物这个角度出发,对南诏大理国的族属问题提出一些粗浅意见,求教于泰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0,(4)
西方学者T·D·拉古柏里教授在1885年发表的《掸族发源地》一文首次提出“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论”。一百年来,此论在世界民族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许多涉及中国或东南亚史的著作仍然持此论调。泰国的历史教科书也袭用这种说法,甚至连《大英百科全书》那样权威性著作也将南诏列入泰国词条。 我们多年来在从事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物调查研究中,深感“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论”,纯属一种凭空捏造的错误理论,应该予以彻底否定。实际上南诏国是白族、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这可以从南诏国的语言、宗教、文物、制度多方面进行综合地论述。本文仅就南诏国王蒙氏的姓名制度与白族古代姓名制度作一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他们是何其相似,这种文化上的同一性表明了南诏王室与白族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英国、暹罗的学者认为泰族发源于中国南方 ,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 ,忽必烈平定大理引起泰族大量南迁。陈序经教授是我国最先质疑和反对英、暹学者上述论调的学者之一 ,在我国泰族研究学术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出版的《泰族起源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到 ,最先反对“南诏是泰族国家说”的我国学者是凌纯声(1938年12月发表《唐代云南的乌蛮与白蛮考》)、方国瑜(1939年12月发表《南诏是否泰族国家》)和许云樵(1947年发表《南诏非泰族故国考》)①。笔者认为 ,最先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位著名学者 ,他就是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的陈序经教授。…  相似文献   

6.
老挝北邻中国,东邻越南,南接柬埔寨,西北和西南与缅甸、泰国毗连。公元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是老挝历史的鼎盛时期,189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10月正式独立。老挝与中国有着500公里长的国境线,壤地相接、山水相连。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89,(1)
在公元7至9世纪,南诏曾以它的灿烂文化和广阔疆域为云南古代史写下了一页多姿多采的篇章。至今,它的辉煌历史还在中南半岛一些国家中产生着深刻影响。南诏,究竟是彝、白族先民建立的政权,还是泰族建立的国家,历来都深受中泰两国人民的关注。根据中泰双方合作研究的计划,中泰学者共同对南诏古都进行了实地考察。 中方课题组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泰国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十六世纪的二十年代,爪哇中部沿海地区曾兴起一个名叫淡目(Demak)的新王国,这个王国是在击溃了成立已有二个多世纪的信奉印度教的麻喏巴歇(Maja-pahit,1293—约1520)王国之后建立的。淡目王国成立的时间不太长,期间由于王位之争,曾于1546年把王国的统治中心从沿海地区的淡目迁往拥有许多水稻田的内地巴章(Pajang,在今梭罗的西南),所以后来又称为巴章王国。到了1586年,巴章王国又为势力日益强大的马打蓝(Mataram,在今日惹附近)领主苏多威佐约(Sutowijoyo,号施诺巴迪)所建立的马打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0,(2)
文章在分析近年来搜集到的白族家谱的基础上,指出,今天洱海地区的白族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洱海地区白蛮大姓有历史渊源关系;白蛮是南诏大理国的统治民族,南诏大理国不是泰族建立的而是今天的白族、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一 1983年末,当英国交还它掌管的国防和外交权之后,婆罗洲西北岸盛产石油的小小苏丹国文莱重新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不过,这个以穆斯林为主的马来人国家从1959年起就由一个专制王朝实行内部自治了。本文论述的重点是1906年1月至1959年9月期间英国“驻扎官署”对文莱的管理。 1905年末,在沙捞越境内收缩成两块小飞地纳文莱(面积2,226英里)处于朝不保夕的危境。的确,要不是英国政府在这个关节眼上出于不得已的干涉,这个苏丹国就会完全被著名的布鲁克罗闍所并吞。然而,文莱王国有着一部可追朔到公元七世纪远在这个穆斯林苏丹国建立(大约在1515年)之前的值得骄傲的历史,为了这个古老的王国免遭泯灭,哈西姆苏丹(1885—1906年15月文莱统治者)请求英国帮助管理其国家的内部事务。根据1905——1906年英(国)文(莱)条约,他同意接受一名英国官员担任文莱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学者L.P.布里格斯的《古代高棉帝国》是一部叙述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大型的权威著作,1951年由美国哲学协会出版于费城。它的叙述起于公元一世纪扶南王朝的建立,止于1432年吴哥王朝的灭亡,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扶南时期》(公元一世纪至550年),第二章是《真腊时期》(550——802年),第三章是《柬埔寨或吴哥时期》(802——1432年)。作者着重写吴哥时期,这一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D.G.E.霍尔名著《东南亚史》有关古代柬埔寨的部分,以本书为基本参考著作,援引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这篇序的作者R·赫涅一凯尔顿是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有《苏门答腊的考古与艺术》(1935)、《荷属印度史前时期研究》(1945)、《东南亚王国与国家的概念》(1956)等著作。作者在这篇短序中除了略介本书及其作者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高棉史的饶有趣味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谨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素集·翁贴是泰国《艺术与文化》杂志主编。1975年以《民意报》记者身份随同当时的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来到昆明,1984年4月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随同泰国总理府“中文文献有关泰中关系史料研究委员会”代表团前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大理等地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他回国后,分别在《向未来》周刊和《民意报》写文章发表访滇观感,就泰族族源、泰族史和南诏大理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86,(1)
南诏大理是否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这是中泰学术界目前争论的问题。本期封二、封三、封底登载了十几幅云南南诏大理国和泰国素可泰王朝佛教艺术(佛塔、佛像等)图片,旨在使读者通过艺术风格的比较,得出自己的判断。 素可泰佛塔和佛像明显受锡兰小乘佛教艺术的影响。佛塔多为吊钟式。佛像脸为蛋形、眉如弯弓,鼻似鹦鹉咀,最为突出的是头顶上有一火焰图案的锥形饰物。雕像夸张而优美、庄重,具有神化的意味。这一切都是素可泰佛像艺术的典型特征。 南诏大理国佛塔、佛像具有大乘佛教特征。雕像中以观音像居多,另有如来、文殊,普贤、天王力士等雕像。佛像具有唐代雕塑的风格,丰满、圆润、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使人感到亲切。大理三塔,主塔为十六层密檐式方形砖塔,造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南北二塔为十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造形与苏州云岩寺塔仿佛。三塔皆为典型的中国式佛塔。  相似文献   

