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争取获得自由的历史,而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人类为获得政治自由所进行的努力更把这种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言论自由作为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的一项首要内容,从来就是统治权与自由权,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相互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们一直把此项权利得以实现的程度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2)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树立和践行"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客观规律、积极而合理地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障和落实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努力奋斗。同时要划清界限,反对自由主义;旗帜鲜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提高警惕,抵制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何谓良法,就是体现人民的意愿,捍卫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良法在党的文件中加以如此强调,是前所未有的。权利和自由是人类发展的不遏动力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进入近代以后才有了一日千里的发展和突飞猛进的巨变。按照计量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计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而从  相似文献   

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法定权限和法定职责范围内自主决定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当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种类有选择管辖权的自由裁量权、选择行为方式的自由裁量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限的自由裁量权、对事实性质认定的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对情节轻重认定的自由裁量权.为此,需要法律慎重赋予行政机关裁量权,确认责权一致的法律原则,控制行政职能范围,尽量减少自由裁量空间,及时废止修改不合理的行政措施,最大幅度地细化行政裁量标准,允许公民拥有自我救济权利.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必须赋予社会成员重要权利,但为防止这个权利被滥用来危害他人权利、自由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必须将其限制在一个度内,这个度的把握由法官依法在个案中实现.我国正当防卫权潜能未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有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法官对相关裁量权的应用不当等.要充分发挥此权利的潜能,必须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深化审判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法律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它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法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以自由的实现为目的而设定的;从法的制定和实施看,自由始终贯穿其中。在基本权的发展历史中,公民的自由权历史最悠久,典型的自由权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生命权、身体健康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私有财产权等等。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中国人民获得自由首要之一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人应享的权利,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权利。人权的道德意义在于,它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平等拥有的基本权利,它适用于一切文化与文明而为所有的社会和文化所遵循。平等和自由是人权的本质属性。从人权的道德意义看,法律保护的人权就是以自由和平等为理据的个人权利。人权伦理关涉法治的伦理正当性,因为受法律平等保护的个人权利才是完整的人权。  相似文献   

8.
方励之鼓吹的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等论调,在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中颇有一定市场。许多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加速我国民主化建设的进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同方励之的“绝对民主自由”观划清界限。方励之鼓吹的不受任何限制、约束,甚至也不受宪法、法律限制和约束的民主自由,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民主自由从来都是法律赋予的,当然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约。这一点,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也会有这个权利。”卢梭也说过:“决不能有无法律的自由,也不能有任何人超乎法律之上。”资产阶级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代英、美、法、西德、意、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在赋予公民游行、示威、集会等自由权利的同时,而不对这些自由权利加以具体限制;他们无不规定关于举行游行、示威、集会等活动的申报、纠察及违法惩罚等一系列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这是不符合  相似文献   

9.
李敏 《理论探索》2004,(6):125-126
流浪乞讨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用法律加以规制实属必要。但是 ,目前出台的有关法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缺陷 ,在理论上没有充分考量权利冲突及权利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而已颁布的救助管理办法在实践上还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一些学术文章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法:“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等。将“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并列使用,我以为值得商榷。权利,在我国古文中有“权势与货利”之义,含有政治与经济的内容。现代用语中的“权利”,则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某种权力与利益;根据这种权力与利益,公民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作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同时可以要求有关的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或相应的不作为。二是指政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章程中所规定的成员所享有的权利。法律用语中的“权利”特指前一种意思。自由,顾名思义就是“由自己作主”,这是相  相似文献   

11.
《争鸣》八四年第一期发表了尤俊意《“自由“与“权利”的概念不宜并列使用》的文章,谈了“自由”与“权利”两个概念的关系,认为法律上“权利”的概念的外延比“自由”概念的外延大,因而两者不宜并列使用。这种意见未免过于简单化。大家知道,我国新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作出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关于“自由”,人们曾在哲学范畴、政治学范畴、经济学范畴使用过它,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看,权利的形成来自个体到家庭财产私有权的确立以及政治权利的衍生;从逻辑上看,自然法对自然权利的初步规定,逐步抽象出自由的权利。基于自由权利保障的目的,国家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权利的历史形成同时经历了两个方向的发展:具体的权利经过制度确认最终成为法律条文,并成为现代公共治理乃至政治活动的核心内容;而抽象的权利则经过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逻辑论证,最终成为法律价值与政治价值,从而成为现代公共治理乃至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以优良的法律制度为基础,而优良的法律制度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如果不能具体化为相关的法律制度,那么国家和民族就不能有大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包含三个基本要点,即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坚持这三点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权利本位,把维护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作为法的终极目标。所谓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为本,任何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尊严、自由和权利。所谓权利本位是指所有人的权利本位。除了多数人的权…  相似文献   

14.
自由,源出拉丁文,英语有自由、解放、自由权等意。在政治上、法律上,自由的概念是有阶级内容和相对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只是少数剥削者享有,广大劳动人民则只有出卖劳动力、受剥削的自由。自由是相对于纪律而言的,享受自由与遵守纪律是一致的,从法律上说就是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有的人以为自由可以不受纪律约束,不受法  相似文献   

15.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分配的正义性主要依存于生产方式而不是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始终追求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我国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我国的基本实现路径.从市场经济微观领域看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现为法律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倾斜性配置.  相似文献   

17.
近用媒体权,是20世纪下半叶由美国法学界新提出的一项公民权利,学者们把其构想为:一种法律上可强制执行的权利,社会的每一个公民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我国对近用媒体权的研究和合理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在研究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政府、媒体、公众四个层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内在的发展天性总希冀于更美好的发展与自由的获得,而现代国家的要义之一亦在于追求人民福祉与社会进步,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内外相生的发展动因将为人权的确立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通过进一步的法律权利构建,为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将公民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各种权利、特权、权力和豁免以霍菲尔德式的展开加以梳理,厘清现行主要公共卫生法律中公民法律利益的诸多形态,并对其中有关公民法律权利的规范和内容进行梳理、重构,以构建法律权利意义上的公共健康获益权,最终促进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胡建 《理论探讨》2001,1(2):21-25
在人类政治文化意义的演序中,马克思的人权观与洛克"社会契约论"的人学旨趣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契接关系,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洛克思趣中的人类意义之后,才登上了人权观上的新历史高峰.这具体表现为在自由观上,马克思以"人类自身文化创造的自由本质"超越了洛克的"天赋自由权利";在民主观上,马克思以"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特殊性和统一的民主制"超越了洛克的"以个人为本位的民主制";在法制观上,马克思以"法制保护合理的社会关系"超越了洛克的"法制保障合理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0.
陈晨 《学理论》2010,(2):97-98
在各国法治发展进程中,从否定法官对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到普遍承认、接受法官当然享有法律解释权,但法官享有的法解释权并不是完全自由、不受限制的,法官在进行法律解释时到底能走多远?其权利行使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行使过程中要受到法律本身、公共政策、利益、判例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