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俄罗斯的态度,对波黑塞族进行长时间大规模轰炸,同时加紧向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渗透.西方大国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损害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削弱了它在中东欧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外交部门表示了不满,国家杜马更是对外交政策提出了严厉指责.俄罗斯外交的困惑和走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洪源 《瞭望》2006,(19)
美俄核力量失衡,与美国对前苏联、俄罗斯的军事误导密切相关 3月伊始,美国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刊物《外交》杂志发表了凯尔·莱伯和达丽尔·普列斯两人对俄美核力量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美国已重夺核优势,美俄核均势已近终结,美已近乎拥有在第一轮核打击中就摧毁和瘫痪俄罗斯与中国等国发起核反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熊昊  刘利琼 《理论视野》2008,(10):52-54
本文以俄格冲突和波美反导协议为视角,来探讨近来俄罗斯对西方外交政策的调整。2008年以来,俄罗斯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着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诸多挑战,俄格冲突爆发和波美反导协议的签订使得俄周边局势更加严峻,此番形势下,调整对西方外交政策成为“梅普组合”的一大抉择。具体而言:对西方实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硬外交路线,现实加防御性的外交戈为俄对西方政策的概括。国内外相关绩效的随之显露更促使俄坚持上述强硬政策,而且矛头直指美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至2012年的美国外交政策战略计划。在这份文件中,美国政府公开表示今后5年美国的外交重点之一是遏制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负面行为",并且继续推动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颜色革命"。报告语气强硬。俄罗斯媒体注意到,美国国务院的这份文件提到俄罗斯时用了很多篇幅,而且措词强硬,咄咄逼人。今年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近日在东京出席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时发表演讲,在阐述日本综合亚洲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凸显了日本的亚太战略目标。这篇被称为新福田主义的演讲,呼吁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在内的环太平洋各国,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将太平洋变成像地中海一样,能够频繁进行人员及物资往来的内海的  相似文献   

6.
曾蕊蕊 《学理论》2013,(15):23-24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认为美国例外论思想包括:榜样论和使命论。榜样论促使美国形成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使命论使美国形成了干涉主义外交政策。近年来,研究者指出",天定命运"的说法更能很好地诠释美国例外论思想。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就秉持着这一"天定命运"的思想,采取了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而非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主权地位,其经济在这二十多年中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在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中,经济关系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俄罗斯也逐渐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经济外交政策。对俄罗斯的经济外交进行分析,既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外交的发展,也可以为中俄经贸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经验,推动中俄经济向更深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8.
黄保明  李斌 《学理论》2012,(27):31-33
孤立主义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中执行时间最长的大战略.除了短暂的几次例外,从1789年至珍珠港事件、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内一直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战略下的美国不是“闭关锁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愿轻易卷入欧洲强国的纷争.在孤立主义战略的主导下,美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增加国家实力,扩张“势力范围”,朝着世界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9.
亓成章  彭光谦 《求知》2010,(6):14-16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政要学者布热津斯基、基辛格和奥尔布莱特等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所谓“中美两国共治世界”即G2的意愿。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当选之际的外交政策顾问布热津斯基甚至在他的专著《大棋局》中早就用过“CHIMERICA”即“中美国”一词。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深刻的影响.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此消彼长的特点.实质上,美国是在维持自身全球主导地位的根本目标下,灵活运用两种外交理念,理想为手段,权力为目标,以此寻求短期国家利益与长远全球理想间的巧妙平衡.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一开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宣布解除科济列夫外长职务,任命普里马科夫出任新的外交部长。西方政界和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评论,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官员直率地表示感到震惊和不安,并对俄罗斯未来外交政策的走向表示关注。 科济列夫担任俄外长5年来,颇得西方政要们的赞赏。他们不仅喜欢科济列夫的为人,而且认为他同西方的合作富有成果,一直被视为西方的朋友。去年10月19日,  相似文献   

12.
李洁 《瞭望》2008,(38)
美欧俄都会重新思考彼此的外交政策,使美欧俄关系进入新一轮战略重估期近年来,俄罗斯与欧盟以及美国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矛盾依然尖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欧洲问题专家申义怀分析说,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看到的是美欧俄在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争夺各自的战略制高点。欧俄关系受制于能源依赖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2月,时任俄国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俄印三国组成“战略三角”的构想。俄方提出这一设想的重要背景是俄美关系紧张,美国坚持北约东扩,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有意借中、印的力量抗衡美国。但是,当时中印关系并未缓和,加之普京执政以及“9·11”事件后调整了对外政策,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这种设想基本上从俄罗斯领导人头脑中消失了。虽然中、印、俄结成战略协作关系的设想在政界没有变成现实,但是这一设想在学术界从未消失过,很多学者在研究和探讨其实现的可能性,2001年以来,三国学者就该问题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去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关系有了很大发展,中俄、印俄关系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美国借反恐战争独霸世界的意图也越来越咄咄逼人,中、俄、印三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声音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 ,除波罗的海三国外 ,其他原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以俄罗斯为中心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时光荏苒 ,在新兴的独立国家发展了9年之后 ,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逐步确定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一方面 ,由于在苏联70多年的历史中各国之间 ,尤其是各国同俄罗斯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和积存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无法彻底清理干净 ,因此保持独联体的存在和同俄罗斯的关系依然是大多数国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环。今年1月25日 ,独联体元首理事会会议按期举行 ,12国元首无一缺席 ,这是近年来绝无仅有的 ,表明…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2):56-57
我多次见过普京,他智商极高,非常专注正在讨论的问题,而且相当熟悉外交政策.他不会试图以个人魅力迅速打动你.他与人保持距离,给人感觉智力非凡,善于把握战略,信奉俄罗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6.
梅花 《学理论》2010,(13):46-4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经济,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及时调整其外交政策,形成"重返"东南亚的态势。从金融危机出发,立足于美国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析在此背景下美国转变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原因,以期更客观地看待美国东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普京上台后便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推行务实外交。今年以来俄相继出台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新军事学说”和“俄外交政策构想”。在新外交战略中,普京把“确保国家安全”和“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复兴俄罗斯、争取与俄利益相符合的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的长远目标。目前看,普京外交工作的重点一直围绕着三个问题:维护反导条约、争取经济合作与经援、解决车臣问题。 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第一次参 加了在日本冲绳召开的西方 7国加俄罗斯的8国首脑会议,但却引人注目。舆论认为,冲绳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宗教右翼逐渐在美国兴起,开始关心美国社会道德和家庭传统价值观,而后积极地参与美国社会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继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这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通过分析兴起后的宗教右翼对小布什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影响,来帮助人们了解美国宗教右翼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便更清楚地把握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朱桂芬 《学理论》2013,(6):17-18
基辛格是美国前国务卿,《大外交》是作者基于多年外交事务亲身体验的经验,加上本人的丰富历史知识储备,并且运用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写作的最新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鉴于书中描述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美国外交风格前后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大外交》为基础,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概述,引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几大影响因素,继而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科济列夫日前被叶利钦总统解除外长职务,是俄罗斯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外交政策在国内受到强烈批评、在国际上接连受挫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在新一届杜马选举之后出现新的政治力量对比的情况下,总统正采取措施,准备对现行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迎接今年6月的总统选举。 科济列夫现年44岁,于1990年10月被破格提拔,出任原苏联俄罗斯联邦外长,苏联解体后,即担任独立的俄罗斯首任外长。在近几年俄政坛的复杂斗争中,作为总统的盟友,由于忠实地执行总统制定的外交政策,科济列夫一直稳坐外长交椅,成为叶利钦手下任职时间最长的部长。然而去年秋天以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