14.
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在苏门答腊岛东南海岸以巨港地区为中心兴起了一个国家,这就是唐代史籍记载的室利佛逝王国.公元十世纪之后,中国史籍改称之为三佛齐国.室利佛逝王国是伴随着中国与印度、阿拉伯海上贸易的繁荣而登上历史午台,至十三世纪末才被爪哇的阇婆(新柯沙里王朝)所征服.室利佛逝是东南亚古代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对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探索室利佛逝王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状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老挝的行政区划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挝位于东南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236,800平方公里,人口354万。公元十四世纪以前,今日老挝境内,尚无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权。1353年,昭法昂经过多年征战,用武力强迫虎潘(华潘、桑怒)、芒芬(川圹)、万象、占巴塞等地领主向自己称臣,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澜沧王国,国都川铜(今琅勃拉邦)。1357年,昭法昂在王国内设置了六个“垦孟”(Khe-  相似文献   

16.
南掌王国,是1353年老挝族建立的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从建立至1713年分裂成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三个小王国为止的360年间,它经历了统一、强盛到衰亡的过程。南掌王国在老挝的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着重探索南掌王国强盛的原困,这将有助于对老挝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与深入的研究。一据老挝和泰国学者的研究,最早统治老挝的为吉蔑族和占族,老挝族则迟至八世纪才移居老挝境内。例如当公元757年老挝族到达老挝,并占领了现在的琅勃拉邦作为南掌王国的都城时,该城名为孟骚(Muong Swa),是属于吉蔑族的卡族(Khas)统治的领土,被占领后改名为孟川铜(Muong Xiong Thong)。老挝族便在这一带定居下  相似文献   

17.
室利佛逝(Sri Vijaya)王国,是公元七世纪继扶南王国之后兴起的位于苏门答腊岛的东南亚海上强国.至公元十三世纪末为爪哇的新柯沙里(Singosari)王国所征服为止,前后存在了六百余年,对促进东南亚和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本文拟对该王国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胸怀     
我生长在彩云之南,常为那曾经与唐宋相始终的南诏、大理国时代所雕琢的剑川石窟而自豪。但是当我飞越红土高原、横断山脉,降临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重庆,再车行百多公里,拜谒过大足石窟造像,才大开眼界,真是天外有天。我为何折服于他乡的艺术呢? 一是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在尖子山发现有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纪年镌记;兴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和五代十国;盛于北宋南宋;余绪延至明清,前后连续1200多年。至今仍有遍布东南西北的大小石窟摩崖区近百处…  相似文献   

19.
满者伯夷 Majapahit)是十三世纪末兴起的东爪畦王国,创立者罗登·必查耶(RsdenWidjaja)。至1350—1389年哈奄·武禄(Haiam Wuruk)统治时期,在首相卡查·马达(GajaMada)的筹划下。建立中央集权,大力发展海军,拓展领土,领有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印尼古代史上一个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元亡明兴的改朝换代时期。1368年建立伊始的朱明王朝,立即着手与满者伯夷这个当时东南亚地区最  相似文献   

20.
蒋炳庆 《东南亚》2004,(4):49-53
老挝现在的版图在历史上曾被分割为几个独立的王国 ,它们均有自己的文献记载。在这些王国文献中 ,只有琅勃拉邦王国的古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老挝民族 (至少是老挝北部地区人民 )的真正起源。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可参阅马丁·斯图亚特·福科斯 (MatinStuart-Fox)的《老挝澜沧王国的兴衰》 (TheLaoKingdomofLanXangRiseandDecline)一书。在书中 ,他对老挝历史的演变作了详细的介绍。最早的一部文献是公元 1 51 2年编纂出版的《坤博隆传》 (PhunKhunBorom) ,它是老挝琅勃拉邦文献中最著名的。Phun是古代老挝文字中的一个词 ,意思是“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