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蚁族”,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并逐渐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又一弱势群体[1].“蚁族”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作为较优质人力资源能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动力;同时,“蚁族”通过网络参政的上升趋势为政治沟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然而,处于社会下层的“蚁族”却较少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蚁族”聚居地恶劣的环境与管理的缺位,以及“蚁族”对网络使用的随意性与自发性同样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于“蚁族”这个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又面临发展困境的群体,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拟就广州市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即“穗蚁”为例进行研究,并讨论分析上述问题.探究“蚁族”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潜力,同时,就广州“蚁族”的社会价值实现困境,提出相关突破困境路径.  相似文献   

2.
曾博 《理论导刊》2012,(4):12-14
高校稳定与否历来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蚁族"毕业生群体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关注,已演变成为高校稳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蚁族"毕业生群体生存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蚁族"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深层次影响,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蚁族现象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这些研究和关注多侧重于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缺乏如何开展蚁族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本文在明确蚁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核心的基础上,探讨了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分析认为:现代媒介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宣传,应成为我们开展蚁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载体。  相似文献   

4.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80后”为主。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介绍了广州“蚁族”的基本情况、网络使用的现状和偏好以及互联网使用中的公共关怀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经过分析发现:1.“蚁族”群体对网络高度依赖,是日常沟通交流和娱乐的主要工具;2.“蚁族”群体很少通过网络关心政府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5.
"80后"青年辅导员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而他们所面对的是备受争议的"90后"大学生,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应针对该学生群体特征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将工会组织称为"职工之家"是由中国工会特有的组织属性决定的,它表明了中国工会以职工为本,为职工服务的办会宗旨.建家工作就是工会工作,面对高校快速发展,部门教职工队伍大幅增加的新形势,创建"模范职工小家"是顺应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满足广大教职工的要求,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履行工会维护职能,提高办会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开展部门工会"职工小家"建设,也是促进高校"职工之家"建设重要手途径.科学化、规范化地开展创建"职工小家"工作对全面推动高校部门工会工作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基层部门工会建小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职工小家建设的规范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创新党日"作为高校党建的活动载体,在党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图将"创新党日"活动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探讨通过明确主题和创新载体的方式,将其打造成校园文化的精品活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通过相关决策权的合理配置,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的创新空间;如何通过有效整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要素组织为一个具有高度统一性、自洽性的有机系统;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创新具有足够的、持久的动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创新"研究应首先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目标含糊、内容乏味、方式单一、保障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实际效果.摆脱这一困境可以尝试围绕目标人文化、内容特色化、方式创新化、保障责任化等"四化"展开.麦金太尔的德性实践观对于"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的诠释、内容选择和方式创新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大学生,最根本的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最佳的切入点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以人为本"精神,就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使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滞后、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经济的束缚,在大城市的近郊涌现出蚁族这样一个新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高学历,低收入,群居"。蚁族群体逐渐壮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社会融入问题做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社会“蚁族”现象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真  滕达 《学理论》2011,(4):63-64
"蚁族"是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词汇之一,它的出现涉及诸多成因。通过对"蚁族"现象的分析,尝试从学理层面进行探讨,同时对如何解决当下青年群体面对的困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也形成了比较好的条件和氛围.但与机关党建、国有企业党建、农村党建相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积累的经验还有限,"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于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的不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运转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主要就如何依托党支部这一载体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有效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4,(48)
一些长年工作在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训为,增强高校"两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关键在于"入耳入脑",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不断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两课"真正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漂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解旺 《青年研究》2003,(10):15-23
高校"校漂族"主要以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法码的"考研派"和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派"和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意离校的"围城边缘派".它对于社会、高校、学生家庭和大学毕业生本人都有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相对挤压干部晋升空间,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少数"空降"干部"镀金"思想严重,急功近利,导致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影响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其危害不容小觑.对此,笔者就消弭"空降"干部负面影响,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之一: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下功夫 后备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是选人,因而选准人、选好人是后备干部选任工作的首要环节.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工作扎实,能干事,干成事,有业绩、有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为此,要在"选"字上做文章: (一)坚持书目见定选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拔后备干部,坚持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察、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定的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时,要根据有关规定和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对后备干部人选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明确规定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及选拔程序等.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原则上,规定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力事原则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胡友笋  汤玲 《理论探讨》2008,(1):118-121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考.以中国期刊网为检索源,对"八荣八耻"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价值意义、内涵特点、建设路径、高校荣辱观教育及其与传统荣辱观的文化渊源等研究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与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搞好"内涵升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保障工作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