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升为一级学科,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研究生群体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也可看作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此方面的培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如下: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对大学生成长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三进",必须坚持以生为本、通俗化的原则;必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情感入理论而真,理论入情感而实。  相似文献   

3.
董自敏  贾后明 《学理论》2014,(9):199-2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普遍被分成若干课程,这种分科教学有其道理,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往往忽视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关系的认识,并且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与创新的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政教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4.
王怀芳 《学理论》2012,(25):26-27
党的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载体功能.实践操作中,应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建理论社团互动机制等方面切实提高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熊杰 《学理论》2014,(20):242-24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研究生创新力培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及研究生自我能力自觉丰富的题中之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创新力内涵为研究进路,聚焦其理论、现实困境,探索出以学科建设为红线,以科学研究为主线,以完善创新力培养机制为辅线的"一体式、链条式"研究生创新力培养路径,能使研究生明晰自身使命,自觉地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翟蒲杰 《学理论》2012,(7):37-38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的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富强。青年的双重地位决定了国家要重视青年、争取青年、培养和发展青年。当代青年学生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具有"高、大、快、强"的思想特点。如果不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很可能使青年学生身上的特点优点变为弱点缺点,并最终使他们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对立面。我们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用科学发展的标准去评判,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观察、去研究、去分析,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青年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特点。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使青年学生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健康的心态来调节和保持身心平衡,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重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做好培养和发展青年学生、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用来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原则.结构功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追求、理论内容、方法论原则上都有异同之处.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要从根本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以及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公开强调青年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青年的观点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青年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思想基础,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为落脚点,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探究,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为新青年。  相似文献   

9.
从意识形态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的核心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鲜明地展示出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诠释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理论自信和充分的理论自觉将指引中国人民继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和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地包含着“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和“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两方面内容,“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难点在于如何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功能,在现实中用理论合理地、合乎逻辑地很好地说服群众,让群众对理论心悦诚服;“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构建一种机制,让群众在这种机制下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去审视、评判、检验、监督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及其施政行为,看实践有没有偏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必须正视和解决理论宣传上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理论研究缺乏现实关注度等突出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实施分层教育,扩大教育范围;强化显性教育,提高灌输水平;重视隐性教育,拓展教育渠道;构建保障机制,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8)
理论创新必须在现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在运用现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然后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理论,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然后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的科学。因而社会实践的动力、自身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动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和相互制约,由于理论与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异质性,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间距性,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各有其性质、特点和要求且具有不同步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基本原则和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式必然形成其内在张力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主要包括异质性张力、间距性张力和不同步性张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历史性变化的重要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重要动力,是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应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进行历史的三时态分析.从历时态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从共时态的视角总结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从现时态分析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思路和原则,实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校作为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培训高素质执政骨干的主渠道,构筑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主阵地,培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力军,锻炼领导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在推进继续解放思想方面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与其他组织和机构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理论逻辑是指理论在实践推动下内在的演进过程,是理论自身发展进程的逻辑呈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条路径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0.
《理论参考》2009,(11):15-16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内涵,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前者是一种现实的追求,后者是一种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